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雙
(長春市雙陽區(qū)佟家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科學實驗的操作能力
王 雙
(長春市雙陽區(qū)佟家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驗證和延續(xù),它起著從書本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的一個重要的橋梁作用。實驗教學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檢驗了理論,鞏固了理論并深化了理論教學的效果。所以實驗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學習科學課程必須重視實驗。
當前,中國農村小學條件與城市學校相比,雖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也在逐漸的縮小,在現(xiàn)有條件下,注視和提高農村小學生科學實踐和科學實驗能力,是農村小學科學教育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農村小學的在職科學教師,任重而道遠,在我們呼吁給予科學教育足夠的重視的同時,我們更必須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責任,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努力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
要想提升農村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首先要轉變和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做為科學教師要認清科學課的重要性,我們要把科學課放在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拋開以分數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即使要有分數,也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試卷形式對學生進行測試,要在學生具體的操作中去評價,可以采用平時和考試兩種成績去評價學生。在考試時,可以要求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做過的實驗,既可通過學生在這個實驗的操作中看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更可以看出該小組同學的合作探究精神。因此說,提高農村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首要條件是必有更新和改變小學教育管理者和小學科學教師的思想觀念及教學觀念。
小學生科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者是教師,科學老師的實驗操作能力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科學實驗操作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科學老師的實驗操作能力是提升小學生科學實驗操作能力的首要因素和必備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老師任重道遠,不僅要掌握廣博的知識,認真的解讀課標,深入的鉆研教材,更加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圍繞著它來進行教學設計。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時每一位科學教師要不斷加強實驗操作過程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只有教師準確規(guī)范的操作,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探究精神。
興趣是人們從事或探究某種事物活動的積極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源。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深處形成最優(yōu)的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處于最佳狀態(tài),自發(fā)地引起學生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全身心參與學習,投身學習提供最佳的學習心理準備和技術支持。
1.做好引導,營造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fā)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
如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設計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團餐巾紙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讓學生預測:紙巾會被水浸濕嗎?你能說出其中的緣由嗎?創(chuàng)設的情境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
2.問題導向,緊密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求知欲。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愿望。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六課《金魚》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后,問:金魚魚鰓一分鐘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并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于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3.精心演示,做好示范,激發(fā)學生實驗操作欲望。我們在每一節(jié)科學課上,應該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和教學重點。改變過去單純用說教的方式告訴學生“科學是有趣的”,而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演示實驗活動中。為此,上課時準備神秘的擺、美麗的卵石、通電線圈吸大頭針、顯微鏡等。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真正感受到科學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勉勵學生要像科學家那樣孜孜不倦研究探索科學的奧秘,使學生一開始就有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科學《變色花》時,我告訴學生我有一種神奇的水,然后演示實驗:將看起來相同的“水”滴到已經做好的紙質花朵上,結果花瓣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顏色。這個實驗引起了每一個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對整堂課的學習探究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
4.鼓勵遐想,放寬思維,激發(fā)學生實驗的探索意識。小學生經常愛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個誘發(fā)性的提問,可使學生打開思索之門,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在學習《土壤里有什么》一課時,課前讓學生采集土壤標本,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到上課這一天,每個人面前都有或多或少的一堆土壤。于是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你們知道我們采集這些土壤要干什么?”學生七嘴八舌說了起來:“我們要研究這些土壤。”緊接著再不失時機地追問:“你們想研究關于土壤的哪些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立即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有的想知道土壤里有什么,有的想知道土壤的顏色是不是一樣,有的想知道土壤里有沒有水分……當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究時,效果總是讓人意想不到。當老師把自己準備的黏土、砂土等分發(fā)給學生們,讓他們與自己采集的土壤進行比較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被激起。許多問題隨之而來,使他們探究的欲望更加強烈,學習效果當然不言而喻。
農村小學科學老師在教學生做實驗課的時候,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要想提高學生科學實驗能力,需要克服許多不利因素,但從另一方面看,農村小學生科學實驗也有城市小學不具備的有利因素,如實驗空間、場地都比較寬敞,有些實驗材料取之方便,農村小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和好奇心都很強。因此說,提高農村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還需要農村小學任教的科學老師,應自加壓力,勇?lián)熑?,因地制宜,克服困難,嚴格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準備實驗,教給學生實驗方法,引導學生經歷實驗過程,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從而逐步提高農村小學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