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俊
善用人之資源,促進課堂教學
□劉道俊
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挖掘資源、利用資源、發(fā)揮資源最大效能的價值轉化和彰顯過程。教育面向人,既包括占據主體地位的學生,也含有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師。師生身上潛藏著一種永不枯竭、不斷生成的可再生資源。善用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作資源,活用師生交往中生成的“錯誤”資源,有效激活學生身上的情感資源,能有力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創(chuàng)作資源;錯誤資源;情感資源
智者派哲學家普羅泰哥拉曾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尚書·泰誓》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比嗽谥形鞣轿幕卸加兄匾膬r值和地位。而在教育教學中,人無疑也是一種寶貴的教育教學中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好人(師生雙方)之資源,就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因為“對于教育來說,人力資源是所有教育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從廣義上說,教育人力資源應包括教師和學生。......這是因為,只有當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實踐智慧、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課程人力資源’真實地進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才可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追求?!盵1]而師生這種廣義上的人力資源具有可持續(xù)性、永不枯竭性、動態(tài)生成性等特點。充分利用此種資源的價值,就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即開發(fā)”這樣一個教學行為和教學角色的轉變,因為“只有將教師的主動性得以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智慧才能伴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而得到自由的釋放,真正成為課程的主導者”[2]。而開發(fā)和研究的方向不僅僅是外在的學生和社會生活等,也應是內在的自我。因為教師本身也蘊藏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有效,就能利用的高效。因為教師的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著教學的質量,挖掘的有深度,教學才有高度。而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創(chuàng)作無疑就是一種精神的創(chuàng)造,能喚醒激情,開發(fā)潛能,使生命的境界得到提升、生命的價值得到彰顯。創(chuàng)作資源的挖掘利用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資源分享和情感交流,因為教師的創(chuàng)作資源——作品,它融入了作者的精神活動、情感態(tài)度、審美體驗、生活感悟等。特別在作文教學中更能有效促成師生對話,因為“對話,就是敞開心扉的,是豐富的情感活動伴隨著積極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展開的,與文本坦誠交流的過程?!盵3]
在一次“用動作說話,讓人物活起來”的人物動作描寫專題中,教師對自己妻子梳理頭發(fā)的動作進行了描寫,并讀給學生聽,就這段動作描寫問學生:你認為哪些動詞選用不夠好?說出理由并總結描寫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激發(fā)下細細品味語句,發(fā)現(xiàn)了幾處問題,師生交流,總結如下:動作描寫要關注動詞的錘煉,在進行動詞錘煉時要注意符合三真(性格的真實、語境的真實、生活的真實)。
由此可見,教師的自我深入挖掘創(chuàng)作資源的目的不是在于展示自己,而在于更好的激活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寶貴資源,喚醒他們的潛能,激發(fā)學習的欲望,讓師生的對話顯得更有質量,課堂教學效益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有人說,“錯誤,真不是那么可怕,錯誤確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讓我們善待錯誤,用好錯誤,讓錯誤不再是絆腳石,而是成長的階梯”[4]??梢娬n堂上出現(xiàn)的所謂“錯誤”,教師帶著賞識、審美的眼光,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它就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學資源,可以變廢為寶。充分利用教學智慧就可以化危機為轉機,化險為夷。本著開放、民主、包容的心態(tài),所謂的“錯誤”就可以讓“突來的意外”變成“生成的驚喜”。教師能做的就是即時捕捉這種意外生成的“錯誤”,并促成真理這個“嬰兒”的誕生。泰戈爾說過,“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渠中流過”。而忽視這種特殊的資源,師生對話的大門可能就此關閉,課堂教學就失去了真實的魅力和隱藏的無限可能;珍視這種特殊的資源,出現(xiàn)“錯誤”時的可怕、可嘆、可憾,也能變成一種可親、可近、可喜。課堂教學從來都體現(xiàn)著一種預設與生成、靜態(tài)與動態(tài)、封閉與開放的辯證統(tǒng)一的相互轉化關系。教師對這種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開發(fā)就在于一個字——“化”。首先心里要適應課堂教學產生意外和突發(fā)情況這一正常的變化,因為這種生成性資源的產生是來自于學生主體之我積極思考的結果。其次要學會活化或轉化生成性的錯誤資源,讓它發(fā)揮教學價值。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存在即是合理的。善待“錯誤”就是善待學生。最后教師設法將“錯誤”這種生成性的資源中合理的成分、有效的營養(yǎng)讓學生咀嚼消化,達到師生之間心靈與心靈的融化。
在《漁父》教學中,首句寫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币粚W生把“游”字翻譯為游玩。這種錯誤的產生是我始料不及的,但這種生成性資源的產生恰恰給師生彼此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和審視的契機,我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讓他們成為解決這種錯誤的主人。有學生質疑到:“既然被流放,心情應該很悲傷的,哪有心思游玩,而后文的語境也能看出他的心情沉重,如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等詞?!?/p>
教師另眼看錯誤,就能讓學生秀出別樣的精彩,讓課堂秀出生命的活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轉化錯誤的成功率直接體現(xiàn)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既是求知者,也是一個潛藏的豐富的資源庫,而學生身上蘊含的情感資源無疑是這個資源庫里最璀璨奪目的明珠。因為失去了情感,學生就不是活生生的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冷漠的、機械的物。而教學本質上是一種在生命與生命之間、主導與主體之間的交往和對話,這種交往和對話不僅僅是外在顯性的語言形式層面的,更多的是內在隱性的情感交流層面的,以教師之情激發(fā)、喚醒、交融學生之情,以文本之情觸碰、催活、深化學生之情。可見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催發(fā)情感、放飛情感、互融情感的“情場”。因為有情的熏陶漸染作用,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產生學習的動力,助長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認知的推力,洋溢著生命歡樂的活力?!罢n堂教學不僅是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過程,更是學生情感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唯有以情喚情,才能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才能使教與學高潮迭起。”[5]這些都鮮明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三維目標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所以說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師生關系的融洽、生命主體個性的張揚都離不開情感這根紐帶,教學因情而生動,師者動情而導情,方能讓學者生情而動容。
在一節(jié)作文課里,我說:“母親節(jié)快到了,能否用你筆下的文字編織成美麗的禮物送給自己勤勞半生的母親呢?要求寫一件平凡的細節(jié)之事反映濃濃的深情?!痹谶@個即將到來的特殊節(jié)日,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很容易勾起學生對自己母親的回憶,觸動內心深處的情弦。如有學生寫到:“媽媽左手拿著針,右手拈著線,舌尖輕輕地舔濕線頭,食指和拇指輕輕地捻好線頭,并向著有光亮的地方高高地舉起,眼睛死死地瞇縫著小小的針孔,微微有些顫抖的右手緩慢地朝著“目標”進發(fā),一次、兩次……”
“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因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學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學習,非智力因素決定一個人肯不肯學習,至于學得好不好、發(fā)展快不快……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決定。”[6]可見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關注,特別是對學生情感資源的激活和開發(fā),語文課堂便失去了促進有效教學的“根據地”。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相互激蕩的過程,激趣、激思、激情,最終使師生雙方都能激動起來、能動起來、靈動起來。天地之間人為貴,有效利用師生本身潛在的資源,適時即時利用師生雙方在對話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會生發(fā)許多閃光點、興奮點、共鳴點。
[1]強國:《追求發(fā)展: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寧登敖:《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遠方出版社2008年。
[3]連中國,陳天敏:《<夢游天姥吟留別>課例鑒賞》,《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7-8期。
[4]徐曉風:《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教書育人》2013年第9期。
[5]鄭金洲:《說課的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
[6]強國:《.追求發(fā)展: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王集中學)
[責編 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