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抗抑郁藥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
最新研究顯示,抗抑郁藥,特別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藥物(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會顯著干擾老年患者的睡眠活動,可能導致神經變性并最終發(fā)展成為阿爾茨海默病。
這一研究成果是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yī)科大學(SUNY Upstate Medica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于2016年10月7日在精神衛(wèi)生服務2016年會(the Institute of Psychiatric Services [IPS]: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2016 Conference)上報告的。
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Muhammad Tahir指出,業(yè)界通常比較重視抗抑郁藥其他方面的毒副作用,比如體質量增加和性功能障礙等,對干擾睡眠方面的毒副作用關注不多,其中特別是SSRIs類藥物。SSRIs類藥物會延長老年患者睡眠潛伏時間(即入睡前的等待時間),縮短快速眼動睡眠時間,并且導致快速眼動睡眠時期大腦的異?;顒?,從而產生一些異常行為,如作惡夢等。
然而,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來說,除了服用SSRIs類藥物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太多,尤其對老年人而言,因此一般不用于老年抑郁癥患者。苯二氮卓類(Benzodiazepines)藥物則會增加老年人摔倒的風險,因此也不適用于老年抑郁癥病人。
Muhammad Tahir建議精神病醫(yī)生,如要讓老年抑郁癥患者服用SSRIs類藥物,需對患者神經變性癥狀進行嚴密監(jiān)控,并在隨訪時密切留意患者的睡眠質量。
加利福尼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Peter Yellowlees認為,該項研究忽略了SSRIs類藥物的劑量因素,他認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最大服藥劑量應為較年輕患者推薦劑量的一半左右。Yellowlees教授還認為,服用SSRIs類藥物與神經變性之間或許存在關聯,但SSRIs類藥物不一定就是致病原因。Yellowlees推測說,可能在神經變性疾病的早期,抑郁和焦慮癥狀比較常見,然后醫(yī)生就給患者開了抗抑郁藥。他還指出,苯二氮卓類藥物與神經變性疾病之間的關聯之前也曾有過報道,與這次最新研究所報道的類似。
Yellowlees教授認為,在老年人中抑郁癥確實非常多發(fā),無論是苯二氮卓類藥物還是SSRIs類藥物,只要劑量適當(比年輕患者低一半左右),治療效果都是不錯的。
(來源: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0286,2016-10-14 夏訓明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