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艷
【案例】
師:同學們,在《牧場之國》這篇課文里,有這樣一組短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絲絨般的碧綠草原
碧綠色的低地
遼闊無垠的原野
天堂般的綠色草原
師:作者用了四個短語來描寫草原,你覺得重復啰嗦嗎?
生:不覺得。
師: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四個短語,看看每個短語都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草原的?
(生讀完后思考、交流)
生:絲絨般的碧綠草原是從草的光澤、軟硬和顏色的角度來描寫的。
生:碧綠色的低地是從顏色的角度來描寫的。
生:遼闊無垠的原野是從范圍的角度來描寫的。
生:天堂般的綠色草原是從感受和顏色的角度來描寫的。
師:是啊,正因為這么豐富的描寫角度,所以荷蘭的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我覺得荷蘭的草原很美。
生:我覺得那里的草原遼闊美麗。
生:我感受到荷蘭草原的生機勃勃。
師:真好。四個短語,為我們展示了荷蘭草原的美麗寧靜。我們在描繪一樣事物時,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比如,從視覺的角度去描寫它的外形、顏色;從味覺的角度去描寫它的味道,從觸覺的角度去描寫它的質(zhì)感,還可以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寫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等。這樣你筆下的事物就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鮮花,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描寫呢?請每位同學說一個短語。
生:五顏六色的鮮花。
師:好。你從顏色的角度去描寫。
生:清香四溢的鮮花。
師:你能從氣味的角度去描寫,也不錯。
生:爭奇斗艷的鮮花。
師:真好,你寫出了自己的想象。
生:含苞欲放的鮮花。
師:你從鮮花的外形去描寫,非常棒。
師: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水果,誰來說說什么樣的蘋果?
……
師:是啊,同樣的事物,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它別樣的美,千姿百態(tài)的美……
【評析】
案例中,教師能發(fā)現(xiàn)《牧場之國》這篇課文中一組描寫草原的短語,并將它們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小小的教學板塊,用以訓練學生的語用能力,同時這種訓練不僅僅止于認識,還走向了遷移與實踐,真正做到教師的“教過”為學生的“學會”。這個案例帶給我們這樣一些啟示:
一、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煉教學資源。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說,語文教材是一座樹木蔥郁、生機盎然的大山,我們要走進這座大山,漫游山水,探索奧秘,發(fā)現(xiàn)礦藏。的確,只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就能發(fā)現(xiàn)每一篇課文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從字詞句段到語修邏文,當我們用文本解讀的目光去深深地凝視它們時,它們的語文的教學價值就會被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進行提煉,可以形成一個個獨特而美好的教學板塊。
二、學生語用能力只能在實踐中提高?!罢J識——遷移——實踐——再認識”,這是語用能力訓練的必經(jīng)途徑,沒有大量的實踐,學生的語用能力將無法切實得到提高。在我們的教學中,一定要像案例中的老師一樣,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去描寫草原的,還要讓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去描寫鮮花、描寫水果,在一次次的運用中提高語用能力,而這種運用,恰恰又能深化學生對語用的認識。
語用教學,要走一步,再向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