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電輝
摘 要:在我國幼兒園教學中,課程改革呈現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很多幼兒園根據實踐提出了適合自己的教學課程。本文通過對當前幼兒園教學中課程評價的各方面的分析,針對課程評價的特點,闡述了多元評價視角下課程評價的問題。
關鍵詞:多元評價視角;幼兒園;課程評價
盡管幼兒園課程評價應堅持客觀、公正、科學、規(guī)范的原則,可是,在實踐過程中,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人們對課程的評價標準也就不一樣。筆者就幼兒園課程評價諸多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多元評價與傳統(tǒng)評價的區(qū)別
所謂多元評價,就是指在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式、評價的標準等方面多元化的一種課程評價方式。與傳統(tǒng)課程相比,它有以下幾點主要的不同之處:第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傳統(tǒng)的課程評價,評價主體單一,往往是教育部門通過某些指標來實施評價;多元評價將幼兒、家長、教師、專家等都納入評價主體之中。第二,評價的內容綜合化。傳統(tǒng)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關注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多元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的發(fā)展。第三,評價的標準多元化。以往的評價標準強調共性,忽視了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多元評價則要求幼兒的個性和共性協(xié)調發(fā)展。第四,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注重結果,多元評價既關注結果也關注過程。
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特點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特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從課程評價的目的來看,是為了幫助幼兒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忽視了幼兒的情感需要、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等的培養(yǎng),一味注重幼兒掌握知識的扎實程度,這就極大地損害了幼兒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第二,從課程評價的內容來看,評價的重心不是幼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對課程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在課程運行中,課程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參與者、幼兒的發(fā)展情況等構成了課程的整體。只有將各種要素協(xié)調處理,才能使教學效果最大化。第三,從評價方式看,應注重評價過程的自然性,也就是說,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重視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的互動,將幼兒的各種反應記錄下來,進而集中反饋給教師,作為教師調整課程的重要依據。
三、多元評價視角下的幼兒園課程評價分析
由前文敘述可知,多元評價與傳統(tǒng)評價有很多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必定會對教學工作、幼兒產生很多影響,在這里,筆者將對此進行一番分析。
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走向多元化,這就改變了幼兒、家長的被動局面,使教師、幼兒、家長等形成互動,從而使評價的導向、激勵、調節(jié)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那么,如果教學工作出現了偏差,通過任何一方的反饋信息都能得到及時的調整,彌補了評價主體單一的不足,改善了教學效果。
評價內容的綜合化,首先會使家長、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即從以往的注重知識轉變?yōu)樽⒅鼐C合素質。我們知道,幼兒的知識掌握和理解能力等固然需要發(fā)展,但是,如果忽視了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和學習態(tài)度等的培養(yǎng),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就會受到限制。這不僅對其個人而言是一種損失,對國家而言也是一種損失,因為國家不僅需要專業(yè)人才,更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
以往的評價標準由于忽視了幼兒個性的發(fā)展,結果,很多幼兒知識技能非常突出,但動手操作能力很差,這就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是在多元化評價中,由于重視了幼兒個性的發(fā)展,所以,盡管部分幼兒知識技能不突出,但其他方面的才能,如繪畫、表演、唱歌等得到了發(fā)展。
多元評價注重評價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由于不同的幼兒學習能力、努力程度、學習態(tài)度等都大不一樣,如果只從學習的結果來評價某門課程是否高效、合理,理由就很不充分。而將幼兒的進步狀況、努力程度等納入評價體系之中,我們就能找準問題的原因,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多元評價中,教師不僅關注知識的傳遞,更關注幼兒的發(fā)展。幼兒的發(fā)展不僅是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還包括情感、價值觀、人生觀等的發(fā)展,也包括其他能力以及個性的發(fā)展。在這種多元評價目的的導向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便會大大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能得到培養(yǎng)。
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多元評價視角下的課程評價方式,能夠對幼兒產生很多積極的影響,所以,廣大幼兒園教師應積極將這一課程評價方式向社會推廣,使更多的幼兒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支持系統(tǒng)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5(12):45—49.
[2]張雯雯.幼兒園課程評價如何促進發(fā)展[J].科技風,2014,(12):183—184.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鄉(xiāng)縣金礪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