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技法分為不接觸性防守和接觸性防守兩種,它是格斗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此技法是增強防守能力的重要方面。與此同時,受訓者應加強抗擊打訓練,尤其應加強頭、腹和手臂的抗打能力,這是提高防守能力和使用防守技法的基本保證。防守的重點部位為面部、下頜、胸部、腹部、肋部、襠部,這些部位一旦受重擊,將會嚴重削弱戰(zhàn)斗力。
一、防守技法總要求
對敵攻擊的時機、方式、路線、部位要達到判斷準確、反應靈敏的要求,為防守反擊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防守,一則能保護自己,二則能為更好的進攻創(chuàng)造條件。拳諺說:“攻中能守守不丟,守中善攻練家愁。嚴守只為攻必進,能攻才能好防守?!狈朗氐梅e極主動能為進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防守技術分類
一類是不接觸性防守,又稱閃躲防守,即通過身體姿勢的變化或是位置的移動達到防守的目的。如對方用擺拳攻擊時,我身體往下一沉即可躲過對手的重擊。另一類是接觸性防守,又稱阻截防守,即通過肢體的攔截達到防守目的。如對手以右彈踢進攻,我以雙手下拍擊防守等。兩類防守有不同的技術特點:不接觸性防守要充分發(fā)揮四肢的協(xié)調作用,難度較大;接觸性防守抗擊打能力要強,有較大的保險性。在實踐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目的靈活運用。兩種不同類型的防守方法,在技術的要求上是有區(qū)別的。
三、防守技法簡介
防守技法,按攻防接觸點不同,可分為不接觸性與接觸性防守。在實戰(zhàn)過程中,防守技法要與身法、步法相結合,以發(fā)揮最佳的防守效能。
(一)不接觸性防守動作
1上體閃躲
上體閃躲,是通過身體的轉動與上體的移動,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主要分為上體左閃、上體右閃與上體后閃。
2下潛閃躲
下潛閃潛,是通過進步下潛近身,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3橫移步閃躲
橫移步閃躲,是通過步法的移動,向左或向右移動,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4后跳閃
后跳閃,是通過雙腳后跳,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二)接觸性防守動作
1拍擊
拍擊,是通過身體轉動,以手掌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2格擋
格擋,是通過身體轉動,以手臂來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3抄抱
抄抱,是通過步法移動,以雙手的協(xié)作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4肘膝防
肘膝防,是通過提膝抬肘,以防守對方攻擊的技法。
四、防守技法訓練要求
(一)不接觸性防守技法訓練要求
時機恰當,就是要求防守的時間與進攻的時間恰到好處,不早不晚。閃躲過早,對手則轉移進攻,晚了則有被擊中的可能。故要求練習者須具備較好的反應能力。
位移準確,就是指在躲閃對方的進攻時,身體姿勢的改變或距離的移動要有高度的準確性,以剛能避開敵攻擊鋒芒為宜。
整體協(xié)調,這是對身體協(xié)調性的要求,不論是前避后撤,還是左右躲閃,都必須注意整體性和一致性。如下潛閃躲防對方的直拳,應由踝關節(jié)開始,膝、胯、腰、頸、頭等部位都要同時彎曲收縮,協(xié)調如一,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防守效果。
(二)接觸性防守技法訓練要求
防守面大,是指實戰(zhàn)過程中要立足于防一片,不要防一點,盡力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動作幅度小,是指應以防守的效果是否有利于反擊為準。不能因追求幅度小而失去了防守反擊的作用,也不能動作幅度過大而暴露自己。
還原轉換快,是指防守后還原成預備姿勢或轉換為另一種防守或者進攻的時間間隔要短。如防左轉防右、防上轉防下,或者由防守轉進攻等,變換過程要快。動作間的轉換如何才能做得快,這與動作幅度和結構有關,幅度大轉換慢,結構不合理也影響轉換的速度。(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