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朝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研究
趙英朝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摘要: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切實維護了教育公平。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實施面臨如下問題:政策的配套機制不完備,政策設計有待完善,高校未能做好配合工作,部分學生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可以從5個方面著手:完善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信用體系,適當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額度,嚴把家庭貧困學生認定關,高校切實負起管理責任,學生加強自律。
關鍵詞:國家助學貸款;正外部效應;政策性;風險性;信用體系
一、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沿革
(一)啟動與試點階段
1999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guī)定(試行)》。隨后,我國在中央部屬高校較為集中的北京、天津、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了助學貸款試點工作。199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助學貸款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我國的助學貸款分為一般商業(yè)性助學貸款和國家助學貸款兩種。一般商業(yè)性助學貸款指對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或其直系親屬、法定監(jiān)護人發(fā)放的商業(yè)性貸款,一般商業(yè)性助學貸款只能用于支付學生的學雜費、生活費以及其他與學習有關的費用,財政對此類助學貸款不貼息。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運作的專門用于幫助高校家庭貧困學生的銀行貸款[1]。
(二)全面推開階段
200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fā)布了《關于助學貸款管理的補充意見》。該補充意見指出,“由各級財政貼息的國家助學貸款的貸款對象,由全日制本、??茖W生擴大至研究生”。貸款學生本科畢業(yè)后繼續(xù)攻讀研究生或第二學士學位的,在讀期間貸款期限相應延長,貸款本息在研究生或第二學士學位畢業(yè)后4年內(nèi)還清。國家助學貸款中由中央財政貼息的那部分,適用范圍由以前的8個城市擴大至全國,經(jīng)辦銀行在先前確定的中國工商銀行之外又增加了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2]。此次政策調整幅度較大,對完善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意義重大。由于后續(xù)政策相繼出臺,貸款規(guī)模不斷擴大,政策執(zhí)行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秶抑鷮W貸款簡報》顯示,2002年上半年國家助學貸款的發(fā)放率為69.9%,違約率為20%[3]。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風險受到?jīng)Q策者的關注。
2004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旨在解決制約助學貸款工作開展的關鍵性問題。意見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作出調整:第一,改革財政貼息方式。實行借款學生在校期間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畢業(yè)后貸款利息全部自付的辦法。第二,延長還貸年限。改變以往自學生畢業(yè)之日起開始償還貸款本金,4年內(nèi)還清的做法,實行視借款學生就業(yè)情況,在畢業(yè)后1~2年后開始還貸,6年內(nèi)還清的做法。第三,改革經(jīng)辦銀行確定辦法。改變以往由政府指定商業(yè)銀行辦理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的做法,實行由政府根據(jù)隸屬關系委托全國和各省級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國家助學貸款經(jīng)辦銀行的做法。第四,建立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規(guī)定按照隸屬關系,由財政和普通高校按貸款發(fā)生額的一定比例建立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給予經(jīng)辦銀行適當補償。第五,建立學生還款約束機制[4]。此番調整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對于保障助學貸款工作有序開展意義重大。
(三)改進階段
2007年8月,《財政部、教育部、銀監(jiān)會關于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通知》正式發(fā)布。該通知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5個方面:第一,指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更加準確、快捷地識別家庭貧困學生,也有利于控制貸款風險。第二,指出符合條件且有貸款需求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都能申請獲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有利于消除因為貸款名額有限而導致的貸款無法完全覆蓋貧困生的不公平現(xiàn)象。第三,指出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在校貧困生也可以申請獲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一規(guī)定使政策的覆蓋范圍更大。第四,指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期限原則上按全日制本??茖W制加10年確定,最長不超過14年。第五,指出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根據(jù)貸款發(fā)放額度來確定,由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承擔??既胫醒敫咝5膶W生,風險補償金由中央財政承擔,考入地方高校的學生,跨省就讀的,風險補償金由中央財政承擔,在本省就讀的,風險補償金由中央和地方分擔[5]。
(四)完善階段
2015年7月,《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關于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若干意見》正式對外公布。該意見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作出了調整:第一,規(guī)定由國家財政全額補貼借款學生在讀期間的貸款利息。第二,將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期限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期限統(tǒng)一調整為學制加13年,規(guī)定期限最長不超過20年。第三,將還本寬限期由原來的2年延長至3年整。第四,對于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經(jīng)濟收入特別低的畢業(yè)借款學生,啟動救助機制代償應還本息。第五,完善國家助學貸款考核制度。第六,進一步落實學費和貸款代償政策。規(guī)定地方高校畢業(yè)生代償資金原則上由省級財政承擔,中央財政根據(jù)西部各省份的財力狀況、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規(guī)模以及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情況,對西部省份予以獎補[6]。
綜上所述,從1999年至今我國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目前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體系。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大量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得以完成學業(yè),該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公平。
二、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特征
(一)正外部效應
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屬于準公共產(chǎn)品。美國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每一個人對公共品的消費,都會減少他人對該產(chǎn)品的消費。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規(guī)定,借款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可見,該政策具有顯著的公益性。借助助學貸款,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業(yè),高校的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社會也可以得到高素質的勞動力。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正外部效應非常明顯。
(二)政策性
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的過程中,政府沒有給銀行規(guī)定貸款規(guī)模和目標,而是出臺社會政策和經(jīng)濟政策來引導資金的流向。單靠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無法保障助學貸款的公益性,政府的合理引導能夠消除潛在的風險。近年來實行的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改革的確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引發(fā)了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貧困家庭難以負擔孩子上大學的費用。政府實施助學貸款政策,可以幫助這些家境貧寒的學生實現(xiàn)求學夢。
(三)風險性
既然國家助學貸款是貸款的一種,那么它毫無疑問具有風險性。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性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第一,雖然現(xiàn)在推出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以家庭貧困學生和家長為共同借款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風險,但是,由于接受資助的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好,貸款風險始終無法完全消除。另外,雖然延長貸款期限的確能夠緩解學生的還貸壓力,但是影響還貸的不確定因素也會隨著貸款期限的延長而增加。第二,由于學生畢業(yè)之初收入并不穩(wěn)定,銀行的催收成本無法準確預估。第三,我國誠信社會的建設尚在進行中,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健全,懲戒機制也不完善,學生畢業(yè)后蓄意逃避還貸責任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三、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中面臨的問題
(一)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配套機制不完備
1.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實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障。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自1999年出臺以來成效顯著,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公平。但在具體工作中,由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也引發(fā)了很多問題,如一些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渾水摸魚,設法騙取國家助學貸款,擠占了寶貴的資源。
2.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有效地約束社會成員的行為[7]。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健全,一些受資助學生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卻未受到懲戒,在社會上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設計有待完善
我國實行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改革以后,雖然教育收費的整體水平?jīng)]有發(fā)生較大變化,但是高昂的學費還是令許多貧困家庭難以承受。近年來不斷攀升的物價進一步加重了大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對一些家庭貧困學生來講,國家助學貸款僅夠支付學費和書雜費。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未能隨著高校擴招作出相應調整,導致許多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難以獲得有效幫扶。
(三)高校未能做好配合工作
高校承擔著確定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協(xié)助國家開發(fā)銀行與家庭貧困學生進行溝通,以及針對受助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等工作。一些高校在調查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時工作做得不到位,沒有認真核查相關資料,導致寶貴的資源被騙貸者擠占。一些高校沒有對受資助的學生開展政策宣講與誠信教育,未能使其認識到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的嚴重后果。一些高校沒有認真調查受資助學生畢業(yè)后的去向、收入狀況等,沒有及時更新受資助學生的聯(lián)系方式。
(四)部分學生認識上存在誤區(qū)
有些學生有占小便宜的想法,他們家庭條件優(yōu)越,卻還要擠占寶貴的社會資源。有些家庭貧困學生沒有認真學習國家的政策,認為接受資助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寧可外出打工或四處舉債也不愿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有些學生對于就業(yè)態(tài)度消極,雖有償還貸款的意愿,卻沒有償還能力。有些學生誠信意識不強,參加工作多年仍不愿償還國家助學貸款。
四、完善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信用體系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重要保障[8]。目前,應當盡快制定頒布針對國家助學貸款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要完善對惡意拖欠貸款行為的懲戒機制,使學生明白失信就要付出代價。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學生個人信用檔案,并實現(xiàn)信息聯(lián)網(wǎng),令失信者在就業(yè)、貸款、消費等方面受到制約。
(二)適當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額度
目前,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的額度還比較低,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這部分款項僅夠他們支付學費和書雜費,無法滿足他們進一步發(fā)展的需求。在我國全面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適當提高國家助學貸款額度勢在必行。由于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很不平衡,國家助學貸款額度的提高應當從各地實際出發(fā),并要結合各高校的具體情況,不能搞“一刀切”。
(三)嚴把家庭貧困學生認定關
做好家庭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是保障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效實施的關鍵。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家庭貧困學生認定辦法,以方便銀行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門在對學生的貧困認定證明進行審核時也要切實負起責任。
(四)高校要負起管理責任
高校應當站在推進教育發(fā)展的高度,切實保障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有效實施。首先,要認真審核家庭貧困學生的申報材料,確保把寶貴的資源用于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其次,要向受資助的學生講解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以減少違約行為。最后,要積極與國家助學貸款經(jīng)辦銀行和國家各級資助管理中心進行溝通,及時更新受助學生的個人信息。
(五)學生要加強自律
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自覺加強道德修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要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正確的認識,既應當認識到接受國家資助是自己的權利,也應當認識到如實申報個人情況、按時償還貸款是自己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郭芳,沈志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演變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1):94-95.
[2]鄭予瑩,向詠.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變遷與路徑選擇[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7):1-2.
[3]王智超.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10-11.
[4]李文利.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現(xiàn)狀分析與未來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9-10.
[5]孔丹.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18-19.
[6]童彤.讓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新時期繼續(xù)發(fā)揮均衡之用[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5-07-20(A02).
[7]孔丹.淺析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改革與開放,2013(8):50-51.
[8]梁愛華,梁長鎖,邊毅純.從政策演變透視政府在國家助學貸款中的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9):28-29.
【責任編輯王素】
收稿日期:2016-02-18
作者簡介:趙英朝(1992—),男,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圖分類號:G46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726(2016)07-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