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洋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中心校 068353)
?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和練習
張洋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中心校 068353)
摘 要: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它是聯(lián)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課堂提問和練習要有趣味性;課堂提問注重了層次性。做到精問、巧問、趣問;數學課堂以學生為本,注重了問題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提問 練習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它是聯(lián)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提問和練習作為基礎,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和練習的現狀抽樣調查和分析,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目的不明確,抓不住重點,照本宣科,不管學生掌握如何。
2.是為練習而練習,針對性不強,對課堂提問缺乏有效的整合,面面俱到。
3.層次不清楚。
4.形式單一,老師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效率不高。
5.不重視反饋。
6.不講究效率。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通過以下途徑,可以增強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和練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提問尤其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提問容易使人乏味疲勞,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保持學生練習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腦、口、手并用。興趣的激發(fā)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問的內容要鮮活,內容的選擇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是學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內容,增加親近感;二是呈現方式要靈活,趣味性要強;三是課前準備要充分,多采用動畫、卡片、掛圖、基本的教學具、小黑板等。如:教師說32,學生說4×8=32、8×4=32。4、利用教具“轉盤表”看數說口訣寫算式。這種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數學課堂提問要設置梯度,循序漸進,讓學生“輕松跳一下就能摘到梅子”。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有層次性,就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如果問題過淺、過易,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對答如流,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反而會使學生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層次分明的課堂提問,才能有效撥動學生思維之弦,引領學生進行有序思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提問的"坡度"和提問的"難度",不斷地迸發(fā)思維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提問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了“有余數的除法”之后,老師安排以下幾個層次的提問和練習:1、基本性提問。例:學校共有80盆月季花,平均分給6個年級,每個年級能分到幾盆花,還剩幾盆?(這樣的習題出2~3個)通過這一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以及它的簡單應用。2、綜合性提問。例:在( )÷9=5……□中,□里最大能填幾,被除數最大是幾?在( )÷□=7……4中,□里最小能填幾,被除數最小是幾?以上的練習可以更進一步地幫助學生理清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這四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對“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這句話的應用。3、創(chuàng)造性提問和練習。例:國慶節(jié)快到了,學校的圍墻上按紅、綠、藍、黃、橙的順序插了81面小旗,請問第29面小旗是什么顏色?第50面小旗是什么顏色?第77面呢?通過以上練習,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
課堂提問共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常規(guī)管理性問題,第二類是記憶復述性問題,第三類是判斷說理性問題,第四類是引導探究性問題,這是每節(jié)課提問的主體,引發(fā)學生思考。第五種問題是自問自答式問題。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和練習要難易適度,精問,巧問,趣問,既不能過于膚淺,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深奧,讓人無從下手。太膚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興致;太深奧,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的提問應該設定一定范圍,抓住教學重點和學生容易不明白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每一個提問后,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以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對問題考慮的全面周到。把問題提得準、提得富有啟發(fā)性的關鍵。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提問難易適度,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講究善問、巧問,要問在“點子”上,問在知識的重點處。
1.鼓勵學生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問答式”。這樣的課堂,學生只是跟著教師走,沒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出示六年級一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提出和解決問題。正因學生思考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因此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中要避免讓少數優(yōu)秀學生唱主角。因此對于簡單的問題應讓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回答。對于稍做思考便可回答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對于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優(yōu)等生回答。
3.注重問題的開放和拓展性。隨意性的課堂提問,思路唯一,千人一法,容易思維定勢,無疑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相反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品質,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
總之,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和練習能夠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只有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減輕學生負擔,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