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品格教育的回潮與核心價值的尋求①
        ——基于政治斗爭的分析視角

        2016-03-04 21:32:02高原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價值教育

        高原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062)

        美國品格教育的回潮與核心價值的尋求①
        ——基于政治斗爭的分析視角

        高原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062)

        20世紀80年代之后,品格教育在美國道德教育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回潮”現(xiàn)象。這場品格教育運動不僅僅是道德教育的一場改革,也是美國國家文化與核心價值層面的一場政治運動。從政治斗爭的角度重新考察美國的品格教育,不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厘清美國近30年德育改革的歷史,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這場品格教育運動背后的政治意圖——對于核心價值的尋求。

        品格教育;核心價值;新保守主義;政治斗爭

        一、新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合與分

        美國學者利昂乃爾·屈林(Lionel Trilling)1950年曾宣稱:“自由主義不僅是美國的主導思想,而且是美國唯一的主導思想。一個簡單而又明了的事實是,保守主義思想在美國現(xiàn)在已流傳不起來?!保?]然而,他的這一斷言并沒有維持太久,便被卷土重來且來勢洶洶的新保守主義思潮反戈一擊。1964年,在新保守派的努力下,成功地使他們的代言人巴里·戈德華特(Berry Goldwater)成為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在此之后,新保守派全力擁戴的羅納德·里根又在1980年競選總統(tǒng)成功,這標志著共和黨連續(xù)12年入駐白宮,更是鞏固、壯大并確立了新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在美國政壇上并駕齊驅(qū)的地位。雖然兩者的內(nèi)涵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在“文化”問題和對于“核心價值”的態(tài)度上,兩者卻有著明顯的分歧,這種分歧造成了兩派二三十年以來的政治斗爭,這場政治斗爭甚至延伸到了教育領(lǐng)域當中??梢哉f,美國“品格教育”的回潮,其背后所隱藏的實際上更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政治立場的價值轉(zhuǎn)向。而這一轉(zhuǎn)向正是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政治斗爭的結(jié)果。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兩種思想都是對于古典自由主義的回復。新自由主義相信市場邏輯具有強大的作用,倡導全球化經(jīng)濟、反對國家過多干涉。這種反對政府監(jiān)管的全球化經(jīng)濟鼓勵國家之間的競爭,進而促進經(jīng)濟的繁榮,而強調(diào)通過競爭產(chǎn)生動力的邏輯給各國在全球市場立足的能力帶來了危機。不僅是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新自由主義的原則也被引入了教育領(lǐng)域。諸如特許學校、教育券以及教育稅收等相關(guān)政策都反映了新自由主義的一種假設,即學生之間以及學校之間的競爭將會促進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進而實現(xiàn)更高的學業(yè)成就。學業(yè)成就高的學生在之后的市場競爭中,就很可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隨著全球市場擴張的影響,國際間的交往以及通訊、技術(shù)等方面的進步開始影響到移民問題。這些變化除了造成經(jīng)濟實力的差異日益加大,同時也使得很多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公民”一詞的含義,并且開始對如何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保持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問題產(chǎn)生擔憂。此外,各國也察覺到了公共領(lǐng)域日益分離的現(xiàn)象,因而在全球范圍內(nèi)對于公民教育改革問題開始了新一輪的集體關(guān)注。社會經(jīng)濟差異加大、政府對于社會服務的支持力度減小、人口數(shù)量的巨變以及始終飽受爭議的全球化,面對這些問題,美國也開始產(chǎn)生焦慮并且呼吁尋求新的對策。在這種情形下,新保守主義對于核心價值的強調(diào)與新自由主義更加看重的市場經(jīng)濟邏輯逐漸并駕齊驅(qū)、相伴而行。

        然而,新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又有著一些區(qū)別。相對而言,新保守主義的理念包含了一系列的政治、社會關(guān)懷,但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統(tǒng)的道德權(quán)威。新保守主義希望回歸曾經(jīng)田園牧歌式的時代,在那里純粹的真理毋庸置疑、人們具有強大的品格和道德觀念并能夠相互理解他人的價值觀、政府對于私人生活也不做過多干涉。對于浪漫年代回歸的渴望反映了人們對于可預測性和穩(wěn)定性的訴求,這兩方面特征能夠給人們帶去內(nèi)心的踏實和安全。通過標準化運動和重新引入強調(diào)愛國主義、國家文化的品格教育,新保守主義運動對美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顯著影響。

        實際上,大部分新保守主義的核心成員原本都來自于自由主義陣營,后來由于在學生運動、反越戰(zhàn)、反文化等社會問題上與自由主義的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與自由主義的決裂。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獨特發(fā)展背景以及與傳統(tǒng)保守主義者在許多問題上存有分歧,因此在傳統(tǒng)保守陣營中也獨樹一幟,而被稱為“新保守主義”。

        在里根執(zhí)政期間,一批新保守派人士在里根政府內(nèi)擔任負責國際關(guān)系、軍控與裁軍、教育、民權(quán)事務的高級官員或顧問,控制了里根政府的外交、國防和教育政策。在新保守派的影響下,里根提出了“里根主義”的對外政策綱領(lǐng)、“星球大戰(zhàn)”計劃、“推回”蘇聯(lián)擴張戰(zhàn)略等??梢哉f,新保守主義對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外交等方面產(chǎn)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2]此后,隨著冷戰(zhàn)結(jié)束和民主黨上臺執(zhí)政等因素的影響,新保守主義作用開始下降,在一段時間內(nèi)陷入低潮。然而很快,在1994年國會中期選舉中,“代表新保守主義勢力的共和黨人以壓倒性的勝利奪得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shù)席位,這標志著新保守主義勢力已經(jīng)在美國的政治生活占據(jù)主流地位?!保?]小布什執(zhí)政后,更加看重新保守派,其內(nèi)外政策都深深地打上新保守主義理念的烙印。

        隨著新保守主義的核心文化與價值轉(zhuǎn)向,以社會、國家的責任取代自由主義,以傳統(tǒng)文化價值取代個人主義的呼聲日益高漲并漸成潮流。20世紀80年代,美國德性倫理學家麥金太爾在他的代表作《美德之后》當中,強烈呼吁復興自啟蒙運動以來被長期排斥的美德傳統(tǒng)。他認為,人類在共享生存中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價值觀是必須的,這些美德和價值觀的傳授能維護人的尊嚴、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共同利益,只有重建美德才能彌補社會道德信仰的缺失。此后,美國加強了對于舉國上下共同信奉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尋求。因此,有學者認為小布什政府是當代美國史上最保守的一屆政府,此前的里根革命是在經(jīng)濟、財政和外交、防務上保守,金里奇的保守革命主要是在預算方面和社會文化方面保守,而此屆的小布什政府則是全面的保守。[4]

        2008年,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也許是新的,我們應對挑戰(zhàn)的措施也許是新的,但那些長期以來指導我們成功的價值觀卻是古老的——勤勞、誠實、勇敢、公平競爭、寬容以及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還有對國家的忠誠和愛國主義——卻是歷久彌新,這些價值觀是可靠的,它們是創(chuàng)造美國歷史的無聲力量。我們現(xiàn)在需要的就是回歸這些古老的價值觀”。[5]奧巴馬總統(tǒng)的一席話仿佛是在對美國80年代之后,新保守主義推動之下的回歸品格教育傳統(tǒng)、尋求核心價值之趨勢的總結(jié)。

        二、新保守主義推動下的品格教育的回潮

        (一)品格教育的再度興起

        20世紀60-70年代,用美國歷史學家威廉·奧尼爾的話來說,美國在各種社會運動的猛力沖擊下,已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價值體系失去支撐中心,社會結(jié)構(gòu)缺少凝聚力量,政治權(quán)威受到嘲弄嗤笑,文化觀念出現(xiàn)迷?;靵y。[6]到了20世紀80年代左右,大量的研究和報告描繪了美國公立學校的狀況。其中很多文獻指出,公立學校的學生不僅在學術(shù)學業(yè)上情況堪憂,道德水平也是一塌糊涂。20世紀60-70年代進步主義的道德教育方法遠遠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就連道德認知理論的提出者和實踐者科爾伯格自己也承認,寬容放任并不能產(chǎn)生道德,20世紀70年代應當因為其失敗的教育實驗而被銘記。開放的校園、缺乏組織的作息時間、免費學校解除了對于青少年的限制,但是并沒有培養(yǎng)出他們自我引導和積極參與的意識。

        由于意識到此前過分強調(diào)“價值中立”的問題,美國政府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開始著手進行自我調(diào)整。1980年,里根入住白宮,他的管理團隊仍舊將教育問題置于重要的位置。里根政府在最初幾年頒布了一系列的法案,除了眾所周知的《國家處于危機之中》外,還有《學生需要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What Students Ne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1983)和《美國中等教育報告》(A Report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merica,1983)。這些報告強調(diào)了學業(yè)成就的失敗,但是實際上很多學校的失敗在于道德教育出了問題:缺乏紀律、暴力行為、毒品泛濫,等等。

        時任教育部長貝內(nèi)特(William Bennett)和加利福尼亞州公立學校督導霍尼格(Bill Honig)率先提出要破除“中立”的魔咒,將“公共責任”和“相互尊重”作為必要的美德。貝內(nèi)特強烈要求復興品格塑造,霍尼格對此表示認同,并且更進一步地指出,品格塑造給更為傳統(tǒng)的道德課程提供了充分的理由。雖然此前被價值澄清運動和認知發(fā)展理論清除出去的宗教并不一定要在課堂中得到華麗轉(zhuǎn)身,但是其他的很多價值觀需要被得以重新重視。此外,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也強烈地意識到需要通過預防性的計劃應對美國青少年道德品質(zhì)的急劇下滑。

        不久之后,右翼的支持者菲利斯·沙夫里(Phyllis Schlafly)成立了老鷹論壇(Eagle Forum)。在1984年美國教育部舉行公眾聽證會時,作為節(jié)育運動(Pro-family Movement)的主導力量,這個論壇對公眾意見的走向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沙夫里報告(Schlafly Report)和其他右翼組織的言論,引發(fā)了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有關(guān)道德責任問題的爭議,并影響到了議會、聯(lián)邦政府、媒體、家長以及學生的看法。右翼在這場爭議中的勝出促使美國教育界不再排斥保守派的思想。從那以后,保守派組織——比如道德多數(shù)派、宗教右派、愛家協(xié)會(Focus on the Family)等對很多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州和地方層面,這些組織能夠直接影響到政策改革,進而影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正是在保守派思想復歸之時,一些大學中的知識分子和政府的教育官員進行了一場全國范圍內(nèi)的對話,并很快掀起了“品格教育運動”。盡管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觀點,但對于大多數(shù)美國人來說,這卻是一個新的詞匯,意味著重新強調(diào)“品格”的重要性,并強烈要求幫助形成青少年形成更好的道德基礎(chǔ)。使用“品格”一詞也考慮到了與此前價值澄清和道德認知發(fā)展之間的差別,這兩種方法竭力與價值教育和傳統(tǒng)美德教育劃清界限。很多品格教育的支持者認為,反映在文化和傳統(tǒng)當中必要的道德品質(zhì)是存在的,隨著傳統(tǒng)的丟失,美國的文化也已經(jīng)喪失。在這場運動當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除了此前提到的貝內(nèi)特和霍尼格,還有很多大學教授也參與到了這場運動當中。

        在這段時間,社會評論者和科學家撰寫了大量的書籍和論文,除了貝內(nèi)特的《美國的價值滑坡》(The Devaluing of America)之外,還有布魯姆(Alan Bloom)的《美國思想的分裂》(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艾齊奧尼(Amatai Etzioni)的《社區(qū)的精神》(The Spirit of Community:The Reinvention of American Society)、希梅爾法布(Himmelfarb)的《社會的道德滑坡》(The Demoralization of Society)、韋恩的《美國青年的品格滑落》(The Declining Character of American Youth)以及麥金泰爾(Alisdair MacIntyre)的《美德之后》(After Virtue),等等。對于學校來說,讓學生變聰明已經(jīng)不是唯一的任務,還要讓他們具備美德。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獲得技能、態(tài)度,以及能讓美德發(fā)揚的性情。對于品格教育者來說,核心的任務是確保讓下一代人具備必要的工具和美德,以此提升國家文化和傳統(tǒng)。

        (二)品格教育在全美的廣泛推行

        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一步朝向右翼政治發(fā)展,品格教育仍舊是重要的議題,但是此時的探討有了更廣泛的內(nèi)涵。1992年,一個名為約翰遜美德研究所(Josephson Institute for Ethics)的私立機構(gòu)組織了一批青少年和品格教育專家一起探討美國公立學校品格教育的需要和發(fā)展方向。經(jīng)過討論,名為“品格有價值”(Character Counts)的模式成為美國品格教育運動中最流行的方法。與此同時,約翰遜基金會(Johnson Foundation)就“如何為K-12年級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品格教育”這一問題組織了一場研討會,以進一步促使國家層面的教育機構(gòu)重視品格教育。不久,品格教育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并很快成為美國品格教育的領(lǐng)導先驅(qū)和重要的教育資源的供給。[7]同年,美國約瑟遜學院在科羅拉多州的阿斯彭(Aspen)召開了為期4天的會議,并最終制定出“阿斯彭宣言”?!鞍⑺古硇浴苯缍爽F(xiàn)代民主社會的六種核心道德價值觀,并提出了將要付諸行動的品格教育計劃。[8]在政府方面,1994年,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地采納了支持品格教育的聯(lián)合決定,指定每年的12月16日到22日為“全美品格測量周”(National Character Counts Weeks)。1994年,美國國會再次批準授權(quán)《中小學教育法案》(ESEA),對于品格教育的資助問題增加了兩個經(jīng)濟來源。此外,白宮還分別于1994年至1996年,連續(xù)三年組織了關(guān)于公民與民主社會品格構(gòu)建研討會,并在會議上反復重申品格教育在全國優(yōu)先發(fā)展的地位。[9]

        在理論層面上,從品格教育重回美國公立學校的那一天開始,各州以及聯(lián)邦教育機構(gòu)就已經(jīng)努力嘗試弄清這場運動真實的內(nèi)涵。內(nèi)科南(Thomas Lickona)在《為品格而教》(Educating for Character)一書中提出了品格教育的理論框架以及實施策略。為何學校應當教授品格?在民主的社會中,學校傳授什么樣的價值觀是合法的?圍繞這種價值觀,學校應當發(fā)展學生的哪種品格?為了回答這些基本問題,內(nèi)科南還提出了品格教育的12種方法。[10]

        此外,由于國家的重視,大量的教育項目(CEP)如雨后春筍般地席卷全美。比如,長頸鹿(Giraffe)項目關(guān)注如何更大程度地鼓勵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按照公共的善的標準行動”。顯然,品格教育在美國公立學校中得到的回潮。在經(jīng)受住黨派之爭和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之后,品格教育成為一種折衷的方案而廣泛使用,影響了全國以及地方的教育實踐。

        (三)品格教育在21世紀的進一步發(fā)展

        進入21世紀之后,聯(lián)邦政府又進一步通過具體的教育政策,支持美國公立學校的品格教育。雖然美國的教育一直由各州負責的,然而自從布什2002年簽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CLB)之后,聯(lián)邦政府在促進學業(yè)成就和促成教育目標方面開始扮演重要角色。眾所周知,NCLB要求在全國各個學校實施嚴格的學業(yè)成就標準。與此同時,NCLB頒布之后,通過相關(guān)的系列法案,先后三次向品格教育提供政府撥款,總數(shù)多達2500萬美元。這些撥款被用于不斷普及的品格教育項目之中。

        新世紀以來,由于理論體系已較為成熟、價值取向也已深入人心,因而美國公立學校實施品格教育時,在策略方法的選擇上游刃有余。然而,大多方法都保持了一套核心價值體系,只是在具體的教學方式和事實策略上有所區(qū)別。一些品格教育項目結(jié)合學校的總體改革,采用了綜合的方法,比如兒童發(fā)展計劃(Child Development Project)和公正社區(qū)學校(Just Community School)。其他的一些教育項目則使用學校課程已有的資源,比如約翰·鄧普頓基金會和赫特伍德研究所設計的生活的法則(Laws of Life)。正如伯克維茨(Marvin Berkowitz)所言,“各種項目和方法都將品格教育看作是一種綜合的途徑,道德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道德教育)、特定價值觀的教授(比如責任感)、減少不良行為(比如吸毒、暴力行為)以及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等目標可以同時實現(xiàn)。”[11]此外,在2004年,美國心理協(xié)會也出版了《品格優(yōu)點和德行——手冊及分類》一書,書中將美國品格教育的范疇概括為“智慧和知識”“勇氣”“博愛”“公正”“自我克制”和“超越”六個方面。[12]這就使得品格教育更為系統(tǒng)精細,明確了其內(nèi)容和目標。此外,一些學者在討論何為品格教育當中的核心價值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操作層面的理論設想。比如,美國本世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一位品格教育推動者托馬斯·里克納認為,要獲得大家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核心文化,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尊重”和“責任”的基本品格,他在《為品格而教——我們的學校如何教授尊重和責任》一書中,呼吁學校要喚起青少年的尊重和責任感,這是品格教育的基礎(chǔ)。在相互尊重的集體氛圍中,個體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并發(fā)展為良好的品格。[13]

        三、美國品格教育對于核心價值尋求的政治意義

        可以看出,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對于核心價值的強調(diào)是始終如一的目標、是品格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這也是新保守主義區(qū)別于新自由主義的政治宣言、是其必須捍衛(wèi)的用以安生立命的基石。施特勞斯從西方古典的視野對西方現(xiàn)代性和自由主義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批判,“自由主義宣稱其目的是一視同仁地尊重所有宗教、所有種族、所有性別、所有歷史文化傳統(tǒng),但其結(jié)果實際則是使得所有宗教、所有種族、所有性別、所有歷史文化傳統(tǒng)都失去了意義,都不重要了......”[14]與此針鋒相對地,新保守主義強調(diào)的是傳統(tǒng)價值信仰、共同的價值觀,矛頭直指新自由主義對于市場邏輯的呼吁。

        阿普爾曾提到,新保守主義者的一個基本假設是,具有良好品格的個人在市場競爭中會取得成功。這一假設表明,通過努力奮斗并且具有良好品格的個人贏得物質(zhì)利益是理所應當?shù)?,而那些失敗者是因為他們?nèi)狈Λ@得成功必備的良好品格。按照新自由主義的市場邏輯來看,美國此前平民主義對于小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維護,當下社群主義對于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且不必過多闡釋的普遍認可的假設,包括習俗、風俗、偏見以及習慣,都強調(diào)一種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然而,這種普遍認同的觀念現(xiàn)在卻飽受普遍懷疑,人們也不再對所謂的超越階級、民族、宗教和種族的價值體系抱有太大希望?!叭蚴袌鰶]有創(chuàng)造出對共同利益和趨勢的新理解,卻似乎強化了人們對種族和民族差異的意識。市場的統(tǒng)一與文化崩潰成了一對孿生兄弟?!保?5]在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下,市場的壯大與文化的分裂如影隨形,并每況愈下。因此,布什總統(tǒng)于2001年簽訂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案之時,美國實際上恰好正處于普遍的道德滑坡時期,聯(lián)邦政府希望通過實施品格教育項目以改變當時的狀況,從文化品格的角度賦予青年人更大的成功籌碼。

        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就業(yè)的目的,品格教育在當今全球化的文化、價值多元的背景中,還肩負著更加艱巨的使命。在多元文化當中尋找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核心,對于當今世界的和平發(fā)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美國9·11恐怖襲擊已經(jīng)提醒人們對于多元文化的思考。無獨有偶,2003年西班牙馬德里地鐵爆炸案造成了190人喪生、1500多人受傷,也被定性為一起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此外,2005年英國遭遇倫敦地鐵騷亂事件,再一次提醒人們多元文化主義走向極端危險。這一起起慘案似乎在一次次地發(fā)出警告,在這樣價值多元的時代,鞏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統(tǒng)一核心價值的必要性。倫敦地鐵騷亂事件之后,時任工黨政府首相布萊爾在講話中指出:“遷居英倫不只是一種權(quán)利,定居于此更帶有一份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要分享和支持那些支撐英國生活方式的價值觀念。”[16]布萊爾的繼任者工黨前首相布朗也多次強調(diào)了“英國國民性”(Britishness)的概念,認為應該以共同價值觀來增強國家凝聚力。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則說:“英國的教育政策沒能向少數(shù)民族描繪出那種他們愿意歸屬的社會前景,英國社會甚至對那些行為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封閉群體進行容忍,而所有這些原因?qū)е乱恍┯胁粷M傾向的少數(shù)族裔青年缺乏歸屬感,在尋找歸屬和信仰的過程中,少數(shù)族裔青年可能會落入極端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懷抱之中?!保?7]

        無論是專門針對少數(shù)民族來說,還是這個社會當中本來就存在的多元的文化觀念和價值信仰的大眾來說,尋找一種共同的、大家都能夠認可的文化價值標準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美國當前的品格教育也正是為了這樣的一種文化價值訴求而努力。即便是在自由主義者那里,他們對于共同的道德準則和個人品格不屑一顧,聲稱“一個適當?shù)牧椫贫壬踔磷寜娜硕几袡C會為公共事務出力”,美德的基礎(chǔ)是“政府的原則”,而非“漸漸消失的個人品質(zhì)”,但是他們也認為公民美德與個人基本的品格特質(zhì)是必要的。弗里德曼自己也承認,一個自由社會不僅需要“最起碼的識字和知識水平”,以及“對某種共同的價值體系的普遍接受”。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曾經(jīng)寫到,“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社會,根本就無法存在,因為沒有共同的理想,就不會有共同的行動,這時雖然有人存在,但是不構(gòu)成社會[18]?!笨梢姡卤J刂髁x呼吁核心價值并非僅僅是某一個政黨為了獨立而標新立異的政治宣言,更不是為了迎合民眾的無病呻吟,而是依仗于根深蒂固的社會背景。美國的“品格教育”運動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核心價值也絕不是對于20世紀前后品格教育的簡單重復,而是面對當下社會背景以及政治的現(xiàn)實狀況,從教育層面進行的思考和采取的實踐,是對于全球化背景下價值多元的一種深刻的文化關(guān)懷。同時,美國品格教育的回潮也體現(xiàn)了政治運動對于教育改革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政治斗爭的結(jié)果。如今,當我們再次體味美國保守派政治家亨廷頓發(fā)問“我們是誰?”的時候,應當夠透視出品格教育對于核心價值尋求的深刻內(nèi)涵,也能夠體會到美國政治斗爭與教育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1]Lionel Trilling.The Liberal Imagination[M]. New York:Viking,1950:ix.

        [2]吳雪.美國“新保守主義”研究狀況評述[J].外交評論,2006,(10):81.

        [3]孫遜.論新保守主義思潮對冷戰(zhàn)后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9,(10):59.

        [4]張立平.論當代美國的保守主義運動[J].太平洋學報,2002,(4):59-60.

        [5]奧巴馬就職演說[EB/OL].http://news.sina. com.cn/w/2009-01-21/042417085569.shtml,2009-06-10.

        [6]William O’Neill.Coming Apart[M].New York:Quadrangle Books,1971:98.

        [7][11]Marvin Berkowitz,Esther F.Schaeffer,Melinda C.Bier.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Education in the North,2001,(9):53.

        [8][9]王學風.美國現(xiàn)代品格教育運動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3,(8):27.

        [10]ThomasLickona.EducatingforCharacter[M].New York:Bantam Books,1991:23.

        [12]Christopher Peterson,Martin E.P.Seligma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2.

        [13]易莉.論美國道德教育的轉(zhuǎn)向[J].教育評論,2011,(1):168.

        [14][美]列奧·施特勞斯.自然權(quán)利與歷史[M].彭剛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51.

        [15][美]克里斯托弗·拉希.精英的反叛[M].李丹莉,劉爽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69.

        [16]任夢格.英國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困境與反思[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0.

        [17]Oliver Wright,Jerome Taylor.Cameron:My war on Multiculturalism[EB/OL].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cameron-my-war-on-multiculturalism-2205074.html,2011-02-05.

        [18][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504.

        (責任編輯:趙曉梅;責任校對:李作章)

        The Resurge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the Persui to the Core Value

        GAO Yua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In the late of 1980s,Character Education resurg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America.The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is not a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but also a political movement on the aspec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ore value in America.It is helpful for us not only to make clear of the history of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inAmerica,but also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intent behind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the persuit of the core value 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core value;neoconservatism;political struggle

        G649.1

        A

        1674-5485(2016)12-0108-06

        華東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行動基金資助(PY2015007)。

        高原(1987-),男,安徽蚌埠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主要從事比較教育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價值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无码中文日韩Av| 久草视频在线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色妺妺视频网| 五月激情狠狠开心五月| 中文国产乱码在线人妻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我和隔壁的少妇人妻hd|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 狠狠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91久久精品无码人妻系列| 人妖与人妖免费黄色片| 曰韩无码av一区二区免费|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国产360激情盗摄一区在线观看|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免费在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大喷|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麻结衣| 亚洲av粉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满足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主播|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av|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暴力打| 99视频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a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