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坤德
(吉林省柳河縣安口鎮(zhèn)中學 吉林通化 135300)
淺談“初中英語‘三讀’閱讀教學模式”
逄坤德
(吉林省柳河縣安口鎮(zhèn)中學 吉林通化 135300)
初中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閱讀能力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英語學科教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鑒于此,研究總結英語學科閱讀教學模式,借以指導教師提高英語閱讀效率,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1. 語言輸入--語言內化--語言輸出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有賴于為學習者提供“可理解輸入” “可理解輸入”指為學習者提供的輸入信息應該略微超過一點學習者現有水平,可理解輸入從外部環(huán)境來說明第二語言習得是如何發(fā)生的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語言的“輸出假設”
盡管可理解輸入對語言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學生所需要的唯一手段。她認為二語的習得僅依靠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不能使學習者保證準確且流利地使用語言,從而達到理想的交際目的。
2. 心理學:問題解決的過程what ,how ,why
What how why確立: 準確 正確 明確
準確:what的確立要準確;正確:how的確立要正確;明確:why的確立要明確。
3.《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語言技能做了這樣的表述: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同時,在語言技能分級標準中對五級標準閱讀的要求是:
(1)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
(4)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
4. 閱讀教學模式
(1)自上而下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互動模式 。
(2)任務型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taskcycle)和任務后階段。任務前階段是準備階段,任務中階段是實施階段,任務后階段是驗收與提高階段。
閱讀教學不是純粹地利用閱讀材料來傳授新知識,不是一個單詞或一句話的解釋,不是以掌握閱讀材料中出現的新語言知識為最終目的。閱讀是一種技能、一種手段,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世界,在閱讀的過程中,準確識別、捕獲和運用有效信息,學習英語語言,形成語言運用能力,能夠使用英語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經過多年教學的實踐,逐步修正、逐漸完善,歷經了“粗坯型” “修改型”和“穩(wěn)定型”,最終形成現在的“初中英語‘三讀’閱讀教學模式”。
1. 具體內容
初中英語“三讀”閱讀教學模式
“三讀”:粗讀 細讀 品讀
粗讀:了解梗概。
在粗讀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闡明了什么觀點等等。這是語言輸入。
細讀:把握細節(jié)。
在細讀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如何開篇、如何過渡、如何行文、如何結尾;同時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語言知識。這是語言內化。
品讀:(品文本思想情感、品文本結構、品文本語言)增強語感,品味妙語;積累文采,遷移習作。
2. 具體操作方式:
第一步:粗讀:激活文本和感知文本
第二步:細讀:理解文本
第三步:品讀:運用文本g和拓展文本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的全過程。
教師導讀:
閱讀教學的教師教學思路:寫什么(what)-怎么寫(how)-為什么這樣寫(why)
學生自讀:
閱讀教學學生學習思路:觀整體(見森林)- 賞結構(見樹木)-理順序(見樹木)- 學語言(見樹木)- 習寫作(再見森林)
3. 教學設計原則
(1)教學設計應體現“三性”
① 粗讀的概括性
粗讀的概括性是指在學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英語文章進行整體性理解,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概括能力。
② 細讀的拓展性
細讀的拓展性是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處理要把握擴展深度和廣度,既不要過淺或過深,又不要過窄或過廣。
③ 品讀的靈活性
品讀的靈活性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英語短文的品味和賞析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2)教學流程設計應體現“八性’
激活要具激趣性和啟迪性、粗讀要具概括性和整體性、細讀要具控時性和實用性、品讀要具靈活性和實效性。
(3)處理技巧:得體、合理、適當、靈活
激活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思維所采用的方式要自然得體;
粗讀環(huán)節(jié):粗讀方法選用要合理。文章的呈現、閱讀的手段、問題的設計等等的處理手法要合理;
細讀環(huán)節(jié):細讀形式選擇要適當。文章內在聯系分析、基礎知識的處理、語言表達句式的解決等等的處理形式選擇要適當;
品讀環(huán)節(jié):品讀方式運用要靈活。品讀的活動設計要有法、有序、有效、有創(chuàng)意。語句的讀誦、段落的欣賞、行文的品賞等等的方式要靈活。
1. 主要觀點
(1) What how why的確立: 準確 明確
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心理學問題解決的過程what howwhy三個詞匯的理解和研究。具體內容是:what to teach (learn),how to teach (learn)it, why to teach (learn) it like this (that)。
在閱讀教學中,要研究: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為什么這樣或那樣教,學生為什么這樣或那樣學。
“三讀”閱讀教學模式,在關注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既要研究教師的教,更要研究學生的學,同時,強調重視學生語言內化過程的處理,促使學生形成英語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英語教學模式所持觀點
對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觀點:學者,仿者皆死,唯創(chuàng)者活。首先學習教學模式,然后模仿教學模式,最后達到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2. 優(yōu)勢
(1)摒棄了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只見樹木不見林。
(2)解決了閱讀教學基礎知識的理性處理→既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不忽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學生能夠形成學習策略,能夠提高閱讀技能,發(fā)展閱讀能力。
學生形成了基本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和資源策略,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研究可以發(fā)現規(guī)律,形成特色能夠促進教學,模式雖然已成型,但探究還要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