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珮穎
(臺州學院 浙江臺州 318000)
大學英語教育的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探討——以大學階段為例
周珮穎
(臺州學院 浙江臺州 318000)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合成課程設計模式對于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把握英語知識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應該更加關注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使大學生能夠對英語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合成課程設計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能夠體現(xiàn)出“人本教學”理念,堅持大學生作為教學主題,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本文對大學英語教育的合成課程設計模式的研究,主要探討了合成課程設計模式的合理性和實踐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大學英語 合成課程設計 教學工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體制不斷變革,這一變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素質教育成為當下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素質教育注重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注重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從而提升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更好地滿足教學發(fā)展需要,對新教學方法的應用,成為現(xiàn)階段教學工作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從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來看,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更加適合于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注重從學生、教師、學校三個方面考慮,探究適用于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以期更好地提升大學生英語能力。在對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把握過程中,要理解“合成課程”的基本概念,并能夠從其內涵入手,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合成課程,即Confluent Curriculum,起源于20個世紀70年代,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其理論根據(jù)。在對合成課程分析過程中,Abraham Harold Maslow、Carl Ransom Rogers等學者認為,合成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注重為學生提供一種適合學習的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當中[1]。合成課程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學生學習多少知識、技能以及學生如何學習知識關注度較低,它更多地側重于提供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國外學者認為,學習熱情和學生成長是合成課程應用的主要目標,在進行合成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對學科課程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強調學習的情景過程、師生交流、學生自我價值實現(xiàn)三個方面內容[2]?;谶@一點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注重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將合作課程設計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合成課程設計這一教學模式在1990年后傳入我國,在對合成課程設計應用過程中,將“認知”與“情意”進行結合,注重把握“情感因素”,關注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合成課程設計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學科內容的整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自我認知、教學目的五個方面內容。本文認為,合成課程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要注重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目標,能夠對學科內容制定有效計劃,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有效促進大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在對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應用過程中,要注重把握設計的基本內容,注重合成課程設計過程中如何與課程體系進行結合,以發(fā)揮合成課程設計的功能和作用。
1.學科獨立性原則
學科獨立性原則在合成課程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堅持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突出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科獨立性原則的應用,注重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加強人才的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學科獨立性原則應用,并非是與其他學科斷絕聯(lián)系,而是堅持學科自身為核心,以發(fā)揮學科功能和作用作為教學設計關鍵點。合成課程設計獨立性原則的應用,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好地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和進步[3]。
2.學生主體性原則
合成課程設計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原則,注重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把握學生主體性地位,在教學方法應用、教學設計過程中,圍繞學生作為核心。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學習情況,從而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合成課程設計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應用,注重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有效合作,強調情意過程和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4]。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單單強調于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多地關注于大學生能否對英語知識進行有效應用,使英語知識與自身實際生活進行結合,更好地把握大學英語的實踐性。
3.社會性原則
合成課程設計的社會性原則,注重將學科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進行結合,能夠從社會發(fā)展角度看待學科的發(fā)展,從而保證教學方法的應用,更好地滿足學科發(fā)展需要,使學科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應有作用。社會性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強調人才培養(yǎng)以社會需求為主,更多地側重于社會需求角度。在對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應用過程中,社會性原則要與學生主體性原則進行結合,在考慮社會需求的同時,要關注到學生本身的發(fā)展[5]。社會性原則在利用過程中,要突出學科教學工作于實際生活的緊密集合,增強大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大學生英語教育合成課程設計應用過程中,要注重把握合成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應用的關鍵點,能夠突出教學主旨,并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合成課程設計要注重從英語教材合成、學習興趣合成、教學質量合成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具體情況,我們可以從下面分析中看出:
1.英語教材“合成”
本文在對英語教材合成分析過程中,主要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主,該教材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學作為中心,加強教學手段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英語,注重應對高教大發(fā)展,并結合國際化帶來的新挑戰(zhàn)作為教材編排的依據(jù),使新時期下,人才培養(yǎng)更好地應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缎乱曇按髮W英語》教材是新課程改革發(fā)展模式下,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了改革,更好地適應了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需要。在對英語教材“合成”過程中,要注重對《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6]。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英語內容和資源進行拓展,對網(wǎng)上的一些英語資料進行借鑒,保證英語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資源,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能力。
2.學習興趣“合成”
學習興趣的合成,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興趣的合成,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有效利用。例如應用于情境教學法,使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這樣一來,通過設置相應的問題,可以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實踐當中。結合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內容來看,就以“Unit1,Book Two”為例,其教學重點在于“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know how to adjust to a new culture;write a paragraph of a general statement supported by specific details and reasons”。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滿足教學需要,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利用合成課程設計過程中,就需要把握學生的“興趣”。在“unit1,book two”中,如何對“文化差異性”問題的理解以及“文化適應”問題,成為該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7]。在進行學生興趣“合成”過程中,可以對比中西文化差異,尋找到二者之間的不足。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英語資源的借鑒,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滿足教學需要。
3.教學質量的“合成”
教學質量在合成課程設計中的應用,更多地在于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探究,主要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解決,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缎乱曇按髮W英語》教材在應用過程中,注重結合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以“研究性”學習為主,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從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情況來看,大學英語是大學生在大一年級、大二年級的必修課,到了大三和大四,大學生不再設置大學英語課程,而是以專業(yè)課程為主。同時,只有一些英語專業(yè)的院校,會在大三大四加強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在對合成課程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本文主要從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這一角度出發(fā),對教學質量合成問題進行探究[8]。
教學質量“合成”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其角色和地位進行轉變,由原來的教學主導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轉變?yōu)榻虒W工作的“參與者”,能夠與學生一道對英語知識進行探究。這一過程中,要注重保證教學環(huán)境的開放性,并且在英語知識獲取過程中,要保持多渠道的獲取模式。例如在對《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Unit10 The major qualities making 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需要注 重 把 握“self-awareness”、“mood management”、“self-motivation”、“impulse control”等情感因素進行把握,并列舉相關案例,與學生進行一同探討。例如在對“self-motivation(自我激勵)”這一情感問題講解過程中,利用對“Self motivation to promote success”的案例進行尋找,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積極探討,可以有效地把握“The major qualities making 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主要內容,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起到較好的教育意義,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同時,在進行英語教學質量“合成”過程中,要注重教材與生活的合成,能夠保證課程教學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有效利用,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合成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符合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需要,并且通過教材內容合成、學習興趣合成、教學質量合成,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合成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應用,關鍵點在于把握“情感”要素,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的有效把握,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認真對待英語學習,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英語知識理解的同時,也能夠將其更好地進行實踐應用。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未來發(fā)展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對合成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把握,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以此有效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和進步。
[1]倪恩蘭. 英語教育的合成課程設計模式探析——以小學階段為例[J].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3:76-79.
[2]湛軍. 適應21世紀新形勢要求的財經(jīng)類院校大學英語改革——基于ESBP框架的CBI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 當代外語研究,2014,03:20-32+46+77-78.
[3]于德偉,高平,戴功偉. 大學英語拓展課程建設研究[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1:113-114.
[4]戴文靜,任曉霏.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提高階段課程構建——輔以語料庫的EAP教學模式[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117-121.
[5]陳明,魏福利. ESP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研究[J]. 河北經(jīng)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02:114-117.
[6]李曉東,曹紅暉. 基于微課的翻轉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影視英語課堂為例[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09:70-76.
[7].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總目錄(二)(2012年第22期~第36期)[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2:107-120.
[8]劉銘. 以在線學習活動為引領的開放教育教學設計嘗試——以“大學英語”為例[J]. 電化教育研究,2013,06:50-56.
[9]王哲,夏紀梅. 網(wǎng)絡與課堂相結合的可持續(x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及其成效[J]. 外語電化教學,2010,0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