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兩位女性形象,祥林嫂和水生嫂代表了她們所在時代女性的整體風貌。她們倆有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心靈本質,但作為不同時代的兩個人,從祥林嫂到水生嫂,我們看到中國婦女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以及她們命運的轉變,從而得出時代對于婦女命運的影響。
關鍵詞:祥林嫂;水生嫂;時代變化;女性命運
女性形象一直是中國文學史上亙古常新的題材之一,從《詩經》到《紅樓夢》,再到現(xiàn)當代作品,都是這樣。不同的女性形象代表了其所在時代中女性群體的精神面貌,從她們的變化發(fā)展中我們可以看出時代對于女性命運發(fā)展的影響。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和孫犁筆下的水生嫂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不同時期婦女,勤勞、善良是她們共同的品質。她們在現(xiàn)當代文學中存在是“某某嫂”,沒有自己的姓名,而是在其丈夫某某之下,體現(xiàn)了當時的男權意識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從具體的作品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祥林嫂和水生嫂命運的截然不同。
生活在封建末期的祥林嫂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尤其她還是一個寡婦。在封建社會里,寡婦根本就是一個禁忌,是不被人們接受的,但祥林嫂的能干、踏實讓魯四老爺家漸漸接納了這個苦命的女人。祥林嫂雖然是在出賣勞動力,但是她對生活有了追求,所以嘴角有了笑,臉上也白胖了。如此大的勞動強度,她依然非常滿足,由此可見祥林嫂在婆家過著怎樣的生活。祥林嫂從婆家逃到魯鎮(zhèn)做工,其實就是一種對不公命運的抗爭,她渴望做一個正常的人,她也有對生活的向往。但祥林嫂還是被婆家賣給了山坳里的賀老六。她拒絕再嫁,竟然能一頭撞在香案上,“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地捺住她也還拜不成天地”,這是祥林嫂的反抗,對命運的不屈服。天有不測風云,年輕的丈夫卻死于傷寒,兒子被狼銜去,大伯把房子收走,她一無所有了。當她走投無路再次來到魯鎮(zhèn),手腳沒有以前靈活了,記性也壞了許多,死尸般的臉上也沒有笑容,沒有一點生氣。再嫁再寡的她被認為是敗壞風俗的,祭祀不讓她沾手,連帶著鎮(zhèn)子上的人,聽見她講阿毛的事情,開始還有點同情,日子久了也沒再有人覺得難過,反而換來了人們的厭惡和鄙薄?!翱朔蚩俗印背蔀榱艘环N忌諱,像一座大山壓得祥林嫂喘不過氣來,她就像一個在夜里前行的人,看不到希望。第二次婚姻的不幸?guī)Ыo祥林嫂的是致命的打擊,祥林嫂沒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和祥林嫂一樣,水生嫂也是勤勞、善良的中國傳統(tǒng)婦女。她能干,織席子又快又好;她體貼,丈夫晚歸,她站起身就要去端飯;她賢惠,上侍奉公公,下照顧孩子;任勞任怨,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作為一個農村婦女,水生嫂性格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深明大義。大敵當前,她明白孰輕孰重,所以當她聽到丈夫要去大部隊的時候,雖然心里不舍,但是最終還是含著淚送走丈夫,她知道沒有國家就沒有小家,這種覺悟對于農村婦女來說是十分難得的。高度的民族意識讓她支持丈夫去參軍,家里千斤的擔子自己挑。或許在水生嫂心中也曾有過掙扎,但是大義面前她放棄了小我。
同樣都舊中國的勞動婦女,生活在20世紀初的祥林嫂在魯鎮(zhèn)一聲聲祝福中死在冰天雪地里,根據(jù)地的水生嫂一步步成長為革命戰(zhàn)士,兩個人的人生命運截然不同,由此看出,時代的變化對于人物個性的發(fā)展,尤其是女性的巨大影響。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雖然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民主科學的精神,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根本不是一場運動就能解決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就像牢籠,籠罩著愚昧迂腐的人們,在閉塞保守的魯鎮(zhèn),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婦女連最末的等都算不上。女性卻是一直附庸在男權之下。面對不公的命運,祥林嫂也曾有過反抗和掙扎。她從婆家逃到魯鎮(zhèn)做工,本身就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避免死后被兩個男人爭去土地廟捐門檻贖罪,還有提出的對于人死后鬼神的疑惑,這些都是祥林嫂的反抗。但在那個吃人的封建社會里,祥林嫂僅憑一己之力是根本無法與社會大環(huán)境對抗。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祥林嫂在還沒有清醒的時候就已經無路可走,所以說她的悲劇是必然的,是封建社會和冷漠的人們將這個柔弱的女人推進了死亡的深淵。
而水生嫂生活的冀中革命根據(jù)地,和祥林嫂比,生活已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雖然是抗戰(zhàn)時期,但在根據(jù)地,黨為人民提供了一片大好天地,人們可以有尊嚴的活著,不管男女。人們得以擁有自主的人生,同樣是勞動,祥林嫂的勞動是被動地為別人而勞動,而水生嫂的勞動則是自愿的,為了美好的生活勞動。更重要的是,解放區(qū)為婦女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婦女地位逐漸提高。而且在黨的教育下,婦女不斷解放,和幾千年的男尊女卑不同,這里的婦女擁有了做人的權利,擺脫了封建思想的禁錮。
祥林嫂對命運的已經做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與抗爭,最后仍難免悲劇的命運,說明祥林嫂的悲劇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社會的原因。祥林嫂是根本無法與封建社會抗爭的,她的悲劇是必然。就像作家丁玲說的那樣:“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的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的使她精神上痛苦。”水生嫂是黨的教育下的新女性,思想覺悟高。這個時期婦女解放思想深入人心,水生嫂擁有讓自己提高的大環(huán)境,這不是女性在自己斗爭,而是有了整個社會的支持,這種變化是祥林嫂時代望塵莫及的。全民抗戰(zhàn)離不開婦女的參與,同時也為婦女鍛煉自己提供了機會,以水生嫂為代表的根據(jù)地進步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時代賦予了女性成長的機會,也是婦女自己成就了自己。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孫犁.孫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3]徐軍新,王力.從祥林嫂和水生嫂看中國婦女命運的轉變[J].絲綢之路,2010.
[4]趙彥青.關于祥林嫂、水生嫂人生命運的解讀[J].滄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