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智
(曉望小學 山東青島 266105)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
高美智
(曉望小學 山東青島 266105)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tǒng)一,是教學的規(guī)律之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中,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
語文教學 思想品德 激發(fā)思考
語文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逐步形成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過程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我主要做了如下幾點探索:[1]
語文課本是教師教學的憑借,是教育學生的媒介,各年級語文教材的思想內(nèi)容都很豐富。如:蘇教版第七冊《霧凇》一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tài)、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人們漫步松花江邊、觀賞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體味那種超凡脫俗的韻味,仿佛置身于這美景之中,仿佛體味到了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學生的情感已進入高潮,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結合課文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這樣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組獲得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具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的深刻含義往往又是通過重點詞句來表現(xiàn),因此,教學中要善于捉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復推敲,從中體會這些詞語所表達的含義,引導學生通過充分咀嚼語音,吸取精華,受到審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升華。例如: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朗讀體會。如從“每逢節(jié)假日”、“常?!?、“一整天”等體會徐悲鴻“不知疲倦”、“潛心”提高畫技的刻苦精神,從“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等體會徐悲鴻為了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擊那個瞧不起他的外國人,寧愿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從而襯托他“奮發(fā)努力”“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的刻苦治學態(tài)度,經(jīng)過徐悲鴻的勤學苦練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幜斯狻Mㄟ^抓重點詞句的學習,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有了進一步了解,思想品德有了極大提高,充分理解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深刻含義。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以這樣的人物為榜樣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勇敢的前進。[2]
課文插圖中色彩鮮明的事物和生動的人物形象,能引起學生的直觀思維,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最深刻。學生往往把這一形象作為評價人的標準或模仿的依據(jù)。因此,要重視發(fā)揮插圖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產(chǎn)生喜愛、敬佩的感情,萌發(fā)學習的動機,同時使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學生的心田。例如,教學《生命的壯歌》一文,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展現(xiàn)的是在兩邊陡峭的懸崖中間,有一道天然鴻溝,老羚羊正用自己的身軀當橋墩,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升高并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了翅的鳥,筆直地墜入山澗的情景。教學時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說這座橋是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橋墩?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會深切地感受到老羚羊自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老師再引導學生讀課文再思考:老羚羊為什么會這樣做?學生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領悟一些人生的感悟?!皠偤谩笔菧惽蓡幔坎?,這是老羚羊事先“估計”好的。動物能“估計”得如此“剛好”,確實是個“奇跡”?!拜p巧的落在”和“筆直地墜入”強化了逃生的悲壯感。課文中插圖的運用,就像特寫鏡頭一樣再現(xiàn)了自然界弱小的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動物們在生命攸關的時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那一個個沉著冷靜團結協(xié)作的羚羊、那一幕幕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看后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學習后,學生怎能不在心靈留下深刻印象,怎能不受到極大的思想教育?[3]
小學語文課本中配有很多這樣的插圖,她們鮮活、直觀、富有兒童氣息,易于小學生觀察理解,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相結合,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題材。[4]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正是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好素材。課文記述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fā)覺母親的身體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就像小時候母親抱起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通過學習,學生感悟到母親胸懷的無私、博大,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敬愛之情。激發(fā)學生思考:人人都在享受著母親的愛,我們應該怎樣回報母親的愛呢!
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核心是個信仰問題。無論情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信仰自己的民族,信仰自己的祖國,始終可以成為燃燒學生真正熱情的火把。[5]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認真領會其情節(ji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從感情上進入角色,教學中,教師應恰如其分的動情,繪聲繪色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共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扈秀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6)
[2]甘永西.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滲透[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3]陳慧寧.談談小學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和對策[J].龍 巖學院學報.2006(S2)
[4]陳萍.我國學校德育實效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4(03)
[5]張忠華.論現(xiàn)代道德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