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秋(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
以參與度為核心的小學語文課程設計
李晏秋
(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二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施,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學習參與度也受到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改革的實施,有效的參與還能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程,這對他們的教育人生有著很大的幫助。小學語文課程是一種以理論為主的教育型課程,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課堂設計;學習參與度
在21世紀發(fā)展時期,語文的運用已成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根本,各行業(yè)都廣泛應用著與語文相關的理念。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要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將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到學習中來?;诰W(wǎng)絡信息化的語文教學方式,它采用交互式的網(wǎng)絡技術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機會,也為教育的發(fā)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礎,這將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平臺。下面針對小學學習階段如何實施語文研究策略進行理論探討。
網(wǎng)絡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信息的全球化發(fā)展與個人,乃至世界都產(chǎn)生了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在運用信息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注重信息人才的培養(yǎng)。語文的發(fā)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照目前的形式來看,語文的課堂教學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小學生信息課程的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讓學生從另一角度去了解現(xiàn)代學習觀念,為他們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在學習中起引導作用,其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以學生為本,鞏固學生知識技能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發(fā)揮得還不夠,經(jīng)常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很難注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已受到越來越多媒體的報道和關注,小學語文課程本就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要花較多的精力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獲取更多關于語文方面的知識。
目前的教學界認為: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自身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因此,語文課堂的教學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的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通過不斷的開拓思維及能力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教育專家建議教師采用混合式的課堂教育,從而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語文教學的關鍵之處還要求學生多做練習題,將語文看作是學習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重視小組競賽交流學習的運用。針對課堂教學的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良好的學習開端。
語文教師的授課目的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求學生在訓練的習題中找到學習的技巧。通過采用多做題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充分結(ji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具教學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讓學生逐步地去接觸語文中的聽、說、讀、寫四大語言基礎。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通過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智力,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結(jié)合起來,這樣就取得了教學研究上的成功。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將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相結(jié)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信息的全面化?,F(xiàn)代小學的課堂教學效率要求較高,不僅要提升教學質(zhì)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教師要將能力及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多數(shù)教師的第一想法就是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導學生多以素材為中心。為了應付考試,在考試前教師往往會勾勒出重要內(nèi)容,恰恰因為這點,就忽略了語文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有方法的學生會進行針對性學習,對知識點逐一理解。學習語文有規(guī)律可言,主要以熟讀和多寫為主。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對話,教導他們?nèi)绾稳タ坍嫼兔鑼?。在寫作方面,以敘事、描述以及襯托來表達文章主旨,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的課堂教學本就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通過計算機與因特網(wǎng)的完美結(jié)合,全面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良好地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我們的教學目標要始終堅持以參與度為核心,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踐,一步步邁向全方位教育化。此外,教師要完善多種理論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如何開發(fā)教學思維,學生還應當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及內(nèi)容教學。
多數(shù)教學專家認為,無論是教學能力還是學生的閱讀,歸根結(jié)底,學生都應當將閱讀放在第一位,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自身的文化水平也隨之提高。但是在閱讀的基礎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范圍都是不夠的,他們閱讀的范圍很狹窄,很難從廣闊的知識海洋里探求真理。就目前的小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學校的閱讀資料不是很完善,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重,更不用說還能抽出時間來閱讀,其次一些家長錯誤地理解他們的孩子是看課外小說而被禁止,這樣兩者往往會發(fā)生時間上的沖突。
總之,小學語文課程設計始終是以學生參與度為出發(fā)點,教師應當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把握好語文教學的前進方向,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提高,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力。
[1]王淑萍.合理應用網(wǎng)絡資源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
[2]于宗菊.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