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衡
個性化護理對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研究
范衡
目的研究個性化護理對危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控作用。方法90例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結果觀察組的自我護理技能評分、自護責任感評分、自我概念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以及總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能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推廣。
常規(guī)護理模式;個性化護理;糖尿?。蛔晕易o理
在社會大步發(fā)展進步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然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糖尿病具有病情的易變性、并發(fā)癥的多樣性和疾病管理的艱難性,因此患者容易產生精力疲倦和心存憂慮,自信心受挫,這些會帶來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衰落效應,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都造成極大的影響[1]。本文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T2DM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危重T2DM(均符合WHO診斷標準,1999)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齡(54.3±12.5)歲,平均病程(3.8±1.3)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54.2±12.4)歲,平均病程(3.6±1.1)年。將患有極大降低生活質量的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比如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或嚴重病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 常規(guī)護理模式以宣傳畫、娛樂活動等傳統(tǒng)形式為主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教育的內容包括糖尿病相關常識、合理的膳食習慣、運動療法、降糖藥物的正確使用、定時監(jiān)測和記錄血糖和并發(fā)癥的預防等[2]。
1.2.2 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 ①入院初就要通力合作,建立合作型的良好護患關系,這是有效溝通和心理干預的基礎和保證,醫(yī)護人員對待患者的治療要積極熱情,仔細耐心地傾聽患者,時刻體現(xiàn)出對他們的關心,并且給予其信心。②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可以組織患者參與到集體討論和個體發(fā)言等活動中。由護士預先制訂好并且向患者介紹護理計劃的目的、詳細實施方法和預期效果,而后鼓勵患者暢所欲言。護患雙方協(xié)商共同制訂和修訂更加合理的護理計劃和具體措施,在此基礎上共同努力付諸實施,每周進行一次預期目標的評價,并且重復交流和討論,究其原因,不斷有針對性的調整計劃和措施,督促和幫助患者更好地實現(xiàn)預期目標。③遵循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治療需要和患者需求推動下,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活動,制訂合理可行的目標。
1.3 評價指標[3]①住院治療8周后,分別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ESCA:主要包括43個條目,有四個維度(即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采用滿分5分計分制,得分越高(需注意有11個條目是反向評分),則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測Cronbach’s為0.84,量表中各條目內容的效度相關系數(shù)都>0.5;②對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收縮壓和舒張壓)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自我護理技能評分、自護責任感評分、自我概念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以及總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糖尿病生化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s,分)
注:兩組比較,P<0.05
自我護理能力 觀察組(n=45) 對照組(n=45) t P自我護理技能 32.33±7.58 26.42±5.21 3.921 <0.05自護責任感 21.33±4.02 19.86±3.79 2.248 <0.05自我概念 23.37±5.87 20.59±4.26 3.232 <0.05健康知識水平 54.46±7.13 48.93±6.21 5.418 <0.05總分 128.97±19.57 112.95±15.72 2.137 <0.05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標對比(±s)
注:兩組比較,P<0.05;1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對照組 45 7.2±1.3 9.7±2.1 7.2±1.1 121±8 76±9觀察組 45 9.8±3.5 13.6±35 9.9±1.6 127±12 83±11t5.139 6.866 9.698 2.942 3.483P<0.05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較長時間的患病易引起神經、心血管等系統(tǒng)的損害。且近幾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治療之外的護理也引起更多人的關注[4]。
個性化護理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主要是向患者講解有關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預后、治療、并發(fā)癥等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能有效意識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提高依從性。護理人員首先是在入院后對患者的病情及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程度進行充分的平復,然后有目標、有計劃地向患者講解患者所缺乏的知識等,說明控制血糖及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5]。②心理護理: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復循環(huán),日復一日的治療,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否認、焦慮、失望的心理。有研究指出,80%~90%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藥物依賴及低血糖等心理問題。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我護理技能評分、自護責任感評分、自我概念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以及總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能積極使患者參與到整個糖尿病中的治療過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方春霞,徐穎,張曉珍,等.抑郁癥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評價.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3):19-21.
[2]徐仁華,鮑秀敏,安新榮.反思性教育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3,16(11):1495-1496.
[3]劉建.社區(qū)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2(8):67-69.
[4]張茹欣.以奧馬哈系統(tǒng)為框架的老年慢性病營養(yǎng)不良患者延續(xù)護理模式構建與應用.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
[5]宋文愛,曹春梅,張燕.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7(1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95
2015-11-04]
110023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