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青
(接上期)
18.白釉花瓣口尊 →
口徑12.6厘米,腹徑11.2厘米,底徑8.1厘米,高10.4厘米。出土?xí)r口部略殘??诔拾税昊ɑ軤睿鈭A唇,長頸微束,小溜肩,腹微鼓,腹部與口部相對應(yīng)也呈八瓣瓜棱狀,圈足外撇,足沿外翻,圈足上有三個兩兩一組的圓形鏤孔。肩與腹交界處飾有兩周凹弦紋,器表通體施白釉,晶瑩剔透,光亮潤潔。
← 19.黑釉葵口盂
口徑13厘米,腹徑10厘米,底徑5厘米,高8.1厘米。八瓣葵花形口,曲腹,小圈足,足底外側(cè)輕微抹削??谘丶案共匡椨匈N塑的小白花,器內(nèi)外壁通體施黑釉,底露白胎。
20.黑釉瓷盂 →
口徑9.4厘米,底徑4厘米,高6厘米。器形較小。圓形,敞口,曲腹,小圈足,足底外側(cè)輕微抹削。除圈足及底外,器內(nèi)外通體施黑釉。
← 21.三彩
口徑10.3厘米,底徑5.5厘米,高6.5厘米。直口微斂,平折沿由內(nèi)向外下展,弧腹下折收,喇叭形圈足。腹上飾有單重蓮瓣紋。器表施以醬、黃釉及綠彩,器內(nèi)及柄部以下裸露白胎。
22.白釉燈 →
口徑4.2厘米,底徑5.7厘米,高8.6厘米。寬折沿下傾,折腹深淺不一,喇叭形高足,中空,座外撇,足上有凸箍一道。器表施白釉,器內(nèi)壁及足座露淺黃胎。
← 23.白釉燈
口徑10.2厘米,底徑5.8厘米,高8.3厘米。寬折沿下傾,折腹較淺,喇叭狀高足,中空,座外撇,足上有凸箍一道。圈足外飾有白彩,器表施白釉,器內(nèi)壁及足座露姜黃胎。
24.黃釉葵口渣斗 →
口徑14厘米,腹徑10.8厘米,底徑6.3厘米,高12.2厘米。大敞口,為十四瓣葵花口,口部有內(nèi)凸外凹的十四條直線,將口分成十四等份;圓腹,腹部堆塑四個對稱的寶相花圖案,在下腹部和圈足交接處的寶相花之間有四個泥條捏塑的小支架;直口盤形小圈足,圈足中央有一個小孔。器內(nèi)留有三個疊燒時的小支點(diǎn)??谙?、中腹及下腹部飾兩到三周凹弦紋,除四個小支架和圈足外,其余部分均施晶瑩剔透的黃釉。
← 25.白瓷劃花枕
長25.65厘米,寬16.2厘米,高14.6厘米。枕面略呈楔形,前低后高,后壁上留有一小圓孔,枕前面的兩個角在入斂時被有意打掉。枕面后、左、右三側(cè)用雙道淺陰線作邊框,其內(nèi)又有一周淺陰線作內(nèi)框,框內(nèi)以珍珠作底,在纏枝間刻劃了十朵開放的花卉。枕身前后左右也以一周淺陰線和剔邊勾劃出四幅大小不等而圖案相同的畫面,均為剔出的纏枝花卉。器表施白釉,枕面及四周剔花留出的部分則施以青釉,底面露胎。
26.白瓷劃花枕 →
長26.6厘米,寬20.9厘米,高12厘米。枕面近橢圓形,枕前后兩側(cè)各有一個凹面,使枕面俯視略呈花瓣?duì)?,后壁留有一個小圓孔,枕前有一角在入斂時被有意敲掉。枕面先用單線條依面的形狀勾出一周邊框,其內(nèi)又用兩道線條也依面的形狀勾出一周邊框,兩周邊框內(nèi)飾連續(xù)的纏枝,中間的框內(nèi)則劃出了一朵盛開的卷枝牡丹,其余部分以珍珠地為襯底。枕身四周有五幅圖案,枕正面飾兩幅圖案相同的纏枝花卉圖,左右兩側(cè)各飾一幅相同的纏枝花卉圖案,背面飾一幅畫面較大的纏枝花卉圖,這些畫面的其他部位均以珍珠地為襯底。器表施白釉,邊框和花葉的輪廓及細(xì)部施醬黃釉,底面露胎。
← 27.三彩獅枕
長18.55厘米,寬12.3厘米,高9厘米。枕面呈橢圓形花瓣?duì)睿呏艹鲅?,前面略低,后壁有一個圓形小孔。底座為雙獅合體并臥,兩獅頭向外,獅面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兩獅頭中間有一帶穗繡球,意為二獅戲球。枕面邊沿有兩周陰線,中部飾水波紋,紋樣外又用一周陰線作邊框。枕面上施醬釉,間或部分黃釉,枕身施綠、黃、醬三色釉,底面露胎。
↑ 28.三彩獅枕
長19.5厘米,寬13.5厘米,高9.6厘米。枕面為橢圓形花瓣?duì)睿呏艹鲅?,前面略低,后壁有一個圓形小孔。獅身作臥伏狀,張口露齒,曲腿前伸。枕面外側(cè)飾兩周陰線紋,中部飾較模糊的水波紋。枕面及獅身皆施綠、黃、醬三色釉,底部露胎。
↑ 29.醬釉瓷枕
長17.55厘米,寬11.8厘米,高9.9厘米。此枕造型呈銀錠式,兩端翹起中間凹,前低后高,左右兩側(cè)壁上各有一圓形小孔。枕面外側(cè)有一周陰線,向內(nèi)有兩周淺陰線,并四角各向外出一短線。枕身前面刻劃兩朵盛開的纏枝花卉;后面高浮雕一戲球的雄獅形象,獅呈站立狀,呲牙咧嘴,鬃毛倒立,尾部夸張性地呈枝葉狀;枕左右兩側(cè)剔畫出纏枝花卉圖案。枕面施醬釉,其間用無數(shù)深褐色的短線勾劃出似兔毫般的圖案,枕身施醬、黃二色釉,底面露胎。
↑ 30.黃釉瓷臥童
長10.8厘米,寬4.2厘米,高5.25厘米。大頭小兒側(cè)臥于長方形的床榻之上,一手枕于頭下,一手放在胯下并握一荷蓬。小兒體態(tài)豐滿,睡姿安詳,其狀已進(jìn)入香甜的夢鄉(xiāng)。床榻前后兩側(cè)模印有纏枝圖案,臥童及床榻的上部均施晶瑩黃釉,底露淺黃胎。
31.黃釉瓷虎 →
長6.9厘米,寬4.7厘米,高9.2厘米。坐臥狀,怒目平視,虎口微張,兩個獠牙露于口外?;⑸碛脭?shù)條略呈“S”形的雙道凹弧線來表示虎毛,除虎所臥的圓形平臺露淺紅色胎外,余均施亮色黃釉。
從上述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宋墓出土的瓷器看,其器物和釉色種類非常繁多。其中器物種類主要有罐、碗、盤、水注、盅、壺、瓶、尊、盂、燈、渣斗、枕以及虎、人物等;釉色以白釉為主流,其他有黑釉、青釉、黃釉、醬釉和三彩釉等。
白釉瓷器在廟底溝宋墓中出土最多,且造型規(guī)整、施釉光潔勻凈。如圖18的花瓣口白瓷尊、圖25和圖26的白釉劃花瓷枕等,這與《元和郡縣志·卷五·河南府》及《新唐書·地理志》中關(guān)于河南府盛產(chǎn)白釉瓷器并向長安進(jìn)貢的記載相吻合。據(jù)此,我們認(rèn)為三門峽廟底溝宋墓出土的白釉瓷器,應(yīng)出自磁州窯系類型的河南新密西關(guān)窯、登封曲河窯和魯山段店窯等窯口。
廟底溝宋墓中出土黑釉瓷器均為日常生活用具,其特點(diǎn)是:器型較小,一般胎體厚重;器物往往里外施釉,器內(nèi)只在腹部以上施釉,器外在下腹部接近圈足及圈足部位均不施釉而露胎;釉色烏黑暗亮,給人以古樸莊重感。黑瓷應(yīng)為豫西地區(qū)附近燒制黑釉瓷器的民間瓷窯所出。
青釉瓷器在廟底溝宋墓中出土極少。如圖17的青釉瓷尊,造型獨(dú)特,釉色深凝,工藝精湛,堪稱珍品,與陜西耀州窯出土的北宋早期的青瓷燈(見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窯博物館《宋代耀州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出版),無論外部造型,還是裝飾圖案都非常相像,應(yīng)為耀州窯的產(chǎn)品。
廟底溝宋墓中出土的黃釉瓷器除圖24的葵口渣斗外,其他均為小件器物或玩具類的虎、人物等。如圖24的黃釉葵口渣斗,做工精細(xì),與陜西耀州窯出土的宋代中期的青瓷渣斗(同上)在造型和尺寸上都十分接近,應(yīng)出自耀州窯窯口;其他則出自河南的郟縣黃道窯或新密西關(guān)窯。
廟底溝宋墓中出土的醬釉或褐釉瓷器較少,但不乏精品。如圖29的元寶式醬褐色釉瓷枕,不僅花紋簡單流暢,顏色光亮,枕的表面有似兔毫般紋樣,而且具有實(shí)用性強(qiáng)、粗獷、質(zhì)樸、美觀的特色,可能為磁州窯系類型的河南禹州扒村窯或修武當(dāng)陽峪窯所燒制。
宋三彩在廟底溝出土的多為瓷枕,而且以獅形三彩枕為主,另有三彩燈等個別小件器物。這些三彩器物雖然缺乏唐三彩的亮麗明快和斑斕璀璨,但它素雅大方,樸實(shí)端莊,給人以成熟之美,故應(yīng)為汝州嚴(yán)和店窯或?qū)氊S清涼寺窯的產(chǎn)品。
總之,三門峽廟底溝出土的這批宋代瓷器,不僅品類繁多,器型多樣,釉色優(yōu)美,而且典雅含蓄,高貴樸實(shí),體現(xiàn)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有明顯的民族精神體現(xiàn),這為研究宋代瓷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shí)物資料。(全文完)(責(zé)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