黃七任,楊禎玲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 內科,廣東 深圳 518105)
上消化道疾病在臨床具有較高發(fā)生率,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危害較大,需及時予以診治,結腸鏡檢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應用較廣,具有顯著臨床效果。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1],該檢查方法屬于侵入性檢查,可引起患者不適,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而部分患者病情復雜且嚴重,從而增加了結腸鏡檢查難度,甚至可能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有研究指出,透明帽在結腸鏡檢查中應用,可提高檢查成功率及安全性[2]。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透明帽輔助結腸鏡檢查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 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組順序進行分組。奇數(shù)者5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12例,女188例;年齡24~76歲,平均(56.2±3.1)歲。偶數(shù)者50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325例,女175例;年齡22~74歲,平均(55.9±3.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上消化道疾病診斷標準者;腸道清潔度達標者;與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
對照組行常規(guī)結腸鏡常規(guī)檢查,儀器選擇OLYMPUS CF Q180I型電子結腸鏡,由1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內鏡醫(yī)師進行操作。檢查前4、12 h服用50 ml濃度為50%的硫酸鎂,2 000 ml飲用水及15 ml西甲硅油對腸道進行清潔,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操作。觀察組加用OLYMPUS MH-464檢查用透明帽,前端加工打磨,超出結腸鏡末端5 mm,檢查操作方法同對照組。
觀察兩組患者結腸鏡檢查情況,鏡頭在某一部位停留時間>10 min,患者可耐受,且能繼續(xù)檢查者表明檢查成功,如鏡頭到達回盲部,在發(fā)現(xiàn)闌尾開口后繼續(xù)進鏡,最終到達回腸末端時間<1 min,表明進入回腸末端成功,同時觀察息肉檢查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檢查過程中鏡頭到達回盲部時間及進入回腸末端時間,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對患者檢查過程中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滿分10分,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相關 性[3]。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結腸鏡檢查成功率及息肉檢出率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P<0.05);兩組患者進入回腸末端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檢查結果比較 例(%)
觀察組患者鏡頭到達回盲部及進入回腸末端時間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短(P<0.05);VAS評分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檢查時間及VAS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檢查時間及VAS評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到達回盲部時間/min進入回腸末端時間/min VAS評分/分觀察組 500 7.5±1.4? 15.6±3.2? 4.3±1.2?對照組 500 10.8±2.1 25.9±5.1 5.9±1.3 t值 29.23 38.25 20.2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觀察組患者未出現(xiàn)穿孔、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對照組出現(xiàn)2例穿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4%,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0,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
上消化道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類型,包括胃炎、功能性胃腸病、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等,具有臨床表現(xiàn)復雜,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的特點,需采取有效方法,及時予以診治[4]。結腸鏡檢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診治主要方法之一,其臨床價值已得到普遍認可[5]。但由于該檢查為侵入性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可引起患者不適,同時,對于腹部嚴重外傷患者、長期便秘患者及有腹部手術史者,采用該檢查方法難度較大,甚至可引起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因此,如何提高結腸鏡檢查成功率與安全性,成為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6]。
透明帽是直徑為1 cm的透明塑料管,在結腸鏡頭端安裝,其安裝后,會在鏡頭前端突出約1 cm,從而保證鏡頭與腸道黏膜有一定間隙,不僅可增加鏡頭穩(wěn)定性,同時還能使腸腔更清楚的暴露,保證操作者循腔進鏡。臨床觀察還發(fā)現(xiàn),加用透明帽后,在退鏡檢查過程中,能夠減少大腸皺襞凹陷導致的盲區(qū),使息肉更易被檢出[7]。透明帽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且價格較低,消毒后能重復使用,具有較高經濟性[8]。目前,國內外對于透明帽輔助結腸鏡檢查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前瞻性分析,對透明帽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在檢查中應用透明帽的觀察組患者,其檢查成功率及息肉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透明帽輔助結腸鏡檢查,可有效提高檢查有效性及準確性,減少漏診。同時觀察組中,鏡頭到達回盲部及進入回腸末端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透明帽應用后,可有效縮短檢查操作時間,減輕患者檢查痛苦,提高患者接受度。本研究中,對照組出現(xiàn)2例穿孔病例,可能與患者未積極配合有關,除此之外兩組患者均未見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具有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診治中,應用透明帽輔助結腸鏡檢查,效果確切,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1] 胡輝, 荊緒斌, 鄒細巖, 等. 透明帽輔助單人結腸鏡檢查在結腸鏡檢查困難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 新醫(yī)學, 2015, 46(2): 123-126.
[2] 王小艾, 秦光明, 魏義勝, 等. 透明帽輔助聯(lián)合乙狀結腸注水法在單人結腸鏡老年患者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 2014, 37(31): 51-52.
[3] 齊榮, 趙秋英, 荊元宏, 等. 透明帽輔助結腸鏡在直腸下端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哈爾濱醫(yī)藥, 2014, 34(4): 313.
[4] 桑華超, 章春燕, 盛紅, 等. 腸鏡前置透明帽對結腸息肉診斷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6(4): 399-400.
[5] 劉素芹, 劉冰熔. 透明帽在消化內鏡診療中的應用進展[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4, 23(2): 121-123.
[6] 段淑芬, 徐炳欣, 楊保勤, 等. 內鏡下應用改良透明帽治療食管狹窄處異物的療效觀察[J]. 山東醫(yī)藥, 2014, 54(1): 74-75.
[7] 吳東海, 楊兵, 楊曙光, 等. 透明帽在內鏡診治十二指腸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內鏡雜志, 2013, 19(6): 652-653.
[8] 楊根源, 郭曉紅, 龔飛躍, 等. 內鏡頭端透明帽輔助食管上段異物治療的對照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3, 22(7):64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