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人人都有喜好,官員也不例外。黨員干部在閑暇之余,練練書法、寫寫文章、搞搞收藏,本無可厚非。但是,官員有著特殊的身份,握著一定的權力,自己的一些愛好、喜好,很容易成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投其所好”的目標或“拉攏腐蝕”的軟肋,甚至有些官員借各種“嗜好”“雅好”大肆索賄、瘋狂斂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xù)反“四風”、轉作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風政風有了明顯好轉,政治生態(tài)和從政環(huán)境也有了明顯改觀。但是,在作風建設進入新常態(tài)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官員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有些官員涉足文化圈、伸手藝術品、身染“文藝范兒”,由于被披上了文化、文藝的“外衣”,使得一些權錢交易更加隱蔽,給案件偵查帶來難度,也成為一些官員心存僥幸、逃避監(jiān)督的“擋箭牌”和“隱身衣”。
應該說,早在1998年,中央就曾發(fā)文明確要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得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但禁令頒布17年后,仍不乏有領導干部熱衷文化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個圈子里有利可圖。要想有效遏制官員“雅腐”的滋生蔓延,還需全力做好“公開”這篇老文章、大文章。
要不斷完善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在組織和人民面前,領導干部沒有“隱私”可言,必須如實報告?zhèn)€人事項。這是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官員是否對黨絕對忠誠的“試金石”。領導干部的書畫“潤筆”、寫作收入等也應納入個人有關事項申報內(nèi)容,接受組織監(jiān)督檢查。
要加大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監(jiān)督。領導干部的很多“雅腐”“雅賄”等行為,常常是在工作之余、下班之后發(fā)生的。因此,在強化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內(nèi)的監(jiān)督基礎上,不能放松對其八小時之外的監(jiān)督和把控。要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對發(fā)現(xiàn)的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不守規(guī)矩的行為,公開點名曝光,不斷凈化官員的朋友圈、社交圈。
要強化制度執(zhí)行力。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手段,不落實、不執(zhí)行,都是空擺。要想讓“公開”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使“公開”成為常態(tài)、讓“不公開”成為例外。要加強對有關制度落實的巡查力度,在堅決清理領導干部不得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的同時,對于那些隱瞞個人報告事項,尤其是利用“雅好”大肆斂財?shù)男袨?,要嚴肅問責、嚴厲懲戒,絕不姑息遷就,讓紀律真正帶上“高壓電”,讓“雅腐”付出沉痛代價。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官員有“雅好”不可怕,可怕的是借著“雅好”之名行“雅賄”“雅腐”之實。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始終做到自律、自省、自警,慎獨、慎初、慎微、慎權,懂得收斂、學會拒絕,潔身自好,永葆清廉本色,走好人生每一步。
(責編 / 梁曉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