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蘭
根據近幾年高考語文試卷分析,閱讀類題型最多,其目的無非是考查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說大點就是提高我們國民整體素質。閱讀是一件辛苦差事,怎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當然,閱讀明事理,使人慧達,更能提高人生境界。一個人要想充實、厚重那就要閱讀。書籍是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閱讀仍然讓我們難以釋懷。年輕人閱讀會變得濃烈、憧憬未來;中年人閱讀會變得淡定、務實自我;老年人閱讀會變得厚重、豁達晚年。所以說培養(yǎng)終身閱讀習慣是我們語文教師教學的目標之一?,F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怎使人生順暢立于不敗之地呢,唯有高效閱讀!這給當下高中語文教學,指明了教學目標。
一、淺析當下高中語文閱讀大環(huán)境
不管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宣傳提倡全民閱讀,還是韓寒、當年明月由閱讀帶來的豐碩成果,但我始終堅定閱讀給提高國民素質,民族偉大振興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以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文章結構、寫作技巧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恰閱讀能彌補這些。而今天語文教學之弊病是過于強調了它的功利性,希望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把課文囫圇吞棗,把課后的練習問題解答出來,所謂的閱讀教學就附上了急功近利的因素,所以說有高考指揮的閱讀訓練也就失去了享樂和生命力。
當下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又是把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肢解得支離破碎,故長久以來的語文課堂變得既無生氣,又乏味,以至于校園里出現子“世上那么多的書,學生最不愛讀的是語文書”的怪現象。是什么原因讓我們語文課本變得這樣呢?究其原因是我們的高考!高考讓語文蒙上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語文閱讀教學就遠離了學生的心靈,漠視了學生的情感;閱讀變成了冷冰冰的題目,變成了棘手刺眼的作文材料,變成了晦澀難懂的古代文言,這使得我們閱讀教學失去了吸引力,使得我們閱讀失去樂趣。
二、課堂上:激發(fā)興趣,注重引導
課堂上語文教學,應該是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當然要靠教師引導,怎樣引導呢?教師利用網絡資源,下載一些有情感的、圖文并茂的朗讀視頻,讓我們學生聆聽美妙動聽那優(yōu)質聲頻,同時也感受那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共鳴,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朗誦興趣。
一旦學生有了朗誦興趣,我們要抓住機會去培養(yǎng),因朗誦的文章不長,我們的閱讀是培養(yǎng)多讀、讀長篇,這時我們安排他們先去試讀一本書,再循序漸進安排;平時我們不能放棄檢查和交流,適當時寫一篇讀后感,再檢查和交流,如此往復,我堅信學生一定有興趣的。
課堂上引導不僅這些,教學中文本解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最佳機會,比如我們在教學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時引導學生去回憶《沁園春·雪》還有其他作品;如我們教學魯迅作品《祝?!窌r,分析人物祥林嫂時,教師可以拓展魯迅先生其他文學作品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等并就里面人物形象作簡短評述,同時加些自我觀點,其目的激發(fā)引導他們去閱讀。所以教師解讀文本尤為重要。
所以說“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為了更好的喚起學生對閱讀的期待,教師應向學生推薦經典名著,簡要介紹書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節(jié),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名人事跡的激勵下,內在的學習主動性被激活,有了閱讀期待和向往,那我們的“激發(fā)”有了效果,他們會迫不及待地想從文字中去尋找閱讀的歡樂。
還有課堂上,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要經?!扒稍O懸念”達到激發(fā)學生對閱的熱望。如《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出示書名《紅樓夢》、《水滸傳》的同時,拓展其他人物的故事,如講到林黛玉就想到賈寶玉、王熙鳳等,講到林沖就想到武松、宋江等。引導學生渴望知道,有時講述書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們帶著滿腹的疑惑主動走進閱讀,激發(fā)他潛在的意識興趣。
三、課堂下:創(chuàng)設氛圍,培養(yǎng)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所謂的“創(chuàng)新活力”就是創(chuàng)設氛圍,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自由自在的享受。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課堂下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培養(yǎng)閱讀習慣。希望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生活充實有意義。眼下問題,就是讀什么樣的書很重要,大家知道書是我們的眼睛,書是我們美好回憶,是智者的結晶;我們閱讀是和大師交流,是在時空里遨游。當然讀書,是閱讀者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作者意思、體驗作者感情、領悟作者意圖。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說:“觀文者披文以人情”,閱讀就是“披文入情”的過程,與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是實現情感融會、心靈對話以至靈魂擁抱的過程。
課堂下培養(yǎng)閱讀習慣,學校氛圍、社會氛圍都很重要。如語文老師要布置閱讀作業(yè),學校要開展閱讀征文活動并給予表揚,村鎮(zhèn)要有相應的圖書閱覽室,創(chuàng)設氛圍很重要。
一個人的習慣很重要,它伴隨著人的一生,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可終身受益。好習慣是助推器,壞習慣是枷鎖,一點不假,我們有閱讀的好習慣,它將是助推我們成功的神器。
總之,語文老師想盡辦法讓學生感到書中藏著無窮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引導學生內在動力方向。閱讀是帆讓讀書為我們美麗人生導航;閱讀是光讓讀書照亮我們的人生道路,閱讀是沉淀的品格讓讀書提高我們人生境界。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清水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