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石橋中學(211804)
鐘發(fā)春●
?
問題串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南京市石橋中學(211804)
鐘發(fā)春●
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強調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chuàng)造、設置切合學生實際的物理問題串情境,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物理,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欲期效果.
初中物理;問題串;實驗教學
案例背景: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強調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chuàng)造、設置切合學生實際的物理問題情境,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物理.這樣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欲望和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了解本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在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創(chuàng)設適合的物理問題情境,我在牛頓第一定律之前的探究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本堂課先從課本插圖中兩位同學的對話引入問題“運動和力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再分析“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xù)在草地上運動”得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的維持;最后以問題“足球最終靜止下來的原因是什么?”進入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也是我本次分析的案例.
案例介紹:出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玩具小車及長木板
問:如何改變此小車在水平長木板上運動時所受阻力的大小?
(分析:學生回顧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2個因素)
(場景: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出示本實驗補充的器材:毛巾、玻璃板等)
問:實驗中,運動物體受到大小不等的阻力作用時會產(chǎn)生什么不同的現(xiàn)象?
(分析:喚起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回顧,也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方法點撥:實驗中通過比較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長短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大小)
問: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長短除了受阻力的影響,還與哪些因素有關?
(分析:結合生活中物體運動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合理猜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場景:根據(jù)學生的猜想進行板書,并讓學生討論)
問:只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應通過什么方法設計實驗?
(方法點撥:控制小車的初始速度相等)
問:如何讓小車獲得速度?并控制初始速度相等?
(分析:結合學生平時騎自行車下坡的實例,體會到物理中的生活,生活中的物理)
(方法: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釋放)
通過實驗前問題串結合自己生活經(jīng)驗的一步步引入,學生對本次實驗的設計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器材:斜面、小車、棉布、木板、玻璃(毛巾等);觀察現(xiàn)象:小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的距離長短;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相同條件: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不同條件:水平面部分的粗糙程度不同(在水平部分表面所受阻力不同),及這些方面都已經(jīng)很清楚,在實驗中的操作也特別順利、快速.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分析后得出實驗的初步結論.在此基礎上
問:假如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阻力,那么小車將如何運動?(通過理想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
就此實驗,最后問:我們所學過的什么探究活動也運用了理想推理法?(讓學生復習這種實驗方法)
反思:
1.物理與生活
我們的身邊存在著豐富的物理素材.以生活、生產(chǎn)中學生所熟悉的實例為背景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物理的知識,還可以讓他們積極地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問題”.
2.問題串的作用
(1)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基礎上,以設置 “問題串”的形式進行提問,一步步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并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行集體或獨立的實驗探究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串時改變相關的信息組織的形式、巧妙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應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種物理方法和思維來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2)識別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反應在課堂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對“問題串”的回答可以有效的識別學生的反應,但識別學生的反應不是在課堂上逐字逐句地重復學生的話,而應該把學生的評論引入到課堂討論,讓學生通過思維的沖突和交流了解、共享他人的觀點.以幫助學生學會共享探究活動中的信息,彌補學生對自己原有認知策略中漏洞.成功地引導學生的回答,“刺激”學生的反應,更能幫助教師更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3)研究活動的“指揮棒”.問題串的設置既要能體現(xiàn)出物理知識的呈現(xiàn)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才能更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通過平時不斷的訓練最終使達成最終既定的學習目標.問題串的有效性性和問題間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主動性的體現(xiàn)上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在有效指導下,學生才能逐漸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和關系,理解更深刻,在這一階段的探究活動時才能盡可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當然在探究活動中老師也要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自己對當前事物的理解,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辯護.解決事實和想象、個體與個體的理解之間的沖突,使他們真正地從探究中有所交流、有所收獲.
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