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銀
(暨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廣州 512000)
淺析營銷3.0時代品牌的粉絲營銷
黃燕銀
(暨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廣州 512000)
在以價值觀為驅動的營銷3.0時代,消費者希望得到表達自我與實現自我的機會和平臺,而作為品牌核心消費者的粉絲,是助力品牌崛起并保持市場領先位置的重要力量。本文從新時代消費者的心理變化出發(fā),分析粉絲與品牌的新型關系,并通過典型案例解析粉絲營銷的成功之道。
營銷3.0;價值觀;品牌;粉絲營銷
過去的幾十年間,營銷行業(yè)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1.0時代、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營銷2.0時代、以價值觀為驅動的營銷3.0時代。當下,消費者在自然災害頻發(fā)、社會結構轉型的生存環(huán)境中,急切希望找到解決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問題的途徑,以及能讓他們產生內心共鳴的企業(yè)。營銷3.0時代正大步走來。
營銷3.0時代的消費者已不同以往,他們追求自由與個性,希望自己的思想得到理解和支持;他們的表達和參與欲望強,喜歡通過多種途徑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與使用體驗,以此向他人推薦好的產品;他們注重自我實現,主動傳播有益社會進步的信息,積極為社會文化的革新貢獻力量。
(一)從追隨者到主導者
今天的粉絲,可以助力自己的偶像成為品牌代言人,也能讓品牌迅速崛起,深諳粉絲營銷套路的小米最能說明這種關系的變化。粉絲們扮演著小米的產品經理、測試工程師、口碑推薦人、夢想贊助商等各種角色,他們熱情飽滿地參與到一個品牌發(fā)展的各個細節(jié)當中,做品牌的主人翁。
(二)從情感好惡到價值認同
很多人都說,粉絲對明星、品牌的擁護是基于一種特殊情感,但如今和未來的粉絲,對于品牌的忠誠,一定是基于價值認同。因為只有價值觀的高度貼合,才是消費者支持這個品牌最根本且最長久的因素。
(三)從弱關聯到強聯系
過去,品牌與消費者之間處于你造你賣,我買我用的弱關聯狀態(tài),品牌間的可替換性高。但今天的消費者同品牌之間,已轉變?yōu)閺娐撓?,品牌不只屬于企業(yè),更屬于粉絲。粉絲宣揚一個品牌,更重要的是宣揚自己的社會屬性和愛好,他們把品牌視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凌駕于價格、性能和產品本身這些理性因素之上。
(一)塑造品牌的“魅力人格體”
任何一個吸引粉絲的品牌,都具有閃光的魅力。好的品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符號,而是一個具有溫度和“血肉”的人。那么,何為“魅力人格體”?近兩年廣受關注的《羅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認為,任何具備獨特性格、個性、魅力的符號,都可以稱之為魅力人格。羅振宇憑借追求自由的價值觀,用自己的“死磕”精神和淵博的學識,為“羅粉”提供精神食糧,并通過一次次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社群試驗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粉絲。羅振宇的魅力人格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羅輯思維》的成功。而擁有一眾“果粉”的蘋果公司在喬布斯時代形成的“魅力人格體”正在退化,就目前看來,庫克時代蘋果公司的營銷傳播策略中,并沒有緊抓這個要點。
《羅輯思維》與蘋果公司的例子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魅力人格體”可以為企業(yè)品牌賦能,賦予企業(yè)品牌新的競爭力,讓品牌擁有情感、理念、吸引力、信任等核心競爭力。魅力人格體還能改變企業(yè)的成本結構,減少其在調研、渠道鋪放以及營銷推廣的成本。那么,如何塑造品牌的“魅力人格體”呢?首先,要尋找到“魅力人格體”的真實化身,如人生閱歷豐富,在業(yè)界享有盛名的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往往比聘請來的明星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再者,在企業(yè)產品設計、生產、營銷、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植入品牌的魅力人格,將整個生產銷售鏈條都進行人格賦能。
(二)粉絲參與產品開發(fā)與設計
粉絲營銷的一個新趨勢便是讓粉絲與企業(yè)品牌一起協(xié)同創(chuàng)新,參與產品的開發(fā)與設計。當下已有不少企業(yè)走在前列:寶潔公司很多知名的產品是和消費者一起開發(fā)創(chuàng)建的,如玉蘭油新生換膚系列產品和佳潔士電動牙刷等;小米公司開辟“小米產品用戶開發(fā)平臺”,讓粉絲參與產品的設計、研發(fā),一起優(yōu)化產品;騰訊手機管家一直都采取用戶參與開發(fā)的模式,產品經理從手機App、官方網站、微博、論壇等處收集用戶的意見、建議,然后優(yōu)化產品……粉絲參與創(chuàng)造的產品往往更容易接近消費者,更容易提高關注度,也更容易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三)構建社群關系與粉絲社區(qū)
有學者認為,在社交網絡時代,以企業(yè)為視角的高傲的消費者細分定位,已經趕不上市場更新的速度,唯有主動構建社群關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小米與《羅輯思維》取得成功的核心,就在于構建了一個活躍的社群。它們不需要判斷誰是我的潛在用戶,不需要針對“目標細分人群”開展營銷傳播,而是把共同的興趣作為建立關系的基礎,把共同的價值觀作為社群關系的核心,并有導向性地構建社群關系,讓粉絲為品牌的發(fā)展提供巨大的能量。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品牌必須打通線上線下兩大空間,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百度貼吧等平臺,搭建粉絲社區(qū),聚集粉絲,讓品牌融入粉絲的關系圈,參與粉絲的話題討論,使其形成集服務、關懷、交流、互動于一身的社區(qū)。而線下活動同樣不可忽視,企業(yè)可以通過粉絲社區(qū)廣集智慧,同粉絲一起設計與品牌相關的線下活動。當互不認識的粉絲因為熱愛同一個品牌而聚到一起時,品牌才真正融入了粉絲的生活,并成為維持粉絲間情感的紐帶。
[1] 菲利普·科特勒,何麻溫·卡塔加雅,伊萬·塞蒂亞萬.營銷革命3.0[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3-23.
[2] 普拉哈拉德.消費者王朝與顧客共創(chuàng)價值[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30-41.
[3] 任淑霞,張明立.品牌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348-354.
[4] 賽斯·高汀.部落:一呼百應的力量[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6.
[5] 尹潔.粉絲經濟把消費者變成自己人[J].環(huán)球人物,2014(17):58-59.
[6] 林岳.自動檔營銷,粉絲俱樂部品牌攻略[J].網絡信息,2009(02):48-54.
[7] 李旭.《羅輯思維》的經營之道[J].江蘇教育宣傳,2014(04):42-46.
G206
A
1674-8883(2016)20-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