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弟
(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 甘肅蘭州 730000)
課堂教學導入新課方法的初步探索
謝小弟
(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導入新課是指在講解新知或教學活動開始之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處理好新課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成功的導入能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撥動學生思維之弦,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情景。故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怎樣導入新課才能自然貼切地把學生引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氛圍中呢?新課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我只淺談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與大家分享。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jié)時,通過復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為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使用最普遍、最廣泛的一種發(fā)問形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節(jié)的設置和安排都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只要認真研究教材,通過提問同樣可以導入新課。如在講到“組織和器官”時,我先提問學生:“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是什么?”接著問:“微小的細胞是怎樣構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植物體的呢?”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片刻后,我告訴學生:由細胞構成植物體,先要形成組織,進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構成植物體。那么,細胞又是怎樣構成組織和器官的呢?進而轉入新課。
新教材中,從總體設計到具體內容的安排都體現(xiàn)了新穎活潑、圖文并茂的特色,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圖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簡明化的圖形導入新課,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學習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例如,在講到“花的結構”這部分時,因時令已進入深秋,鮮花少,不宜運用實物教學,而這部分的知識又很重要,怎么辦?我選擇了課本中“桃花”圖導入新課。一上課,我對著這幅圖問:你們知道這朵花的結構嗎?大部分學生都接觸過桃花,卻很少有人觀察它的結構,我乘勢引入新課。
采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fā)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么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質?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guī)律。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卜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xiàn)象,并說明兩個蘿卜條為什么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生物科學史知識是中學生物教學內容之一。教學中,適當介紹一些生物學史或科學家的傳聞逸事,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特別是在講述一些較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或現(xiàn)象時,最宜采用這種方法。如在學習“細胞”一節(jié)之前,先簡介細胞的發(fā)現(xiàn)史: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fā)現(xiàn)軟木是由許多蜂巢狀的“小室”構成的,他給這個“小室”起名叫做“細胞”。其實這個“小室”是死去的軟木細胞的細胞壁,只是細胞的一部分。那么,一個完整的植物細胞是怎樣的結構呢?這就是今天要講的問題,于是引入新課。
具體生動的情境,能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愉快的情緒。學生一進入情境,就會與畫面,老師的語言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學起來必然有興趣。教師利用圖畫、音樂、幻燈、電視、錄音等手段作為導言,為學生再現(xiàn)教材提供情境,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和興趣。
總之,靈活多樣的導課方法,無疑是提高教學質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選擇何種方法,應根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來確定。采用的方法要恰當、貼切,并能體現(xiàn)教材的科學性和思想性。不能一味迎合學生的好奇心心理,而脫離教學要求。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生物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