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中學)
淺探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學
袁敏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中學)
現(xiàn)代社會需要更多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對初中語文教學采用了新式的研究性教學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學習的主動性。
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工作者開始了對新式教學方式的積極探索。只注重以教師單一式輸入教學為主體的教學,已經普遍不被看好。因此,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主創(chuàng)新地學習,成為當代語文教師研究的主要方向。
1.建立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是以教師演講為主體實行整堂課式說教,而學生的任務就是聽,整個課堂思維只跟教師走,不思考,“沒有主見”,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導致學生創(chuàng)造力缺失和自主思維能力喪失。少年是未來國家的主體,如果少年沒有一點自主思維,那么對國家來說將是十分可怕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取決于青少年時期,也就是初中時代,所以,進行研究性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的呼聲,實行研究性教學刻不容緩。
2.研究性教學目的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研究性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并能主動提出問題,同時在此基礎上能夠積極自覺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性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主體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對青少年價值觀培養(yǎng)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3.實現(xiàn)研究性教學的前提
如果我們把教學分成三大主體,那么支撐這三大主體的就是教師、學生和課本。要想使研究性教學卓有成效地發(fā)展起來,就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首先,要轉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放棄控制課堂有效時間的行為,從主觀上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針對課文中的某一部分或全文進行討論,啟發(fā)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激勵每一個學生個體敢于提出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而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予以肯定和尊重。其次,需要轉變的是學生自身。目前我國小學實行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入初中之后,要從身心等各個方面適應,從原來學習的被動性轉換成主動性也需要適應。最后一個主體來源于課本,中國語言的變化多樣決定了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依據(jù)對課本的理解,學生也可以提出與教參或老師不同的想法。依據(jù)語文課本完全可以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教師的作用并不僅僅局限于對錯的評判,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對文章思考,只有有了思想才會主動探索,才會有發(fā)現(xiàn),才會有創(chuàng)造力,才會成為課堂的主體。
1.提問式引導
以課本為基礎提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問題,并要求學生進行深入探究,這一過程要求學生能夠以高昂的熱情投入,才能使思維處于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并能對文章有所發(fā)現(xiàn)。如在《變色龍》一文中,可以采用遞進提問式對文章一步步深入分析。先提出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斯基的性格特點是什么?這是整個文章中最明顯的部分,學生會很快回答“善變”,下一步就要提問這種善變性格的特征是什么呢?這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提起來了,于是積極回答問題的局面出現(xiàn)了,雖然每個學生的答案不盡相同,但能踩在點上就可以(這也是研究性教學的特點,目的是活躍思維),課堂的活躍氣氛被調動起來后,教師就可以向更深層問題引導提問完成教學,學生也可以在這種輕松愉快中將難點消化掉。
2.建立課堂辯論模式
漢語言文化的特點使語文教學不能在沉默中進行,建立課堂辯論模式是全面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必要手段。課堂辯論不是無目的進行的,要具有啟發(fā)性,在辯論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同時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讓學生的思維擺脫書本和老師的束縛,進行各種“奇思妙想”,進而開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在這種氛圍中的師生關系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老師以授業(yè)者和學習者的雙重身份出現(xiàn),這樣有利于建立平等和民主的關系。
比如在學習《孔乙己》之后,我就很多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組織了一場關于“通過孔乙己語言和動作望其心理”的討論賽,在孔乙己有錢之后去酒館吃酒,將六個銅板一字排開這一場景,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他嫌貧愛富的一種表現(xiàn)”,也有的同學認為“他在耍大牌”。最后得出一致結果就是孔乙己是舊時代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有其可悲的一面,也有其可憎的一面。
研究性學習教學的開展,提升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主體地位,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改以往的教學方式,形成了學生主動索取的主動學習局面,使語文學習能夠在輕松、愉快、自主的學習氛圍下進行。
[1]周銀高.淺探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J].儷人:教師,2015(9).
[2]曹春英.淺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5(5).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