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
摘 要:幼兒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對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綜合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從課間教育、混班式教育、飲食教育中切入教學,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培養(yǎng)幼兒的膽量、愛心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間教育;混班式;飲食教育
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強調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但通常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又比較難以找到準確的切入點。結合國內外的幼兒教育,筆者發(fā)現(xiàn)從以下三方面切入,能可持續(xù)性地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達到教育多樣化的目的。
一、課間教育鍛煉幼兒的心理素質
在幼兒教育中,課間教育常常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視,認為課間休息僅僅是供幼兒休息或玩樂的時間。實際上,根據(jù)大多數(shù)課間教育的案例分析,把握好課間教育往往比課堂教育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樂樂就讀小班,性格靦腆,與一些性格開朗的幼兒相比,上課明顯地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課間休息也是常常只在自己的課桌范圍內活動,不擅長主動交友。經過觀察,樂樂代表了小班大部分幼兒的心理特征。他們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其大多數(shù)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熟悉了家中被嬌養(yǎng)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被動地接受事物的習慣。而到了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需要很強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的時候就顯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從而導致膽小、內向,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和老師互動,課后不會積極主動地去交朋友。
為了規(guī)避這樣的問題,幼教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就要注重課間教育。課間教育不需要帶著課堂教育的嚴肅氣氛,其本身就應顯得輕松和活潑。課后老師與幼兒們在教室里一起多多溝通和交流,幫助幼兒熟悉身邊的環(huán)境,不僅可以減少幼兒趨于老師威嚴下的恐懼,也可以增加幼兒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使幼兒對老師信任和對同學有好感。讓幼兒快速地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只有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xiàn)。
需要注意的是,課間教育與課堂教育相比,老師也要相應地轉變自己的身份,變成幼兒的朋友,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讓幼兒看到老師和藹可親的一面,增加他們對老師的信任和期許,從而產生依賴和信任。
經過半個學期的課后教育,樂樂已經接受了這些新的朋友和老師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上開始慢慢地變得膽大積極起來。
二、混班式教育教會孩子關心和溝通
小康是家里的獨生子,平時表現(xiàn)比較積極,性格開朗,但讓家長、老師頭痛的是其喜歡欺負班上比較弱小的同學。“平常在家里就是這樣,被家里的老人慣壞了?!毙】祴寢尠β晣@氣地說道。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像小康這樣的獨生子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往往集全家的寵愛于一身,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性格偏差,且由于身邊沒有同齡小朋友而導致其不善體貼和關心他人。
針對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出現(xiàn)類似于小康的問題,幼兒園采取混班式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教會孩子關心和溝通?;彀嗍浇逃疵恐艹槌鲆粋€固定的時間,讓全園的孩子一起進行集體活動。比如大班和小班進行混班式游戲、混班式勞動、混班式比賽等。脫離傳統(tǒng)的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較,將大班和小班混合到一起后,培養(yǎng)大齡幼兒與幼齡幼兒之間的情感,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讓他們在實踐中解放童真和天性,感受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身份認同,在實踐中找到集體歸屬感,學會關心和溝通,這遠比課堂上的鍛煉有效益。
三、飲食教育教會孩子珍惜和節(jié)儉
確切地說,飲食教育存在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但不管是在幼兒教育中還是家庭教育中,飲食教育都被忽視了。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飲食教育就是注重“吃飯要快點吃完”。但飲食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快”,而是提倡細嚼慢咽,慢慢地品味食物的味道,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豐富心靈,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即吃飯的時候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慢慢品味;“感謝的心”,通過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和勞動的辛勤,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huán)保和節(jié)儉的內涵來。
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意在啟發(fā)孩子的天性,教給他們的也不是固定的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幼兒教育像一支藝術家的筆,很多方面只需點到即止,不強求孩子學會某個知識點,這是它與小學教育的本質區(qū)別。
(作者單位: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