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 趙鈺蓮
多元挖掘,提升漢字教學的有效性
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趙鈺蓮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在小學教學中,要夯實學生的漢字基礎(chǔ)。通過三種方法能夠提升漢字教學的有效性:指導學生嘗試解析造字能促進他們探究漢字源頭;通過練習書法可以鑒賞漢字之美,掌握漢字結(jié)構(gòu);通過字謎等趣味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考漢字的奧秘。
漢字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漢字則是其中無比絢爛的華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漢字教學,促使學生對漢字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夯實他們的漢字基礎(chǔ)?!墩Z文課程標準》對漢字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用學生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材料,通過形象直觀的手段來促進學生識字。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之中。
天津師范大學教授田本娜提出: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漢字構(gòu)字規(guī)律的話,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東漢的學者許慎曾經(jīng)將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總結(jié)成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這“六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借鑒造字嘗試,幫助學生分析造字規(guī)律,追溯漢字源頭,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學習《操場上》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漢語形聲字的特點,將漢字分解成形旁和聲旁,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展示本課要學習的生字,并讓學生嘗試將這些生字分成若干組,并告訴老師分組的方法是什么。學生將“打、拔、拍”分成一組,“跳、跑、足”分成一組,因為它們各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這說明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了形聲字的概念。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形聲字的字形:“打、拔、拍,這些字的左半邊都是一樣的,你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教師給學生展示“手”字,并且展示“手”的象形字,展示“手”從獨體字漸漸演變成偏旁部首的過程。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tài)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追溯漢字源頭,對漢字的構(gòu)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們理解了“打、拔、拍”這三個字都是和手部動作相關(guān)的。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嘗試利用這種方法分析“跳、跑、足”這幾個字。
利用解析造字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降低漢字學習的回生率,更能讓學生對漢字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愛上祖國的漢字文化。
語文課程標準將練習書法作為教學目標提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漢字之美,更能讓他們在一筆一劃中體會到漢字的結(jié)構(gòu),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漢字。在觀察字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筆順、筆勢,促使他們在臨摹的過程中揣摩漢字結(jié)構(gòu),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
在學習《口耳目》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書法和漢字結(jié)構(gòu)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在了解漢字演變的同時掌握象形字的書寫和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龜甲”的過程,讓學生賞析“口耳目”等字的甲骨文形式,隨后可以依次顯示其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字體,讓學生分析一下這些字體有哪些形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最后讓學生嘗試用筆描畫一下,感受一下不同字體的書寫特色。接著教師可以將楷書作為學生書法練習的主要內(nèi)容,先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坐姿,其次教授學生書寫方式。如在教授“木”這個字的時候,可以著重介紹“撇、捺”的書寫規(guī)則,如:撇要從右上方寫到左下方,起筆的時候較重,然后越來越輕,收筆的時候要快一點。在寫捺的時候要注意從左上到右下,起筆的時候可以輕一點,隨后越來越重,到收筆的時候要微微頓一下,然后再輕輕地收起。
隨著電腦等工具的盛行,很多人對于書法越來越忽視,而書法恰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對書法藝術(sh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讀帖、賞帖、臨摹的過程中掌握漢字結(jié)構(gòu),并得到審美享受,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讓他們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教師還要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趣味游戲,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字編成有趣的字謎,讓學生嘗試猜出答案。在猜字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深入思考漢字的含義,掌握更多漢字知識。
以《在家里》這篇課文為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猜字謎的活動中,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趣味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張圖片,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將學生學習的生詞如“電燈、電視、電話”等用圖畫展示出來,給學生出謎語,讓學生根據(jù)謎語的內(nèi)容來猜測和圖片上的哪些事物是對應的。如:“家里四個好兄弟,老大天生愛演戲;老二滿臉黑芝麻,偏偏每天愛寫字;老三能耐真不小,學會千里來傳音;老四生來眼睛大,送來光明到萬家。”這個謎語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很快猜到答案是“電視、報紙、電話、電燈”。除了趣味謎語以外,一些專門根據(jù)漢字字形設計的字謎也很有意義,能促進學生思考漢字的精義,如“一點一橫長,口字擺中央,下面一扇門,門里張著嘴”,對應“高”字,“止少了一點”對應答案為“步”字。這些字也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除了猜字謎以外,嘗試讓學生對對聯(lián),講和文字有關(guān)的小故事等也可以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漢字的興趣,促使他們掌握更多漢字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每一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學好漢字,要讓他們提高書寫質(zhì)量,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促使學生認識漢字,學會如何書寫漢字,更要用豐富多彩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愛上漢字文化,自主地探究漢字奧秘。
[1]陳麗芬.探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14(4)
[2]孫敬芝.如何提高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