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平菊
(作者單位:平原縣第三中學,山東德州 253100)
?
淺議生活化地理教學
■范平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人類自開始進行生產(chǎn)活動以來,就注意觀察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與自身活動的關系。地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認識此地不同于彼地,此時不同于彼時?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到生活中去檢驗地理知識。
地理課程和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自然景觀的變化之美蘊含著較深的地理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巧妙聯(lián)系生活場景、生活問題可直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聚焦在學習環(huán)境中,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領學生進入地理的天地。例如,在學習《地圖的基本要素》前,我以“爸爸去哪兒”為背景音樂,結(jié)合學生剛剛過完國慶節(jié)返回,我問同學們:“大家都去哪兒了?在出行前最想了解什么問題?有沒有帶回導游圖?打開地圖的鑰匙你找到了嗎?”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紛紛回答,并展示著自己的導游圖,在問答中,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地圖的三要素自然顯現(xiàn)出來。
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往往是地理課程設計的重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搭建生活與地理知識的天橋,走向地理的金字塔。例如,在學習《氣溫》一節(jié)時我引導學生探討:“家鄉(xiāng)冬天為什么冷,夏天為什么熱?”這會使學生考慮到太陽光照射角度大小與地面熱量多少的關系,白晝長短的變化。然后進一步探討影響氣溫的因素:“大家能解釋下列問題的原因或蘊含的地理原理嗎?冬季我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草長鶯飛,百花盛開。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舊知,不難回答冬季我國南北方景觀差異大是緯度差異造成的氣溫差別。這樣,學生對緯度位置、地形、海陸差異等影響氣溫主要因素的了解比較深刻、透徹。
七年級上冊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涉及大量地理規(guī)律和分布特點。對于感性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來說,邏輯思維的嚴密推理很是阻礙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腳步,短短一學期會讓很多學生困在一兩個難點上,從而喪失學習地理的興趣。如果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會化難為易。如在“地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學習前,我總會給學生布置任務:觀察太陽的東升西落,記錄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記錄開學后日出日落的時間和教學樓樓道里窗戶影子長短的變化。學生想象不出地球的自轉(zhuǎn),就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簡單實驗探究,先理解晝夜交替的形成,再聯(lián)系坐車時看到車外路兩旁的樹木、村莊在飛速地往后運動。我們的地球就相當于運動的汽車,太陽相當于不動的樹木,由于我們地球的自轉(zhuǎn),所以看到了太陽的東升西落。由生活情景鏈接到地球自轉(zhuǎn),學生們很容易由此及彼,明白其中的地理原理了。再看一看自己記錄的作息時間,正是人們?yōu)檫m應晝夜的交替而進行的學習、工作等活動的安排,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表現(xiàn)。公轉(zhuǎn)就更難理解了,非常的抽象。從身邊的日出日落開始,暑假開學后白天在逐漸縮短,提出問題:“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這里天黑的時間越來越早了,早晨天亮的時間越來越晚了,這說明我們的白晝和黑夜的長短在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引起學生們的思考:“白晝在縮短,黑夜在增長?!薄拔覀冾^頂?shù)奶柲惆l(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了嗎?”我的一個學生這樣描述了他感覺中的太陽的變化。他說:“從炎熱的夏季走向涼爽的秋季,太陽有明顯的變化。在夏季感到太陽又低又炙熱;來到秋季太陽似乎離我們遠點了,變得不那么炎熱了,看起來溫暖了?!庇纱诉^渡到太陽光照射角大小問題上來,得出地球公轉(zhuǎn)導致了太陽光照射角大小的變化,造成了獲得熱量多少的變化。老師引導學生對平時最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思考、觀察,把看不見的地理現(xiàn)象形象化,將活生生的體驗與抽象的地球運動聯(lián)系結(jié)合起來,學生自然而然明白其中的原理,就會對地理感興趣了。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只有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地理,探索未知的世界。學生在形成了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習慣后,再進一步思考,學會用地理知識與技能解釋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鍛煉成長。這也是地理學習的終極目標。
生活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地理的學習更是離不開生活,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地理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大自然的規(guī)律,與生命活動的本質(zhì),與學習的目的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使學生在運用地理知識和能力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地理的美,感受到學習地理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切身生活發(fā)展的需要。讓我們共同走進生活,發(fā)現(xiàn)地理,運用地理,塑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作者單位:平原縣第三中學,山東德州253100)
(責任編輯:甄鴻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