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王永林
?
以科研先鋒隊為載體,推進學校的科研寫作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王永林
“科研興?!保皩懯杲贪?,不如寫一年教學反思”,“科研寫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詳,深知其深刻內涵。但如何有效地激發(fā)老師們的科研熱情,提升學校的科研氛圍,提高教師的科研寫作水平呢?我校以科研先鋒隊為載體推進學??蒲薪ㄔO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真實的科研需要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先鋒隊需要在形式上保持靈活,對參加對象要保持進退的自由,用活動內容吸引教師?!澳€在羨慕別人發(fā)表那么多文章嗎?您還在感嘆一段時間的工作后,成長的目標有點迷茫了嗎?加入科研先鋒隊吧!也許您不知道辛苦寫出來的稿子投到哪個雜志合適,也許還在為知網下載文章感到不方便,科研先鋒隊可以幫助您!或許您擔心您寫作的功底,或許您顧慮工作繁忙,老隊員可以告訴您,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適合每一個人成長……”這段文字有點像電影上的外國征兵宣傳,也有點像大學社團的招募廣告。沒錯,這就是科研先鋒隊的報名宣傳海報,它掛在學校的內網,想參加的老師只要在下面填上自己的個人信息跟帖就可以。沒有資格審查,沒有臺階要求,沒有名額限制。“奴隸是造不出金字塔的”,行政的強行命令,很多時候反而會讓科研成為一種負擔,失去它本應有的魅力。老師們潛意識里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它們的積極性。
每年新一屆先鋒隊成立的那一天,都會邀請學校的科研達人講述自己成長的經歷。達人們把自己發(fā)表的樣刊搬到了會議室,看著那摞得有半人高的雜志,現場“哇”聲一片,視覺沖擊力帶來的是精神上的震撼。聽著身邊的人講述發(fā)表第一篇文章的經歷,欣賞大量閱讀所帶來的教育視野,聆聽筆尖下的智慧讓思維碎片成形的經過,不由得感嘆“人是思想的蘆葦”!一句“五年前,我和你們一樣也是一篇文章沒有。我做到的,你們也一樣可以做到”讓隊員們熱血澎湃。接下來自由提問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立刻熱鬧起來,“你用什么時間寫作?”“你寫作的點是從哪里來的?”“怎么知道雜志需要什么樣的主題?”“哪些雜志是不收費的?”“你能共享一下投稿的郵箱嗎”……原定四十分鐘的會遠遠不夠,于是討論從會上延伸到會后,從上班時間延伸到下班后,從辦公室拓展到QQ群、微信圈。科研處干脆在內網開辟了一個專欄——“身邊的科研達人”,欄目介紹上寫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備課、上課、輔導、作息……她們看到的,我們也看到,他們想到的,我們也能想到,他們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只要我們做個用筆思考的有心人。讀一讀她們的文章,一定會有所啟發(fā),研究你的教學內容,觀察你的教育對象,用筆記錄下屬于你和孩子們的幸福故事,起程了,目標就不會遠……”
經常聽到有老師抱怨,每年要完成多少學時的培訓。其實并不是老師們不思進取,而是覺得所謂的培訓對自己沒有多少幫助,就成了負擔。根據老師們的建議,先鋒隊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從教育隨筆、教學案例、教育教學論文,分主題定期開展研討活動。以教育隨筆為例,先后進行了例文解讀、雜志欄目分析、寫作點積累、我的教育故事、投稿的那些事等系列專題。首先從優(yōu)秀雜志上找來好的教育隨筆讓老師們審讀解構。在深度閱讀中隊員們明白了一篇好的教育隨筆一般會有一個讓人身臨其境的故事,有一段深入本質的思考分析,還會提煉出解決一類問題的智慧。漸漸地老師們發(fā)現這樣的事例自己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文章自己也能寫。于是,每月一篇作業(yè),按時發(fā)到指定郵箱,每個月寫好后,請高手點評。從寫作點的選擇到題目的擬定,從內容的刪減到文字的排版,從投稿方式到適合雜志的選擇都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因為所培訓的內容是老師定制的,也是她們所需要的,所以每次活動都沒有人缺席,每次活動都聽得格外認真。有時候有些隊員的文章指導得不夠詳細,她們還會追到辦公室再進行請教。于是,每月一次的先鋒隊活動有了宗旨:“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走?!毕蠕h隊活動也有了保留節(jié)目:好文推薦、發(fā)表經驗分享、問題交流、隊員作品點評……為了讓隊員們盡快實現零突破,科研處專門搜集了各種教育雜志的征稿信息,征稿主題往往也代表著教育的一種當前熱點,有很強的針對性。活動時老師們也樂于把自己遇到的問題拿出來討論,“一年級孩子老打小報告怎么辦?”“我們班有一個孩子每天都纏著我給家長打電話表揚他”往往一位老師的一個教育話題,經過大家的討論分析,豐富完善,不僅提高了教育教學技巧,文章也已經成形。人們常說“從零到一的距離,通常會大于從一到一千的距離?!笨蒲袑懽饕彩沁@樣。一旦有第一篇作品發(fā)表,產生的激勵動力,很快會有第二篇和第三篇,從心理學上講,這種正向路徑依賴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先鋒隊員的科研寫作水平提高了,科研熱情高漲了,怎么影響身邊的同事,推動全校的科研氛圍呢?首先科研處會在學校的每周工作輪值表上對本周優(yōu)秀的先鋒隊員進行表揚,樹立榜樣;其次哪位隊員有新文章發(fā)表,立刻拍照在先鋒隊QQ群里傳閱,一個個豎起的拇指,送上的鮮花,鼓勵了自己,激勵了隊友。同時在學校的內網“科研達人”欄目,附上隊員們發(fā)表的文章,讓全校老師閱讀。三是定期召開備課組分享會,讓先鋒隊員在備課組活動的時候進行寫作經驗分享;四是舉行全校性的科研活動現場,讓老師們了解先鋒隊員的活動情況,產生積極的科研向往。內蒙古10多位掛職副校長、甘肅國培班的學員,參加了先鋒隊“筆尖下流淌的智慧”、“做思想的蘆葦”的現場活動,他們贊不絕口,活動結束后不停地要先鋒隊的各項資料。先鋒隊員不僅是吸納的樹,也成了分享的源。
隨著科研先鋒隊隊伍的不斷壯大,人數達到50人以后,活動的效果打了折扣,一方面這么多人一起活動,互動的效率低,發(fā)言率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占學校三分之一的人一起活動,給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帶來影響,增加了調課的難度。在老師們的建議下,將先鋒隊分成了文科組、綜合組分期活動,后來活動過程中年輕的老師表示,他們還希望成立一個工作3年以內的組,于是一些成長起來的老隊員,成了她們的負責人,一批科研骨干悄悄地成長起來了。
為了支持先鋒隊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學校制定了系列鼓勵政策。為了讓先鋒隊員們方便查閱資料,學校給每一位隊員購買了知網卡、為每一位隊員訂閱了一份自己喜愛的教育教學雜志;為了隊員們便于參加論文競賽、學術交流,先后將隊員發(fā)展為中國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的會員;每逢有學習活動,優(yōu)先安排先鋒隊員參加……學校的政策是一個導向,是一個立場。全校老師都感覺到學校對科研的重視,校園的科研氛圍悄悄地,漸漸地濃厚起來。
學校的科研先鋒隊成立五年來,已經由最初的10個人發(fā)展為60多人,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全校教師在各級各類雜志發(fā)表文章370多篇,有450多篇文章在各類比賽中獲獎(學校共有教職工150人),其中先鋒隊員發(fā)表、獲獎文章平均達6篇以上,多名隊員被評為區(qū)、市科研骨干教師稱號。先鋒隊的性質也由最初的指導科研寫作慢慢地變成了書友會、筆會、課題研究會、科研協(xié)進會。學校也在2015、2016年分別獲得了區(qū)“科研型學?!?、市“科研優(yōu)秀團隊”稱號。
作者簡介:(王永林,蘇州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后備高研班成員,曾榮獲六次省、市、區(qū)小學語文優(yōu)課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