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蔡小明,楊華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xiāng)醫(yī)院 胃鏡室,廣東 中山 528463)
小兒腸炎通常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導致的以大便次數增多以及大便性狀發(fā)生改變的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在我國兒童中的發(fā)病率相當高[1]。小兒腸炎通常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好發(fā),其中,1歲以內的發(fā)生率能夠達到一半以上,雖然一年四季都可能發(fā)病,但是以夏秋季發(fā)病率最高,嚴重時患兒會發(fā)生脫水及內環(huán)境紊亂,這也是造成患兒出現發(fā)育不良的常見原因,因此必須重視其臨床治療[2-3]。而且當體液丟失量超過體重的5%時患兒會出現脫水現象,因此,及時給予補液治療能夠糾正和預防各種不良事件的發(fā)生[3]。為了尋求最佳的治療方式,本院兒科對部分患兒分別采取不同的補液途徑進行治療,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報道如下。
依據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選取200例2014年3 月-2015年3月在本院兒科治療的小兒腸炎并輕中度脫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遵照雙盲對照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入組的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對小兒腸炎并輕中度脫水的診斷標準,患兒伴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入組患兒男、女各100例 ;年齡6個月~14歲,平均(2.5±0.5) 歲;患病時間 6~72 h,平均(10.5±2.4) h ;排便次數3~10次,平均(5.0±1.5)次;所有患兒行大便分析未發(fā)現膿球及白細胞。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構成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均常規(guī)給予西醫(yī)藥物方案進行治療,具體為:①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②蒙脫石散(3 g/袋)沖水口服,一日2袋,分2次口服 ;③同時給予補充維生素、糾正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而實驗組則同時給予口服補液鹽治療,具體為:口服補液鹽散(III)(5.125 g/袋國藥準字H20090205西安安健藥業(yè)有限公司)口服,每次將1袋補液鹽散溶解于250 ml溫開水中,按照50 ml/ kg口服。而對照組則給予靜脈補液,包括給予抗感染、補液及對癥支持治療等。
顯效是指用藥后3 d內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并恢復正常排便,實驗室化驗大便各項指標正常;有效是指用藥后3 d內患兒各種臨床癥狀較用藥前明顯緩解,排便的次數及性狀明顯改善,實驗室化驗大便無感染征象;無效是指患者用藥后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
使用SPSS 1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義。
經過數據分析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用藥后的總有效率為92.00%(92/100),而對照組患者用藥后總有效率為90.00%(90/100),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經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實驗組患兒用藥后其癥狀體征包括全身癥狀、脫水指征、腹瀉指征及總分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降低,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對比 (±s,分)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對比 (±s,分)
組別 全身癥狀 脫水指征 腹瀉指征 總分實驗組 4.52±0.94 4.36±0.47 2.65±0.35 11.87±2.83對照組 4.68±0.83 4.43±0.65 2.80±0.95 12.12±3.61 t值 1.2759 0.8727 1.4816 0.5450 P值 0.2035 0.3839 0.1400 0.5864
腸炎是兒科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與急性呼吸道感染相比略有降低。腸炎患兒往往嘔吐、腹瀉癥狀典型,因此很容易造成體內的水分丟失、電解質發(fā)生紊亂,從而造成脫水現象的發(fā)生[6]。因此目前認為小兒腸炎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及時給予補液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7]。而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8],口服補液鹽有助于降低患兒體內的滲透壓,從而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治療時間,此觀點在臨床上已經得到普遍認可??诜a液鹽Ⅲ治療腸炎脫水的作用機制考慮與小腸黏膜細胞刷狀緣的葡萄糖鈉耦聯(lián)轉運機制密切相關[9-10]。當患兒出現腸炎時,腸腔內未消化的食物會增加腸液的滲透壓,從而誘發(fā)滲透性腹瀉的發(fā)生,增加患兒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11]??诜a液鹽Ⅲ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補充患者累積丟失體液量及繼續(xù)損失體液量[12]。在進行累積損失量補充時必須根據患兒的體重和脫水的程度來正確計算需要補給液量,在補液的過程中應緩慢喂養(yǎng),通常在4 h左右補完。此次治療過程中選取口服補液鹽治療,其成分類似于腸腔內環(huán)境中的電解質,因此有助于維持機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而靜脈補液雖然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臨床上主張其用于重度脫水或者嘔吐嚴重的危重患兒治療的過程中。輕中度脫水目前主張給予口服補液鹽法治療,這和其應用簡單、便宜及療效可靠的優(yōu)點密切相關。此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兒腸炎合并輕中度脫水治療過程中選取口服補液鹽治療,既減輕了患兒的痛苦和醫(yī)療費用,又降低了發(fā)生輸液反應的可能性,療效可靠,值得推廣和應用。
[1] 傅碧云. 葡萄糖酸鋅聯(lián)合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小兒腸炎的療效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7): 130-131.
[2] 杜江濱, 王健, 蔡澤波, 等. 血清降鈣素原及IL-6、IL-8在急性胃腸炎患兒中的檢測意義[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4,23(9): 1015-1017.
[3] Applegate JA, Fischer Walker CL, Ambikapathi R.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J]. 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Suppl 3): S16.
[4] 黃劼. 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腸炎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 2010, 7(15): 91-92.
[5] 傅碧云. 葡萄糖酸鋅聯(lián)合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小兒腸炎的療效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7): 130-131.
[6] 李英奇, 馬春英. 低滲口服補液鹽治療兒童急性腹瀉輕中度脫水的療效研究[J]. 中外醫(yī)療, 2013, 32(27): 124-125.
[7] 寧樺, 溫鴻飛, 彭越, 等. 低滲口服補液鹽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病臨床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23): 174-175.
[8] 王小仙. 低滲口服補液鹽治療兒童急性腹瀉輕中度脫水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 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2, 50(11): 47-48, 50.
[9] Mazumder S, Taneja S, Bhandari N. Effectiveness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plus oral rehydration salts for diarrhoea in infants aged less than 6 months in Haryana state, India[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88(10): 754-760.
[10] Telmesani AM. Oral rehydration salts, zinc supplement and rota virus vac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acute diarrhea[J]. Journal of Family & Community Medicine, 2010, 17(2): 79-82.
[11] 郭靜, 陳麗. 口服補液鹽的種類及其在兒童急性腹瀉中的應用[J]. 國際兒科學雜志 , 2010, 37(1): 62-63.
[12] 江笑錦. 小兒腹瀉重度脫水的護理體會[J]. 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0, 2(10):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