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鳳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174-01
新課改對教學方式的新要求及小組合作學習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沉悶枯燥的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有助于克服學習的焦慮,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我在聽課時發(fā)現(xiàn)個別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只是停留在表現(xiàn)的一種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湊合在一起,沒有讓學生真正去說、去想、去探究、去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形同虛設,沒有效果,自新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以來,各種新的教學方式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xiàn),令人目不暇接。而小組合作學習堪稱是教學方式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下面僅就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1.“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理應充分地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合作"的手段,真正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下,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真正內(nèi)在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充分的自主實踐意識與合作探究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要有科學性
2.1合理編組,科學排座,使學生充分地合作。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學生之間由于學習的需要隨機自由組合的小組,有的是按學生身高編排座位前后桌自然形成的小組。小組的人數(shù)一般以4~6人為宜,通常視班型及教室面積大小而定。在筆者任教的班級里是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我在編組時先讓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自由組合,然后教師再綜合男女生心理與生理差異、能力與智力差異及個性與氣質(zhì)差異等方面情況,進行更加合理的調(diào)換搭配。
2.2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溫馨愉悅的氣氛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同其他教育教學思想的貫徹一樣,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因而,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當中,真誠地和學生探討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傾聽并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師應面帶微笑地走進一個個小組,鼓勵學生把握機會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而不應使學生因教師的到來而有所顧忌,影響原本正常的學習秩序。讓孩子們盡情地發(fā)揮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要教師給小組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展開合作學習,使人人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就會撞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和帶來的成功感受。
2.3編號分工,明確責任。為進一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我們讓小組成員互相編號,組員之間要有具體的分工。例如:可由一號同學擔任小組討論的組織者,二號同學做記錄員,三號負責收集討論所需的各種資料,四號就成了小組的代表發(fā)言人等等。并且這種角色并非一成不變,今天的一號組織者,可能明天擔任四號發(fā)言人。當然,角色與號的變更不是隨心所欲的,必須與當天小組合作中的表現(xiàn)結合起來,獲得小組成員的一致認可方能生效。
2.4注意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小學生的合作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N覀冊趧傞_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的聽,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況。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暫,在對合作的意義不甚明了的情況下,這種"別人的發(fā)言與我何干"的認識在所難免。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意義,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要一邊聽一邊想,特別是要把別人的發(fā)言與自己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思考,同時學習在別人的啟發(fā)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觀點。
3.“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要有導向性和激勵性
3.1評價前有具體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正確的導向。比如:我在教數(shù)學第十冊"分數(shù)的認識"時,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一道判斷題"假分數(shù)的分子大于分母"。全班出現(xiàn)了對錯平分秋色的局面??磥韺W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于是,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究,并提出"看哪個組的理由最多且充分"的評價條件。于是'各小組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匯報時,有的同學直接指出"假分數(shù)"的意義,使這句判斷與概念之間形成自相矛盾、不攻自破的情景;有的用舉例子的方法直觀地說明:如7/9是假分數(shù),7/7也是假分數(shù),而后者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由于教師提前給出了具體明確的評價指導,所以學生討論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討論效果自然回比較理想。
3.2采用"累計積分制",或"小組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我采用了"累計積分制"這種整體性的評價辦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十分有好處。也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小組學習積極性。
4.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4.1分組不科學: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讓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優(yōu)勢互補,相互學習。
4.2“小組合作學習”有時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雖然原則上"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獨立學習基礎上的,但是因為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價值觀,總有個別學生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動腦子想,但凡遇到一點小問題就去找組里的好學生詢問。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維的依賴性,也不利于獨立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這種情況,除了可通過整體性評價機制來約束以外,還要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別人的自由和時間。慢慢地,學生就會樹立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嘗到自組學習的快樂。
4.3規(guī)則不同。教師一說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同學湊合到一起,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亂作一起,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的,但是學習效果不好。
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在課題實驗中,要求每次小組合作討論時,先由中差生發(fā)言,并在組員分工時設一名調(diào)控管理員,負責監(jiān)督提醒長篇大論者適可而止,這樣,就為每個小組成員提供了平等的參與機會,也使他們的惰性無處可逃,激發(fā)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