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鳴
(成武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山東菏澤 274200)
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周長鳴
(成武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山東菏澤 274200)
本文論述了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的關系以及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下如何發(fā)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并重點論述了體育教學如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問題。即:(1)體育教學具有全面性;(2)體育教學的主動性;(3)在體育教學中重視情感教育;(4)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素質;(5)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素質教育是一項緊迫的時代工程,而體育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作用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們當前體育教改應該思考和做好的當務之急。而體育教學在對學生個體的尊重、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yǎng)和形成學生健全的個性和精神力量,促進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每個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都能自覺地樹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及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觀。只有這樣才能將素質教育自覺地落實于行動,貫穿于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不僅能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質,并能通過體育向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故而體育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素質教育的意義在于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素質教育的靈魂就是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yǎng)和形成學生健全的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促進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1.體育教學具有全面性
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僅獲得體育技能和體力,而且對體育運動原理有了理解并且在情感上獲得了成功感和愉快體驗。所以,我們在體育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從“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上來考慮,讓學生腦筋動起來,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在跑跳投的教學練習中,我們不僅要給學生講解動作技術、動作要領,更要給學生講解動作原理,如何發(fā)力,為什么能夠發(fā)力?只有掌握了運動原理,就可以使學生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這才能體現教材的范例性。而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學習練習中去,就要求學生主動去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設計好提問,設計好真正的懸念的問題和與技術有內在關系的關鍵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輔以探究式、發(fā)現式、問題式的教學模式的開發(fā)與運用。
2.體育教學的主動性
主動性,一是要通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喚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讓學生在自主的、主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以往的體育教學在追求健身和學技術的思想指導下,有時容易把教學質量與運動負荷和技評聯系得更緊密,常常出現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運動負荷、練習密度等,而犧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現象。學生的主動性實際上來自于學習中的可選擇性。可選擇性一是指對外面的東西的選擇,如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學習伙伴、學習目標、學習參考資料、場地器材等等;另一個是指內部的選擇,即對頭腦中的東西的選擇,如問題的答案、價值的判斷、評價的標準、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如果我們抹殺和否認這些選擇性,做任何事時只給學生一個答案,只練一個內容,只是一種方法,都是一個難度和進度,對問題不讓學生想,都是教師說得對,那么學生是不會有主動性的,學生最終也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且使學生感到體育教學的貧乏和生硬,從而產生厭學現象,扼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對此,第一,我們在教學中也應“抓大放小”,一些基本的東西可以由教師把握住,一些“小”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放開讓學生去嘗試、去學習,如準備活動就不一定非得由教師統(tǒng)一安排,可由學生去準備、去領做。放松活動,游戲活動也是如此。第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允許各種進度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進度。如欄間距的長短、跳箱的高度和方向、不同人數的足球比賽等等。從而使學生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并習慣于這種選擇。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第三,要啟發(fā)學生多想,不要一開始就告訴答案,要讓學生在多種選擇中,在“有價值的彎路中”去產生疑問、去領悟體會,從而幫助他們真正提高鍛煉身體和娛樂、游戲的能力。
3.在體育教學中重視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體育教學中,不但能使學生對體育知識掌握和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能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據美國《時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腦部研究報告指出: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擁有更多的成功機遇,較易做出成績。人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在體育教學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 情感在體育教學中既有信號功能,又有動力、感染等功能。 情感的信號功能是通過表情發(fā)揮出來的。例如.教師在講解示范動作時,語言生動、形象、有趣,示范動作準確、優(yōu)美,就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所學動作技術概念的理解。情感的動力功能,是指對學生的認識和行動起著發(fā)動和調節(jié)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可以是積極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極的、減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如情緒好時便記得快、領會深,就是較難的動作,做起來也感到容易,而情緒不好的,便出現記憶困難,思維遲鈍,連平時已掌握的動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難、能超越的障礙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導致練習中出現傷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個體的情感具有對他人的情感施加影響的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精神飽滿、情緒高昂就可影響、感染學生,使他們精神振作、情緒高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鑒于此,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熱愛學生。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情感。第三要營造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4.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素質
通過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梢源龠M學生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提高身體活動機能,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學生腦體結合、綜合適用腦力和體力的能力,把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tài)。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護能力。通過體育動作的學習,能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提高各項身體素質,練就一身強壯的體魄,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第二要培養(yǎng)學生健身鍛煉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在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動作能伴隨人的一生進行活動:田徑中的中長跑項目。球類運動的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氣功等都可以進行終身健身活動。通過講授正確的動作技術和科學健身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教學比賽、游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的穩(wěn)定性和適應性,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為團隊爭光的意識。并向學生講述健康人的心理標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經常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
5.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個人在現實社會中,能否處于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關鍵取決于他的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和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等: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看,有人把體育課堂稱之為“課堂社會”,并把體育精神視為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所以學校體育在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同樣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如在熱火朝天的運動場上,良好的群體氛圍激發(fā)著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戰(zhàn)勝困難和阻力、戰(zhàn)勝自我,培養(yǎng)了學生勇敢頑強、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在體育競賽中面對激烈的對抗和競爭,學生們將體驗到奮斗的艱辛、失敗的痛苦;在競賽小勝后,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自信心,又提高了耐挫折、抗競爭的能力,這些難得的心理體驗將使他們更快成熟起來,坦然面對未來的競爭;運用體育競爭的公正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他人,利用體育競爭中勝利和失敗并存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他們正確地對待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從而養(yǎng)成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自己成為永恒不敗的強者。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對學生傳授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培養(yǎng)了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良品德,使學生身心協調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既鍛煉了學生的意識品質,又使學生增強了社會適應能力,既提高了學生的耐受力,又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勝利的的榮譽感,既使學生學會了終身健身的技能,又使學生學會了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體育教學是現代教學特別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