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王浩小學(226145) 姜 敏
?
深度挖掘學習素材,直逼數學本質
江蘇海門市王浩小學(226145)姜敏
學習素材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核心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層層遞進的方式,促進學生發(fā)現和掌握規(guī)律;通過對比優(yōu)化,改善學生的思考和解題方式,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從而直逼知識的本質。
優(yōu)化滲透學習素材數學本質
學習素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能讓學生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能促進學生直逼數學本質,提高數學思維水平。那么教師應如何挖掘學習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呢?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他們在思考中獲得規(guī)律性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時,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更要對一些計算題組進行比較,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品質。
例如,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口算”時,我出示了下面這些題組:
901÷304×705×60
90÷3040×76×50
900÷29810÷90180÷30
900÷30560÷70200÷40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哪一列算式和其他的不同?
生1:我認為是第1列,因為它沒有乘法。
師:請大家計算第1列的答案,看看能發(fā)現什么。
生2:我發(fā)現第1列算式的答案都和3有關。
生3:我們可以通過“三三得九”去解答。
師:我們可以把這一列的被除數和除數都看作幾個十去計算,但是有兩個算式還沒算出來,你會計算嗎?
生4:我覺得901÷30可以用“四舍”的方法來計算,900÷29可以用“五入”的方法來計算。
該案例中,教師從低起點的區(qū)分乘、除法入手,層層深入,引出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口算,并通過問題總結出計算法則,真正把學生從知識與方法的學習引導到數學思考上來。
數學源自生活,又為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服務。學習素材是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的重要資源,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依據。教師在備課時要選擇具有現實意義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充分利用學習素材,直逼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教學“認識除法”時,我出示了一道題:聰聰去商場買可樂。可樂一箱(6瓶)30元,1瓶7元。怎樣買比較劃算?為什么?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1:要把它們的單位統(tǒng)一以后才能進行比較。
生2:我喜歡通過比較每瓶可樂的價錢去判斷。
生3:買一箱6瓶裝的可樂要30元,分別買6瓶可樂需要6×7=42(元),所以一整箱地買比較劃算。
生4:我認為用1瓶可樂的價錢去比較更方便。一整箱買的話,1瓶可樂要30÷6=5(元),單獨買1瓶要則要7元,所以買一整箱更劃算。
師:看來只要我們統(tǒng)一比較的標準,無論哪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該案例中,教師通過兩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全面明白進行比較前應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在多種解題策略中選出最簡便的方法。
數學思考包含著很多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在教學統(tǒng)計知識時可以適當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本質,又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念。
例如,教學“可能性”后,我特意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師:你們能描述一下從盒子中摸出黑球的情況嗎?
生1:從盒子里摸出來的一定是黑球。
師:如果老師在盒子里加入無數個白球,你覺得結果會如何呢?
生2:摸到的一定是白球。
師:如果老師在黑球中加入1個藍球,你覺得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生3: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最大。
師:要使摸到藍球的可能性變大,摸到黑球的可能性變小,應該怎么做?
生4:增加藍球的數量。
師:要摸到綠球應該怎么辦?
生5:往盒子里放綠球。
該案例中,教師通過兩個層次的問題,帶領學生感悟極限的數學思想方法,幫助學生體會事情發(fā)生的必然性和不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使學生體會到隨著事件的變化發(fā)展,可能性的大小也會隨之變化,從而直逼可能性的本質內涵。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學會深入思考和對比優(yōu)化,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其數學素養(yǎng)。如此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無限可能與生機。
(責編吳美玲)
G623.5
A
1007-9068(2016)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