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古至今劍術與劍舞有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是一對孿生兄弟,兩者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由宋至元時期,劍舞基本上從藝術舞臺上銷聲匿跡出現(xiàn)了斷代現(xiàn)象,雖有部分融入到戲曲舞蹈中,但絕大多數都已失傳。如今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劍術與劍舞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兩者的對比研究,是為了更好的將劍術發(fā)展中的優(yōu)秀成果融入到當代中國古典舞劍舞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中。
關鍵詞:劍術 劍舞 劍技
當今中國劍舞的進一步發(fā)展研究的前提就是要區(qū)別出劍舞與劍術的異同關系,并在繼承劍術的基礎之上彰顯出劍舞的藝術的魅力。兩者在形式上有共性之處,都有著一定的技巧性和身劍運動所帶來的韻律感,其中劍術的這些形式都與攻防技擊緊密聯(lián)系,一招一式都帶著格斗中的某種防守進攻的意義。劍舞中的劍技是沒有技擊含義的,它已經擺脫了技擊攻防的應用性而注重藝術的審美價值,以表現(xiàn)內心情感為追求目標,在形體上追求藝術美感的同時還有著舞蹈的韻律感,并帶有鮮明的民族舞蹈文化屬性。同樣劍術的民族特異性和劍舞一樣較為鮮明,兩者在本質上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
一、論劍技之道
劍舞除了擁有劍術中的基本劍法和表現(xiàn)劍技之外,它則更注重的是舞劍時的審美性和韻味性,與此同時強調劍法與情緒情感相連接,最終目的是呈現(xiàn)在舞臺上進行寄情抒懷,以此也就使得劍舞的技擊性表現(xiàn)的沒有那么強烈,而是體現(xiàn)出一種“變幻玄妙,神能傳情,形美感目,意美感心”傳情達意的藝術價值,而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純動作。早在秦漢時代劍舞就已經比較普及了,它蘊涵著中華民族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趨向,滲透了整個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在其中,包括太極陰陽、八卦、道家等哲學理念符號在劍舞的理論體系中。將劍術升華為劍舞,化技擊為藝術,從身法劍法韻律中提煉出舞蹈語言語匯,尋找共性特征并彰顯劍舞藝術個性。中國劍舞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道具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發(fā)展進程中劍術對劍舞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歷史發(fā)展的淵源關系來看,劍術與劍舞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對孿生兄弟,劍舞是在前身劍術的基礎之上由武術轉化為舞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從實踐技法而言,劍舞還是保留了很多劍術中的基本劍法,如:點劍、崩劍、里外腕花、盤劍、掰腕劍、云劍、抹劍、撩劍、掛劍等,在此基礎之上還發(fā)展出了掰腕劍、貼身云劍、里外分劍等。還有很多動作與劍術是一樣的,只不過術語不同,劍舞的很多素材都是來源于劍術,劍舞中的劍技結合舞蹈發(fā)展的藝術規(guī)律、特點和需要,將技擊的劍術轉化為劍舞藝術,變“武”為“舞”,不失剛武,更臻于形美。劍術具有其攻防意識和技擊本色,自然形成進退起伏、吞吐自如、靈巧多變的節(jié)奏韻律。所以劍舞的劍技在既保留和發(fā)揮他們共性的同時,又突出了劍舞形似游龍,變若鳳翻的神韻之感,最終達到內外統(tǒng)一、形神兼?zhèn)洹⒁詣髑?、身劍合一的藝術境界。
二、論審美追求
1.劍術中的美學
劍術運動中精神飽滿,內涵勁力,精神飽滿而貫注。武術中有“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說法,一口氣就是一種內在東西的表現(xiàn),其中也包含精、氣、神。精氣神既要飽滿又貫注。在演練時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淦鋭幼饕粴夂浅?,從氣勢和身形中體現(xiàn)出人的精神氣質,動勢連綿不斷達到一種飛動之美,在動態(tài)中呈現(xiàn)出節(jié)奏的多變,古書《禮樂記》中說:“節(jié)奏,謖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jié)之”,這種節(jié)奏的變化與處理形成了劍術自身的風格節(jié)奏,其風格特點為:動如疾風、輕如飛燕,這種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結合剛柔并濟的身法動律將使得劍術動靜分明。
總的來說,恰如古人所說:“來去星如穿梭”,“天驕天魔翻翠袖”這種流暢的動態(tài)之美,猶如游龍在空中婉轉多變、體態(tài)萬千,令人神志飛揚。這流暢、優(yōu)美及高超的技術是審美文化的精髓。
2.劍舞中的美學
劍舞之美除了吸收借鑒以上劍術的美學之外,還有其自身的藝術審美追求,以劍為載體表達情緒情感,突出劍舞藝術性。劍舞的舞姿形態(tài)比劍術的造型定式空間幅度要大很多,運動軌跡更加圓潤,劍術造型工整、追求力量性,劍舞舞姿以曲見長、以轉呈圓、在空間圓潤中進行極限延伸講究流動性和曲線美。
劍舞的技藝主要包括其自身的技術技巧和運劍的技術方法,自身的技術技巧要與劍法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且要恰到好處,劍是身體的外延要做到于無劍處,處處皆劍,完成高難度技巧時的瞬間之美讓人回味無窮,如掛劍接吸腿翻身:吸腿翻身是一個立圓平面,翻身時的劍與左手臂又形成一個以頭為圓心的立圓平面,可謂是大圓套小圓,技術與劍飛舞流動中圓潤貫通,不能讓劍成為身外之物,而要讓身與劍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劍舞的技藝另一層的含義則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劍舞中的各個劍法的結構有著一定的技術性,而在整個舞動劍法狀態(tài)下是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藝術性包括其節(jié)奏的處理及身法的變幻莫測,最終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意蘊之美。劍舞與劍術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多了音樂的鋪陳相伴,是集劍舞、音樂、情感情緒為一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即“三線合一”:劍舞的運動線、樂曲的旋律線、內心的情感線達到高度的契合和統(tǒng)一。 若只有技沒有藝,則變成了劍術,只有將劍技與劍藝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整體上表現(xiàn)出劍舞的外在形式美和內在意蘊美。
劍行如鳳,輕靈飄逸,似飛鳳翱翔,吞吐自如,清靜自然,物我兩忘,營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意境,步法靈活,將身法、步法、劍法融為一體。無時無刻都將神、意、氣、力慣于劍法之中,意到、神到、劍到,力達劍身,氣透劍端,以達劍神合一的意境之美。
三、論風格特征
劍術追求輕快、敏捷、爆發(fā)力、動靜相兼、虛實相生,以實戰(zhàn)技擊為目的,意動身行,追求神韻和氣勢;劍舞追求連綿不斷、強弱分明、點線交織,氣韻生動,追求意蘊,速度適中,沒有劍術所追求的速度快,以劍為載體通過舞的形式來表達其情緒情感,來展現(xiàn)劍舞作品的內容和意蘊。整個劍舞在表現(xiàn)劍技和身法的同時,最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舞蹈語言,傳情達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拔鑴Α焙汀皠ξ琛钡牟顒e在于是否以舞蹈表現(xiàn)為主體和核心,也就是并非以舞劍器達到展示劍技、劍法的競技,磨練身心、完善人格、修煉劍的理法以求劍道,以及強身健體的目的。劍之舞蹈,在表現(xiàn)劍技和身法的同時,最終以舞臺表演提供舞蹈語言素材、傳達情感、營造情景、塑造人物形象為目的,并能夠形成教學訓練的完整系統(tǒng),風格語言和舞臺表演創(chuàng)作的特色。 而劍術是為技擊而演練不同的動作套路,沒有藝術本體和藝術語言性,劍術屬于體育的范疇,劍舞屬于藝術的范疇,這是其兩則本質的差異。劍術套路繁多,形式不一,但根據劍術的練法特點和體勢,按其風格特征可分四大類:
勢劍也稱工架劍、站劍,中國藝術研究院劉俊驤老師把他則稱為格劍。是以頓挫的造型、姿勢為主,端端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節(jié)奏性強,樁步穩(wěn)固,勁力飽滿。此類最具代表性則為:國家競賽劍術套路和少林劍。
行劍步法輕盈,流暢無滯,身法、步法、劍法高度協(xié)調中求得勢美,動作一氣呵成,氣勢連貫。剛柔相兼,凝神斂氣,著重身法和劍法的變化。此類代表劍術套路為武當丹鼎劍、蛇形劍、游身八卦劍等。
綿劍柔和蘊藉,緩慢平穩(wěn),自始至終,連綿相屬,剛柔相濟,輕靈沉著。太極劍是屬于太極拳門派中的劍術,具有太極拳和劍術兩者的風格特點,動作舒緩、美觀大方,連綿不斷。
醉劍的運動特點是:奔放如醉,乍徐還疾,忽往復收,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忽快忽慢,步履踉蹌,形如醉酒毫無規(guī)律可循,其醉形與劍法渾然一體,在似醉非醉中表現(xiàn)出豐富多變的劍法,表演性強。
以上四類其共同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所以劍有著“劍如飛鳳”、“劍走美式”、“劍走輕(輕靈)”的性格特點,在差異中又有共性。其中各體勢劍術很多素材中的動作運用和劍舞的風格特征是相似的,如武當行劍因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其風格追求飄逸、空靈、圓游的境界,這些與古典舞劍舞的飄逸瀟灑的性格是基本吻合的,當然在重新編排組合時還要從古典舞的角度化“武”為“舞”,化“技擊”為“藝術”。因此劍術套路中很多劍法動作構成了劍舞塑造形象的素材庫,從中去選擇和提煉,最終為劍舞的舞臺化表演而服務。
劍之舞蹈,在表現(xiàn)劍技和身法的同時,最終為舞臺表演提供劍舞語言素材、傳達情感、營造情景、塑造人物形象,并能夠形成教學訓練的完整系統(tǒng),風格語言和舞臺表演創(chuàng)作的特色。 三國魏國文學家、哲學家嵇康在其“聲無哀樂論”中提出了樂舞美學命題“歌以敘志,舞以宣情”,劍舞則是以劍為載體來宣泄自己的情感,揭示了劍舞作為“舞蹈藝術”的情感性特征——“藝術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于情感生活之本質的洞察和理解”, 劍舞不只是追求展示形式美,其最終目的更在于用自己獨特的道具語言符號來表達思想、情感和觀念。
結語
劍在整個歷史的長河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本身獨特的意志品格之美,劍的品位高雅尊貴, 為歷代傳頌, 故劍在中國古代有著“武俠之魂”、 “百兵之君”等美稱。
無論是劍術還是劍舞兩者都有著一定的寓教娛樂功能,劍術屬于武術技擊的范疇,有著一套嚴格的師徒規(guī)矩,它是最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一個窗口,“尊師重道”是每一個習武的人必須要遵守的戒律。劍舞的教化意義更是不可估量,劍舞中有文人墨客持劍而舞,也有名人將士,還有舞蹈藝術家運用劍舞的肢體語言來弘揚正氣,使人們棄惡揚善,劍舞作品中的真、善、美讓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洗禮。兩者都給人一種無限想象的美悅境界。兩者都講形神兼?zhèn)?,神隨形轉,形隨意動,通過眼神、肢體來表現(xiàn)內心的意象。
綜上所述,劍術與劍舞兩者可以概括如下:劍術:技擊之術,內虛懷若谷,外風卷殘云;劍舞:表演之舞,內傳情表意,外形美感目。
參考文獻:
[1]張軍.中國古典舞劍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3]張軍,劉學剛.中國古典舞劍舞審美文化探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