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300)
?
淺析徐靜蕾導演的《我和爸爸》的鏡頭語言
陳 琳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300)
摘 要:在電影《我和爸爸》中,徐靜蕾導演用獨特細膩的女性視角詮釋了一個“混混”父親與女兒的父女情深。影片用平淡的敘事風格來演繹復雜的情感,又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本文將著重從影片中人物衣著外貌、影片畫面構圖、畫面色彩運用、人物獨白設計及鏡頭細節(jié)五個方面探討《我和爸爸》的鏡頭語言風格。
關鍵詞:徐靜蕾; 《我和爸爸》;鏡頭語言
影片《我和爸爸》是徐靜蕾演藝生涯的轉折點,因為它賦予了徐靜蕾除了演員外的兩個新的身份——編劇和導演。該影片被業(yè)界看作是“后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下一個女性主義電影的文本”,而徐靜蕾正是以女性細微的視角,運用“區(qū)分性階段”的鏡頭語言,展現(xiàn)父女之間難以條分縷析的情感歷程。
影片以主人翁小魚高中、大學、結婚、生子的經歷為主線,畫面通過小魚和爸爸老魚的衣著外貌變化來讓觀眾感知歲月的流逝。高中時代的小魚是頭梳馬尾、腳穿白色布鞋的形象,清新稚嫩;進入大學后,變成了披肩長發(fā);結婚生子、邁入社會后則以一頭干練的卷發(fā)出現(xiàn)在鏡頭中。而這些外貌特征的變化與小魚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也隱喻了小魚對父親的愛由依賴到照顧的轉變。
與小魚外貌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的當然是父親老魚。片中,老魚身著紅色夾克出現(xiàn)在綠樹成蔭的街道旁,暗示著父親當時的年輕氣盛。老魚因介紹婦女賣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出獄后,與小魚重逢,老魚身著黑色夾克,人顯滄桑。后來,為照顧失業(yè)在家的小魚母女,老魚去打麻將賭錢養(yǎng)家,上衣再次換成時尚年輕的青色碎花襯衣,暗示著老魚為了養(yǎng)家“不服老”的心理。
徐靜蕾在鏡頭構圖方面特別有心思。在影片前半部分,鏡頭畫面多采用對角線構圖,父女倆分別處在畫面相對立的角落,二人心中的隔閡、生疏不言自明。因為父親玩世不恭的性格讓女兒小魚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有母親的陪伴,父愛缺失。而父親老魚心中一直愧對小魚,雖想極力彌補,但卻將深深的父愛隱藏于大大咧咧的“混”世態(tài)度中。
母親的去世讓父女倆有了重新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與空間。血濃于水的親情在時間的流逝中終戰(zhàn)勝父女二人心中的隔閡。在兩人最初的相處畫面中,小魚還在上初中,老魚成為小魚的監(jiān)護人,兩人對話中,對小魚多是俯拍鏡頭,通過小魚的“小”來突出老魚此時身為人父的“大”。兩人同在一個畫面的親密鏡頭是小魚窩在沙發(fā)上邊看電視劇邊哭泣,老魚聞聲而來,慢慢蹲下,輕輕愛撫女兒膝蓋以示安慰,兩人關系逐漸變得親密融洽。
當父女間的隔閡開始消失,關系開始融洽的時候,老魚卻因介紹婦女賣淫罪被法院判了三年,父女之間的聯(lián)系再次中斷。時隔三年再見時,小魚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老魚也有了自己新的女朋友,當父女帶著各自的伴侶回家時,兩人心中隱藏的對彼此的愛因別人的介入而爆發(fā),因為彼此身邊陌生的兩人終要奪走自己最心愛的人,最終四人不歡而散。當房間里只剩下老魚和小魚的時候,兩人才卸下偽裝。鏡頭中父女二人挨坐在桌旁,鏡頭推至兩人頭部,畫面只留下兩人臉部特寫,父親放不下女兒,女兒難舍父親之情溢于言表。
兩年后,離婚又懷孕的小魚從上?;氐奖本赣H也變成單身,父女倆再次重聚在同一屋檐下。小魚產子,為了讓女兒和外孫能過上好日子,老魚去打牌賺錢,小魚和老魚再次爆發(fā)爭吵。同樣是一個畫框的特寫鏡頭,小魚告訴老魚,自己不要錢,只要能天天回家看見老魚就心滿意足,兩人的對話讓父女感情升華到高潮。
影片中小魚和老魚復雜的父女關系跌宕起伏,從生疏、走近、分離、親密到永不分離,畫面也呈現(xiàn)出冷淡到溫暖逐步切換的構圖效果。
影片主色調呈暗藍色,這也奠定了影片低沉的主基調。無論是上學時的小魚還是結婚生子后的小魚,衣服少有靚麗的紅、黃、粉等亮色出現(xiàn),這突出了小魚不善表達的個性,而父親衣服的顏色變化也隨不同時段和不同地點而變化,如在酒吧衣服就是亮色,在家里衣服多為暗色。影片低調的暗藍色,寓意父女之間低沉雋永的感情,父女之情不如愛情那么奔放熱烈、不如母女感情一般明媚和外向,這種愛的表達是深沉的、低調的,卻也是最長久、最難舍難分的。
徐靜蕾善于運用色彩的對比,在人物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運用了不同的畫面色彩,暗示著生活在繼續(xù),而深沉的暗藍色,讓人充滿歸屬感,正如父親對女兒的情感一樣,為整部影片錦上添花。
影片開頭和結尾分別以小魚的獨白展開和終結,場景都設在墓地——青色的松柏和白色墓碑間,片頭的獨白中僅有母親,而在片尾的獨白中多了父親。這種閉合式的結構,讓這部影片完整。也正如小魚的人生一樣,對父親的認識由陌生到熟悉到融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父親的陪伴,才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整。
影片中的獨白還具有承上啟下、推動劇情發(fā)展的效果。劇中出現(xiàn)大量小魚的旁白,如借小魚之口隱晦地告訴觀眾,老魚開的酒吧有賣淫女出現(xiàn),以至于后來老魚被警察抓。在酒吧,老魚被警察制服后,畫面轉到小魚走在大學的校園里,伴隨旁白告訴觀眾老魚因介紹婦女賣淫罪入獄三年,不僅交代了故事情節(jié),也告訴觀眾三年時間過去了,起著提示、交代、省略和總結的作用。
影片《我和爸爸》極富有導演徐靜蕾的特色,細微之處顯真情。父親老魚的形象是個渾身帶著“痞子氣”的混混形象,但是正如老魚所說:“混混也能是個好父親?!庇捌卸嗵幖毠?jié)鏡頭表現(xiàn)老魚對小魚的細心體貼和關心,如老魚給小魚包餃子這場戲中,有多個老魚剁陷兒、拌餡兒、包餃子的特寫鏡頭;當小魚的孩子生病哭鬧,為了不影響小魚睡眠,老魚抱著孩子走在樓梯上哄孩子入睡,哄孩子鏡頭轉換了三次,正反效果突出老魚的細心與體貼。
影片還原生活原貌,沒有華而不實的鏡頭,也沒有浮夸的故事情節(jié),將父愛女,女愛父的感情如行云流水般地詮釋與升華。
參考文獻:
[1] 吳小麗,等.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222.
[2] 吳蘭.淺談徐靜蕾的導演風格[J].電影藝術,2006(1):96-98.
[3] 胡小鳳.簡論徐靜蕾電影《我和爸爸》的成長主題[J].電影評介,2010(2):31.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8-0206-01
作者簡介:陳琳(1987—),女,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級廣播電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