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丙吉是西漢宣帝時期一位賢能的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遇上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驅趕行人而發(fā)生的群斗,死傷橫道。丙吉經(jīng)過時卻不聞不問,同行官員覺得很奇怪,又不敢問他,只好繼續(xù)陪同前行。走到另一個地方,看見有人趕著一頭牛,這頭牛走得氣喘吁吁,熱得直吐舌頭。丙吉卻讓車子停下來,派侍衛(wèi)問趕牛的人,趕這頭牛走了幾里路了,為何牛如此氣喘?同行官員不明白丙吉的用意,就問道,丞相是不是搞錯了,該問的大事不問,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卻詢問不已。
丙吉說道,百姓相斗而死傷了人,管這種事是京兆尹等官員的職責,應當由他們派人去處理。到年終之時,丞相只負責考核他們的政績優(yōu)劣,并根據(jù)考核的結果奏明皇上,并對其進行獎懲。作為當朝丞相,身居要職,不應該親自去管一些不屬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具體瑣事。因此,剛才路過群斗現(xiàn)場之時,方才不加過問。而奇怪的是,現(xiàn)在正值春令時節(jié),天氣不應該太熱,牛卻氣喘得厲害,說明天氣出現(xiàn)時令失調、不符合節(jié)氣特征的征兆。氣候反常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可能會給農(nóng)作物和民眾帶來災害。身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自己的職責就是使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對牛反常的喘氣吐舌現(xiàn)象就不能不親自過問了。在丙吉的問與不問中,體現(xiàn)著頗為高明的管理智慧,不難挖掘出一些可供當下領導者借鑒的領導藝術,主要啟示有三。
其一,系統(tǒng)管理、能級管理應成為貫穿始終的領導理念。黨政機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要有效科學地實施管理,必須確立系統(tǒng)管理、能級管理的思維?,F(xiàn)代管理分工越來越細,績效要求越來越高,這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新的趨勢。但是,現(xiàn)實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夠協(xié)調的問題,例如,有的領導干部大權獨攬,甚至越權侵權,以此顯示自身威信,勢必挫傷下屬的工作熱情;有的領導干部事必躬親、事無巨細,看似責任心很強,實則身心疲憊,工作效率低下,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事實也證明,任何一個領導者都是權力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過問,這樣既不符合科學要求,也違背工作規(guī)律。因此,要善于依靠系統(tǒng)的力量、網(wǎng)絡的力量、團隊的力量,抓好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率。將能級管理作為領導干部必備的管理觀念,明確責任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能夠更充分地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改變權力過于集中、片面強調主要領導作用的現(xiàn)象,切實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發(fā)揮好副職和其他下屬的作用;要改變熱衷于出政績、追名逐利的現(xiàn)象,防止工作中一竿子插到底,人為制約下屬的工作自主權,克服越俎代庖、侵權越位、盲目指導的傾向;要學會分權于下屬、放權于基層,分權于下屬意味著分責于下屬,放權于基層等同于放心于基層。這些舉措都是充分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的體現(xiàn),必然能起到激發(fā)群眾智慧、激勵群眾斗志的效果。
其二,抓職能、抓根本、抓問責應成為相互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丙吉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可以清晰地體現(xiàn)為抓職能、抓根本、抓問責的統(tǒng)一。第一,丙吉認為各級有各級的職責,百姓發(fā)生群斗,管這種事是京兆尹等官員的職責,應由他們派人去處理。作為丞相,有明確的職責范圍,不是自己的主要職責,也并非需要親自去管的事,就不應隨意過問,否則就容易陷入繁雜瑣事,也容易干擾甚至削弱部屬的職權。第二,丙吉不問看似情形緊迫、亟需解決的民眾斗毆之事,而去關心過問牛喘粗氣這樣的“小”事,并不是說丙吉的責任心不強,而是他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知道孰輕孰重。關注影響國家社稷之本的農(nóng)令時節(jié)變化問題,不為小事分心,不為雜事所擾,不在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政治頭腦清醒,工作導向準確。
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把握工作的方向和大局,分清事物的輕重緩急,切忌本末倒置,對主次拿捏不準。盡管丙吉沒有親自過問處理民眾群斗之事,但是并不意味著他漠視此事,以之為小而置之度外,而是提出了責任人以及考核獎懲的觀念,“歲竟奏行賞罰而已”。也就是說,他將根據(jù)相關官員對此類事的處理方式和處理結果,對其進行考核賞罰。這與我們當下建立的問責機制是一個道理。這也啟示我們,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要用好考核這個杠桿,不僅要賦予權力,出了問題,更要敢于追究責任。
其三,群眾利益無小事應成為融入血脈的作風操守。當然,對丙吉的領導方法需要批判地吸收。從本質上說,丙吉的治國理念畢竟有其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局限性,在統(tǒng)治階級強勢的權力基礎上,其無視群眾當下利益、顧社稷輕民事的思想是不可取的。盡管“丙吉問?!斌w現(xiàn)出來的領導思維是可以借鑒的,但其具體做法不可照搬套用。因為在丙吉所處的封建社會,百姓民主意識低微,民主權利缺乏,而在當下社會,民眾的民主意識不可同日而語,公眾輿論的影響力日漸強大。領導干部若是把民眾群斗視為小事,很可能導致原本的小事演變?yōu)榇笠?guī)模群體性事件這樣的大亂,從而造成政府信任危機。因此,一旦遇到民眾群斗,即便是小事也應迅速制止和處理,若是發(fā)生“死傷橫道”之類的嚴重后果,更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否則,必將成為眾矢之的,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
總之,“丙吉問?!钡念I導藝術所體現(xiàn)出來的核心理念就是,說話辦事、落實工作應以群眾答不答應為出發(fā)點,以群眾滿不滿意為落腳點。對于群眾之事,無論是大是小,黨員領導干部都應放在心上,大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之風,視群眾利益為頭等大事。要充分發(fā)揮民主制度功能,暢通民主渠道,建立健全群眾權益保護機制、解難幫困機制,時時處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要切實加強民主管理,落實以人為本,以實現(xiàn)民眾全面發(fā)展進步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的重要體現(xiàn)。議事決策要看是否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出臺措施要看是否充分體察基層民情,安排工作要看是否充分考慮下屬承受能力。特別是謀劃創(chuàng)新發(fā)展,既要從戰(zhàn)略高度、工作全局予以關注,又要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身邊事抓起,做到重大不輕小,抓大不忘小,切實提升在群眾心目中的滿意度。要常思在位之時基層實事辦成沒有,常想在任期間下屬成長成才多少,常查所做工作群眾擁護與否,切實把群眾當成親人對待,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看待,把群眾的難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
(責編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