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新
(四川省平昌縣畜禽品種改良站,四川 平昌 636400)
淺談圍產期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孫立新
(四川省平昌縣畜禽品種改良站,四川 平昌 636400)
母牛在分娩前后各15 d的飼養(yǎng)管理十分重要,是母牛是否順產,產后奶水是否充足,是否感染引發(fā)乳房炎的關鍵時期。筆者淺談圍欄期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僅供同仁們參考。
圍欄期;母牛;飼養(yǎng)管理;要點
所謂圍產期,就是指母牛分娩的前15 d和分娩后的15 d,即母牛在分娩前后的飼養(yǎng)管理。在此期間母牛生理變化大,胎兒増重快,所以在飼養(yǎng)管理上要特別注意,使之安全分娩,保證母子健康、平安。肉用母牛的妊娠期,中小型品種(如海福特,安格斯等)一般為275~280 d,大型品種(如夏洛貢、西門塔爾斗等)一般為285~290 d。根據配種日期,可以推算母牛的預產期,其簡單的方法是:根據不同品種,用配種月份減去一個系數,配種日期加上一個系數進行計算。母牛平均預產期280 d計,其推算公式:配種月份減3,配種日期加7,即為產犢日[1]。
臨產期母牛,按照預產日期調整飼養(yǎng),并做好接產的準備工作。妊娠期飼喂精料較多的母牛,在臨產前的2~3 d,應適當控制精料的飼喂量,適當增加一些麥麩的飼喂,減少食鹽飼喂,粗料應喂給優(yōu)質青干草。
母牛臨產前,產房要進行徹底消毒,鋪墊褥草,保持清潔,干燥、安靜,無賊風侵襲。
母牛在出現臨產癥狀后,應準備好接產用具和消毒藥品,如剪刀,干毛巾、肥皂、刷子、結扎臍帶用的縫線、繃帶,以及碘酒、酒精棉球、高錳酸鉀、消炎粉、煤酚皂等。臨產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母牛的外陰部、尾根及后軀進行清洗消毒。一般胎膜水泡露出陰門大約10~20 min,母牛多臥下,這時應盡可能使其向左側臥,以免胎兒受到壓迫難以產出。當胎兒的前蹄將胎膜頂破時,最好用桶或盆將羊水接住,待犢牛產出喂給母牛,可預防胎衣不下。母牛正常分娩是胎兒的兩前肢夾著頭先出來,倘若發(fā)現胎位或態(tài)勢不正時,應先將胎兒順勢推回子宮,進行矯正,切不可硬拉。倒生時,當兩腿產出后,應及時早拉出胎兒,以防造成胎兒窒息死亡。若母牛陣縮、努責無力,應進行助產。首先用產科繩縛住胎兒兩前肢系部,交助手拉住,助產者雙手伸入產道,用大拇指插入胎兒口角,然后捏住下頜,乘母牛努責時一齊用力往外拉,用力的方向應稍微向母牛臀部,避免撐破。胎兒拉出后,繼續(xù)拉的動作緩慢,以免發(fā)生子宮內翻或脫出。當胎兒腹部通過陰門時,要用手護住胎兒的臍帶根部,防止臍帶斷在臍孔內,并延長斷臍時間,使胎兒獲得更多的血液。
犢牛產出后,應立即用干凈的毛巾或干草搽去口和鼻孔中的粘液,以利呼吸。隨即在距腹部810 cm處,將臍帶拉斷或用消毒剪剪斷,斷端用5.0%的碘酒充分消毒,以防感染。若小牛出生時出現假死現象(心臟仍在跳動),應立即將其兩后肢倒提起來,倒出咽喉部堵塞的羊水,并進行人工呼吸。隨后剝去假蹄,進行稱重、編號。
母牛產犢后,由于分娩時體力消耗很多,應讓其安靜休息,并及時喂給溫熱的麥麩鈣鹽湯,即用38~45 ℃的溫熱水5~15 kg,加入麥麩1~2 kg,食鹽50~10 g,紅糖0.5 g,以利于恢復體力。同時,也可起到暖腹、充饑、增加腹壓和促進胎衣排除的作用。母牛產后的前15 d,為產后恢復期。此期間母牛消化機能較弱,不應急于增加精料的喂量,飼料應優(yōu)質青干草為主。并隨時注意觀察母牛采食、反芻和糞便情況,以及乳房消腫和惡露排除情況。在分娩后4~5 d起,可逐步增加精料的飼喂量,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并牽出舍外適當運動、曬曬太陽,進行日光浴以增強抵抗力。
(編輯:晏兵兵)
S823.4
A
1006-799X(2016)16-0128-01
孫立新(1969-),男,畜牧師,四川平昌人,主要從事畜牧獸醫(yī)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