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貴平
(貴州省龍里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貴州黔南 551200)
1.1.1 選用良種
選用高產(chǎn)高淀粉紅薯品種“梅營一號”。
1.1.2 精心育苗
(1)苗床選擇:選擇地勢較高、避風向陽、3年—5年未種過紅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
(2)育苗時間和方法:時間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初。排種前將苗床表土堆放在一邊,在床底上墊一層豬牛糞,作為釀熱物,再鋪上一層20 cm-25 cm的表土。選擇表皮光滑,大小適中(125 g-200 g)、無病、無傷、無冷害的薯種進行排種。排種時將第二塊種薯的頭部壓在第一塊種薯1/3的尾部,使其頂端在同一水平線上。排完種后,立即覆蓋2 cm-3 cm的表土,使種薯不外露,最后平鋪微膜,再用拱架支起塑料薄膜,以雙膜覆蓋保溫。
(3)苗床管理:薯芽出土后,揭去平鋪膜。如溫度過高,中午將苗床塑料薄膜兩端揭開通風,傍晚封閉。當溫度穩(wěn)定在20℃時,將薄膜全部揭開,每次剪苗后及時噴施速效肥。
1.1.3 大田定植
(1)整地做壟:做壟前耕翻土壤2次,耙平整細,在栽插前1 d-3 d起壟。壟寬35 cm,壟高35 cm。畝施農(nóng)家肥2 000 kg、45%復合肥50 kg作為底肥。
(2)定植方法:5月中旬定植。從苗床或植畦中剪苗扦插,扦插時將苗基部2節(jié)-3節(jié)用斜插法插入土壤,深度為8 cm-10 cm,苗尖露出地面3 cm-4 cm。每壟栽植1行,株距25 cm-30 cm,每畝栽插3 000株-3 500株。
(3)田間管理:薯苗活棵后至圓棵前,中耕除草松土2次-3次,收獲前40 d,畝用0.5%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75 kg對準裂縫噴施,每7 d噴一次,共2次-3次。
1.1.4 適時收獲
于10月底,選晴天進行收獲。收獲時要輕刨、輕拿、輕裝、輕運。不要損害薯塊表皮,并在太陽下晾曬2 h-3 h后再收藏。
1.1.5 留種和貯藏
一般選用重量為150 g-200 g、大小適中、長條形的秋薯作種薯,要求皮薄無病斑、無蟲眼、無破損、無變異。貯藏一般采用棚窖或洞窖,貯藏溫度為10℃-15℃。入窖初期和后期要注意散熱、散濕。
育苗期、大田、貯藏期均能侵染危害,但主要危害薯塊和薯苗的莖基部。
2.1.1 癥狀
苗期受害后表現(xiàn)生長不旺,莖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橢圓形病斑;大田生長期受害,表現(xiàn)為基部葉片變黃、脫落,地下部分逐漸變黑腐爛,只留纖維狀物,天旱時,病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斷壟;薯塊多在收獲前后發(fā)病,病斑多在傷口處發(fā)生,呈黑色至褐色。
2.1.2 防治方法
(1)預(yù)防為主:實行輪作換茬,選擇無病的地塊留種。
(2)種薯消毒:用50℃-54℃溫水浸種薯10 min。50%的多菌靈700倍-800倍液浸種5 min。
(3)種苗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500倍-3 000倍液浸薯苗下部10 cm處2 min-3 min。
2.2.1 癥狀
主要發(fā)生在大田。發(fā)病初期,地上秧蔓明顯矮化,節(jié)間縮短,葉片發(fā)黃。地下根莖全部變黑逐漸腐爛,以至全株枯死。
2.2.2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薯種苗。(2)輪作換茬。
(3)適期早栽,適時澆水。
(4)清潔田園,杜絕糞肥傳病。
2.3.1 癥狀
又稱糖心病、空心病,主要為害薯塊、薯苗、莖基部及粗根,受害后表皮龜裂,內(nèi)部糠腐,發(fā)病后期塊根糠裂、蔓矮小畸形,甚至枯死。
2.3.2 防治方法
由于傳播途徑是種薯、秧苗、土壤、糞肥、流水等,因此在防治上應(yīng):
(1)開展種薯種苗檢疫。
(2)建立無病留種地,繁育無病種薯。
(3)實行高剪蔓栽薯,熱水浸秧。
(4)培育無病秧苗。
(5)輪作換茬。
[1]王鋒,王汝娟,陳曉光,等.不同類型鉀肥對甘薯鉀素積累和利用率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0).
[2]左振朋,孫慶泉,董魯浩,等.爆、甜、糯玉米生育后期葉片光合特性的比較[J].作物學報,2009(10).
[3]韓曉日,姜琳琳,王帥,等.不同施肥處理對春玉米穗位葉光合指標的影響[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04).
[4]王強盛,丁艷鋒,朱艷,等.不同基因型水稻鉀素吸收利用對施鉀量的生理響應(yīng)[J].水土保持學報,2009(04).
[5]邱鵬飛,侯夫云,王慶美,等.不同激素對甘薯胚性細胞懸浮系植株再生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9(06).
[6]朱燕燕,陳建軍,蔡一霞,等.高淀粉甘薯品種塊根淀粉積累和產(chǎn)量特征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