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桂
(甘肅省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
提升運動員文化課學習興趣與成績的路徑探索
劉永桂
(甘肅省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
運動員對文化課的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和動力,成績不理想,不僅影響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直接影響升學和就業(yè)。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是體校亟待破解的一個難題。從心理、興趣、教學、課程、環(huán)境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運動員文化課成績的對策和路徑。
師生關系;學習難度;教學合力
接受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lián)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會因為不喜歡某科任老師而放棄該學科的學習。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運動員學習的重要因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體校教育教學工作尤為重要。一是要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愛的教育理念,對學生施以無微不至的關愛,對于增進他們對學習的情感認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是要更加自覺地體現(xiàn)激勵原則,對體校學生學習文化課多以鼓勵為主,稍有進步,就要肯定,綜合運用表揚、獎勵、肯定多種正面因素,深入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學習成績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的運動員,大都在學習過程中很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對學習缺乏信心。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堅定學習愿望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一是要在平時聽課、作業(yè)、考試中,通過激勵讓運動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當運動員在學習中出現(xiàn)差錯時,不要簡單地給予否定,應耐心啟發(fā),適當地搭橋鋪路,一步一步引導他找到正確的答案,促使他知難而進,在克服困難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二是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具有化難為易、轉苦為樂的作用。運動員的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會導致運動員更加厭學。既要組織好這些多動的孩子聽課完成教學內容,還要保護運動員學習的積極性,讓運動員學有所獲,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特點,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來吸引運動員的注意力,最好采用演示法和多媒體教學,從而激發(fā)運動員的學習興趣,糾正厭學毛病。
我校使用的是普通學校教材,這些教材對體校學生來講,難度大,要求高,不適應體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如果我們死扣教材,結果必然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昏昏欲睡”。但如果我們能夠根據運動員的實際學習狀況合理利用和改進教材與教學方式,對激發(fā)運動員的學習興趣,拓展運動員的知識面就會大有好處。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組織專門力量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在保持知識連續(xù)性的基礎上,降低教材難度,降低目標要求,減輕課業(yè)負擔,更加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更加注重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把握,保護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的興趣。
長期以來,由于教學兩條線,運動學校教練員和文化課老師相互埋怨,教練員無法理解訓練場上生龍活虎的運動員怎么會在課堂上呼呼大睡,文化課教師也無法理解這樣一個沒有精氣神的學生如何能夠取得競技成績。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實施意見》提出的“保證所有適齡運動員都是在籍在校學生,依法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并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質量要求”和“運動員參賽前先進行文化課基礎測試,不合格者取消比賽資格”的要求,我們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從加強教練員和文化課教師的協(xié)調聯(lián)系入手,讓教練員走進教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體驗運動員坐在課堂里的感受;讓文化課老師走進訓練場,了解學生在訓練場上頑強拼搏的另一面。這樣更有利于教練員和教師的相互理解和溝通,便于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從而找到了個體教學的契合點。通過賽前測試,取消文化課考試不合格學生的比賽資格,逐漸讓學生認識到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教練和文化課老師統(tǒng)一認識,齊抓共管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讓教練員督促學生做文化課的作業(yè),讓文化課的教師參與學生的達標訓練,讓運動員認識到學習、訓練同樣重要,二者相輔相成,雙向用力,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教學合力。
如今的競技體育已不單純是體能的競爭,同樣包含運動員文化水平的比拼。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影響運動員對運動原理、運動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知識的認識理解??茖W文化素質越高,認識越清楚,運用能力越強,就越能更好更有效地接受理解教練員的指導意圖,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準確認識自己的稟賦,及時與教練員交流溝通,從而達到科學訓練、提高成績的目的。因此,學校和教練員在挑選運動員苗子的時候應和文化課老師相互配合,有意識地考查其文化基礎、基本素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實踐中,摒棄了那種把體校單純看作專門招收所謂“四肢發(fā)達”學生的學校,而是嚴格堅持素質標準,堅持“少而精”,盡可能選擇德、智、體兼?zhèn)涞挠袧摿Φ膶W生,為訓練高水平的運動苗子打好基礎,避免了重數量輕質量的招生現(xiàn)狀,保證更大比例的隊員出成績,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形象和知名度,形成辦學的良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體校培養(yǎng)運動員必須堅持用兩條腿走路,這樣才能走得更遠。加強體校文化課教學,是體校質量立校的基礎,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大勢所趨。體校必須增強運動員的學習意識,激發(fā)運動員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探索建立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形成合理的文化知識結構,從而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打好基礎。
任麗.體校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2).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