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郁榮
(貴州省貴陽市婦幼保健院 功能科,貴州 貴陽 550003)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導致小兒腹痛的常見原因,也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在3~8歲的兒童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并有男孩發(fā)病率高于女孩,冬春季發(fā)病率高于夏秋季的特點。由于腸系膜淋巴結炎發(fā)病時多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確診相對比較困難,如果診斷治療延誤,還會引起更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2]。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對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進行診斷的靈敏度高,無創(chuàng)、無痛且快捷方便,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高頻彩色超聲的診斷結果與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100例為研究對象設為研究組,所有患兒均以腹痛為主訴癥狀,且經超聲或其他臨床診斷排除因合并腸套疊、淋巴瘤和闌尾炎等疾病引起腹痛的情況。研究組100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患兒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2~10歲,平均(4.4±1.8)歲;發(fā)病時間1~15h,平均(4.9±1.2)h ;其中,合并有腹瀉、嘔吐等癥狀的患者有24例,入院治療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患病史的有59 例。另取100例因其他原因(鞘膜積液或者腎積水等)需行腹部超聲檢查的患兒作為對照,對照組患兒均無腹痛癥狀,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2~11歲,平均(4.7±1.4)歲,在接受診斷的1 個月內未見發(fā)熱或其他胃腸道癥狀。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兒采用的儀器為飛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級百勝DU-6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設置探頭頻率設定在5~17 MHz及7.5~10 MHz之間。檢查時患兒取仰臥位,將探頭輕輕置于腹部,從上到下的移動探頭,進行橫切面、縱切面及斜切面等多切面與多角度掃查,重點探查臍周及右側腹部。檢查期間,要求合理調整壓強,觀察超聲診斷下,臍周及右側腹部腸系膜根部的淋巴結是否有腫大情況(臨床上將縱徑在5mm以上作為淋巴結腫大的診斷標準[3]),了解患兒的淋巴結大小(記錄最大淋巴結的橫徑與縱徑,計算縱橫比)、形態(tài)、數(shù)量和內部回聲等,經兩周消炎治療后再次給予超聲診斷,比較治療前后的診斷結果,同時,觀察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和對照組患兒超聲結果的區(qū)別。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兩組患兒的腸系膜淋巴結顯示情況,研究組患兒和對照組患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顯示率分別為100%(100/100)和49%(49/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分別對兩組患兒的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進行比較,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兩組平均縱橫比(L/T)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平均縱橫比分別為(2.11±0.37)和(2.18±0.4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04)。研究組患兒經兩周的消炎治療后,復診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顯著縮小,與治療前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2。
表1 兩組患兒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的比較(±s,cm)
表1 兩組患兒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的比較(±s,cm)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橫徑 縱徑研究組 100 1.35±0.13? 0.64±0.11?對照組 100 0.66±0.09 0.32±0.12 P值 0.000 0.001
表2 研究組腸系膜淋巴結炎組患兒治療前后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的比較 (±s,cm)
表2 研究組腸系膜淋巴結炎組患兒治療前后腸系膜淋巴結橫徑、縱徑的比較 (±s,cm)
注:?與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橫徑 縱徑治療前 100 1.35±0.13? 0.64±0.11?治療后 100 1.03±0.10 0.52±0.08 P值 0.012 0.001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之后,與患兒免疫力降低有關,回腸、結腸等區(qū)域的腸系膜淋巴結是主要發(fā)病位置[4]。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病情進展慢,持續(xù)時間長,會引起持續(xù)或間斷性的臍周(或右下腹)疼痛,腹部肌張力增加等情況,給患兒帶來較大的痛苦。
淋巴系統(tǒng)作為機體防御功能系統(tǒng),正常情況下淋巴結表面光滑、質地柔軟,但在機體某器官發(fā)生病變時,淋巴結內的細胞可以快速增殖,體積增大,臨床上將淋巴結的體積超過正常大小的情況稱作淋巴結腫大[5],而小兒場內受到毒素侵襲的時候,因腸壁薄的高通透性和低屏障力,很容易發(fā)生腸系膜淋巴結組織增生、淋巴結腫大的情況,并因淋巴結腫大對其被膜造成牽引,誘發(fā)腹痛。
考慮到患兒的年齡特點,本文采用高頻彩色超聲對其進行腹部檢查,以右下腹、臍周為檢查的重點,雖然腸系膜淋巴結炎并無十分典型的臨床癥狀、體征,但通過高頻超聲檢查能對腫大的淋巴結進行清晰顯示,顯像率達到100%,在淋巴結縱徑、橫徑的檢查中也發(fā)現(xiàn)其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患兒,另一方面,研究認為可以通過淋巴結的L/T(縱橫比)的計算來判斷淋巴結的良惡性[6],以L/ T≥2為良性,L/T<2為惡性,但本文研究組患兒的L/T與對照組并無顯著差異,提示淋巴結腫大過程相對均 勻。
總的來說,高頻彩色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具有快速、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無痛和顯像率高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徐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2):191-192.
[2]鞠浩,楊艷紅,李士星,等.高頻超聲診斷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25(9):634-636.
[3]李建華.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及鑒別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2,33(11):2382-2383.
[4]盧先美.應用高頻彩色超聲技術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疾病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4):39-41.
[5]孫寶珍.高頻超聲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7):1035-1037.
[6]王莉芳.探討高頻彩超對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檢查方法及臨床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2,21(1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