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芳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幼兒園 甘肅隴南 746500)
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
吳 芳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幼兒園 甘肅隴南 746500)
學前教育小學化最早出現(xiàn)在1920年,現(xiàn)階段,社會不斷的進步以及各種因素,讓幼兒教育小學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幼兒教育小學化標準的不明確,現(xiàn)在幼兒園教師能力的降低,缺乏相關政策等原因導致了幼兒園小學化的難度。幼兒園小學化的合理路徑可以從學前的教育制度上進行研究。
小學化 幼兒教育 合理性思考
這個問題已經(jīng)成為我國多年來的難題,雖然得到了多次改革,但是實際依舊沒有變化。由于這個問題是歷史話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要考慮家長、社會、學生等眾多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要讓幼兒園的孩子都能渡過一個開心的教育過程。
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開始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陳鶴琴老師認為家長情調學習的看法,并且發(fā)表了相關文章,認為滿足家長需求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愛好。張宗麟對以上問題也發(fā)表過相關文章,他表明有條件的話,是可以進行識字教學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幼兒教育開始步入正軌以后,學者對于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有學者認為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極大,但是這屬于常見現(xiàn)象。即使沒有明確表明學前教育小學化原因歸結于附設在小學,但是兩者必然存在相關性。隨著改革開放,社會文化的進步,一些地方辦幼兒園的數(shù)量竟達到了69%。為了吸引學生,很多幼兒園更是采用了數(shù)數(shù)、識字等宣傳手法。整體上來說,附設小學的學前班和社會創(chuàng)辦的幼兒園都有一個問題,師資力量弱,沒有達到相應標準。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幼兒園的教育小學化的趨勢得到控制,各種政策下發(fā),相關部門也會檢查、監(jiān)督、處罰等措施進行解決這類問題。
這個問題具有歷史性,伴隨著中國正規(guī)化學前教育機構的產生與發(fā)展的每一階段?,F(xiàn)階段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面臨以下幾點:
1.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標準存在一定的爭議
1999年開始,幼兒園教育觀點:教學內容和小學大致相同;教學方式和上課形式也都大致一樣。這個也被很多人認同,但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理論研究的標準缺少科學依據(jù)。這個問題,毋庸置疑就是說教育形式和內容等沒有達到幼兒教育的要求,運用小學的教育方式。課堂組紀律高,控制兒童的主體性。雖然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小學化,但如果沒有課堂紀律方面沒有小學化,如上課的紀律、小學的座位形式。就會存在完全小學化的爭議中。
2.幼兒教育師資水平的影響
由于歷史方面的原因,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待遇與職務總體偏低。這樣的現(xiàn)象會影響到了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會流失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據(jù)統(tǒng)計,某市幼兒園教師4800多人中,沒有幼師資格證的超過一半;還有一部分人即使學習相關的培訓,但是沒有愛心、以及沒有學好學前教育的課程等,這些人也容易出現(xiàn)小學化行為。對于教師素質偏低的幼兒園來說,難以完成小學化的重任。
對于現(xiàn)階段這個問題,理論上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存在專業(yè)路徑,一種是政策法律路徑。合理的路徑應該考慮到家長的需求,但以上兩點都沒考慮到家長的需求,因此,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難度。
1.專業(yè)路徑和法律路徑
專業(yè)路徑是指從專業(yè)的角度來對待幼兒教育小學化這個問題的路徑;專業(yè)路徑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路徑,另一方面試師資路徑。對于幼小鏈接的要求,從課程路徑的角度來看,假如有一種通用的課程模式,在理論上沒有小學化傾向,有較強的推廣性。幼兒教育較為發(fā)達的城市,對于幼小鏈接都有成熟的經(jīng)驗,這次經(jīng)驗也來自家長的高文化素質、家庭教育水平以及教師的能力等。但是,這些經(jīng)驗不能復制到各個地區(qū)上,以及各地小學接受入學的標準不同,所以,造成了各地幼小鏈接的不同。師資路徑是進一步強調教師對于此類問題的重要性。提出教師的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基礎因素,這種路徑也被成為專業(yè)路徑。
法律路徑則是利用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guī)來處理學前問題。這個路徑主要是根據(jù)法律,通過行政方式來推動幼兒教育脫離小學化。一般教育部門會組織相關小組對幼兒園進行檢查以及監(jiān)督,通常檢查是檢查組的現(xiàn)場檢查,這種檢查具有突然性。也會出現(xiàn)家長舉報,之后進行查證。這種路徑,不具有完善性,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整治也只是形式,并沒有多大的意義。
2.學前教育的制度改革
合理的路徑不僅僅能讓學生身心良好的發(fā)展,滿足家長的期指,而且能讓幼小鏈接成為現(xiàn)實。處理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主要是解決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育,指內容選擇、教學組織等。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正確區(qū)分發(fā)展需求和家長需要。家長要有學前教育意識:在幼兒園期間不以學習知識為主要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合理的路徑選擇應該允許合理的需要。理想路徑應該要重視幼兒教育的缺點,滿足家長需求,并且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這個路徑是說現(xiàn)在幼兒制度的不足,雖然教育制度有所變化,但是整體并無不同,幼兒園離園后,立即升入小學。由于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方式不同,分別屬于不同管理部門。我們把大班兒童小學化教育方式合法化,采用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班和中班則游戲化和生活化的活動。把大班年齡段的學生設置在小學應該會是我國未來學前發(fā)展的一個趨勢。然而,大班年齡段兒童設置在小學,需要實際性的完善,要確保附設小學的學前教育質量,是需要重視的問題。這種路徑也是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想法,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側重點。對于幼小一點的學生,重點在于游戲,確保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要改善這個問題,就要以幼兒園管理制度開始,要加強幼兒園的立法管理,如果發(fā)現(xiàn)私自開設小學課程給予處罰,在幼兒教育方面優(yōu)秀的給予鼓勵。同時鼓舞家長對幼兒園進行監(jiān)督,對小學化傾向非常嚴重的幼兒園要舉報,讓相關部門加以管制。家長要有學前教育意識:在幼兒園期間不以學習知識為主要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歷史 發(fā)展的結果,我們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大班的學生為了后期更好的接納,可以進行小學教育的課程,但是也要重視學生身心發(fā)展。對于中班和小班的學生,則主要以開發(fā)孩子的思維,以玩為主,盡量要脫離小學化的影響。這個過程是要求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兒園的孩子都能渡過一個開心的教育過程。
[1]李作艷. 探究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 新課程(小學),2015,(07):170.
[2]王偉. 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的政府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5.
[3]田長貴. 教育券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適用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4]鄭子瑩. 民辦幼兒園政府規(guī)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