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余++谷志陽
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與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華進行學習深造。來華留學生作為我國大學生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學合理的消費行為不僅關系到留學生的在華期間的健康成長,更是關乎我國教育國際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從跨文化背景下分析來華留學生的消費行為現(xiàn)狀、特點、以及原因,從學校的教育引導、校園文化建設以及來華留學生的自我教育三個途徑,幫助來華留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行為、摒棄不合理消費觀念、行為,實現(xiàn)育人目的。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消費特點;教育
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來華進行學習深造。據(jù)教育部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4年共有377,054名來自203個國家與地區(qū)的外國學生到我國775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相比2013年的356499留學生人數(shù),增加了20555名學生,增長比例為5.77%,使我國已經(jīng)成為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此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包含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學生)。留學生人數(shù)規(guī)模的擴大,不僅推動我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同時使留學生成為社會消費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分析來華留學生消費行為現(xiàn)狀、特點與原因,有針對性開展留學生合理消費行為教育,引導留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剔除不當消費行為。
一、來華留學生消費現(xiàn)狀
來華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文化差異大,所呈現(xiàn)出來的消費理念、消費心理以及消費行為與我國在校大學生消費群體相比,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明顯的特殊性。總體而言,來華留學生消費行為以理性消費為主,同時存在著非理性消費行為、消費結構的多元性與不合理性并存、短期消費意識嚴重,科學消費觀念薄弱。
1.以理性消費為主,非理性消費并存
根據(jù)溫州醫(yī)科大學600名來華留學生消費現(xiàn)狀調查顯示(以下簡稱調查),月消費額在1000元以下的占總人數(shù)的10.6%,月消費額在1000元-1500元之間的占29.4%,月消費額在1500元—2500元之間的占總人數(shù)的48.1%,月消費額在2500元以上的達11.9%。另外,從來華留學生的生活費來源調查顯示,62%的來華留學生的生活費來源于父母或其親屬,25%的留學生的生活費來源于銀行借貸,大約13%學生靠自己曾經(jīng)的積蓄來支持自己來華學習。通過以上2項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留學生的生活費來源主要來源于家屬或銀行貸款,經(jīng)濟不獨立,消費沒有經(jīng)濟基礎支撐,經(jīng)濟的非獨立性在客觀上限制了留學生的非理性消費行為。于此同時,從留學生的月消費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學生的消費水平屬于中等,以理性消費為主,但仍有部分留學生的消費額度較高,存在著非理性消費行為。
2.消費結構的多元性與不合理性并存
來華留學生的消費項目主要包含學習消費、娛樂休閑消費、生活消費、房子租賃消費、人際交往消費等其他消費方面。據(jù)溫州醫(yī)科大學600名來華留學生消費現(xiàn)狀調查顯示,來華留學生在學費、日常生活消費以及學習費用的消費支出占43.8%,在人際交往方面消費支出占12.3%,娛樂休閑消費支出占28.9%,房子租賃消費支出占18%(見圖)??梢姡魧W生整體消費結構呈現(xiàn)多元性,而不是單一的學習消費或生活消費。
與此同時,在同一項消費項目中留學生存在不合理性消費,主要體現(xiàn)在生活消費與娛樂休閑消費。首先,飲食消費在生活消費中所占比例較高。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留學生因為宗教信仰的關系(伊斯蘭教)只能吃清真食物,雖然各高校都給留學生配了廚房,學生可以自己燒菜,但多數(shù)學生因貪方便,圖便利都會選擇外面的穆斯林餐館就餐,造成留學生高消費。其次,酒吧娛樂與旅游消費支出的比例逐漸呈上升趨勢。在其本國泡吧文化影響下,絕大部分留學生幾乎每周末都要去當?shù)爻鞘芯瓢膳莅?,致使不合理的娛樂消費支出攀升。在旅游方面,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為了更好的感受中國文化、歷史古跡與山水風光,留學生會利用各個假期前往全國各地旅游城市旅游。據(jù)周培芬在滬來華生旅游頻率調查顯示,每月出游1-2次的占68%,每月3-4次的占24%。由此可見,每周一次出去游玩的留學生不占少數(shù)。留學生為提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深度,適當合理的旅游消費應當鼓勵與支持。但過度旅游消費,一方面,增加了留學生經(jīng)濟負擔,另一方面,不利于留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建立。
圖 來華留學生消費項目構成
3.短期消費意識嚴重,科學消費觀念薄弱
留學生,作為一群特殊的大學生,應該要具備科學的理財觀念。但從當前的消費現(xiàn)狀來看,一方面由于消費文化背景差異,來華留學生因缺乏家庭的有效監(jiān)督,自控力不強,極易受到網(wǎng)絡淘寶、微商或媒體的宣傳誘導影響產(chǎn)生沖動消費與隨機消費,短期消費意識嚴重。另一方面,留學生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父母,經(jīng)濟獨立性差,再加上對中國的購物環(huán)境不熟悉,致使留學生不能理性對物品的消費價值與成本比較衡量,往往造成超前消費與負債消費等。從這些不當消費行為,透射出大部分留學生因缺乏合理理財?shù)挠^念與科學的消費觀念,從而產(chǎn)生一些不良消費,引起經(jīng)濟緊張無法按時交納學校學費導致退學等不良后果。
二、跨文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消費行為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王官誠在《消費心理學》一文中指出,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家庭遺傳性,其家庭的消費特色為、消費觀念以及消費習慣等會在日常消費行為中會潛移默化的由上一代父母傳給下一代子女。留學生來華留學后,一方面,脫離了父母的監(jiān)管,有了一定的消費自由度,其消費行為特征必然會帶有家庭消費的烙印。父母若是屬于無計劃的消費行為,其理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子女,往往造成留學生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的消費心理。另一方面,家長因為距離空間原因,不能有效的監(jiān)控留學生在華的消費行為,對于學生給出各種過度消費行為的“合理理由”,往往采取信任的態(tài)度。與此同時,對于出國留學的子女,其家長更注重與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會忽略子女的消費行為。
2.留學生自身原因
據(jù)2014年來華留學生調查報告顯示,本專科學生占比為71%,高端學歷(碩士和博士)占比總和為29%。從來華留學生的學歷結構成分分析,來華留學生中以年輕的學生為主,雖然他們在生理上已經(jīng)是成年人,但消費心理不夠成熟與理性對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尚未真正形成,在消費過程中容易被各種網(wǎng)絡淘寶、微商或媒體的宣傳誘導影響產(chǎn)生沖動消費與隨機消費。
3.學校原因
高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除教學之外,關注的側重點是學生的就業(yè)指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心理健康等,對消費教育并沒有過多重視。學者陳學明在《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與和諧社會的建構》一文中指出,我國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識到樹立正確科學的消費觀對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對大學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缺乏理論與實踐上的研究,對大學生的實際消費行為缺乏一定的了解與把握,因而在高校中普遍缺少對大學生的消費,即便有,也僅僅是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且有效的消費教導。來華留學生作為我國大學生的特殊群體,因為“留學生的身份”、語言交流障礙,學校對留學生的合理消費教育指導更是少之又少。
三、跨文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合理消費行為路徑研究
唯物辯證法原理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而,在跨文化背景下,首先要加強來華留學生的合理消費行為的自身教育,樹立科學消費觀。其次,加強學校對來華留學生消費行為的教育、引導作用,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不同于中國大學生,留學生遠離父母,雖然父母的日常消費觀念、行為以及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有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距離以及空間的限制,在華期間,父母很難起到很好的調控、引導作用。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應該要加強學校、社會、以及留學生自身教育,行成合理的消費行為。
1.加強對來華留學生合理消費觀教育
學校是大學生也是留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主陣地,也應當是學生接受科學消費觀教育的主場所。留學生不合理的消費行為源于不健康的消費觀念。對此,一方面,學校充分利用教師資源,開設選修課,利用課堂教學,將消費常識、消費經(jīng)濟學、消費習慣、方式以及常用消費的選擇、評價以及對不科學消費的抵抗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消費觀教育,培養(yǎng)留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管理中的第一戰(zhàn)線主力輔導員,開展一系列相關主題班會教育、社會實踐、志愿者行動等活動,讓留學生體會勤儉節(jié)約,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來華留學生的自我教育
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留學生要建立科學消費合理觀,摒棄不合理消費行為,關鍵還是要加強自覺消費意識與自我教育。具體操作層面可遵循以下三點做法,首先,制定適合自己的消費標準。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學習、文化以及娛樂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消費標準,作出有計劃的消費行為,把握消費計劃性原則與消費有度原則,堅持理性消費,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其次,加強消費知識學習。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學校資源,加強消費常識、消費經(jīng)濟學方面的知識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舉辦的各種有關消費方面的活動,積累消費經(jīng)驗和學習相關的消費知識。最后,切實做好科學消費觀的內化過程。不管是平時的消費經(jīng)驗積累還是學校亦或是社會上所學到的消費知識、消費理念,都要有內化的過程。在主觀意識上做到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過程,形成科學消費觀。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
文化環(huán)境對人們的潛移默的作用,高校一方面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將健康消費觀教育的內容、目的以及意義等融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讓留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環(huán)境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利用學校的宣傳欄、廣播、微信等宣傳媒介,以中、英文雙語宣導合理消費行為,剔除不健康的奢侈、炫耀、超前與負債等不良消費行為現(xiàn)象,為留學生樹立科學健康綠色消費行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渲染。
參考文獻:
[1]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EB/OL][2015-03-1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 959.html.
[2]張冬梅.大學生消費心理探析與引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
[3]周培芬.試析來華留學生旅游活動的現(xiàn)狀、意義以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178:-181.
[4]王宮誠.消費心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3).
[5]2014年來華留學生調查報告來華留學生網(wǎng),中國教育在線聯(lián)合發(fā)布http://www.eol.cn/html/lhlx/content.html.
[6]陳學明.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與和諧社會的[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2):1-5.
[7]張嬋香.大學生消費觀存在不良傾向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1).
作者簡介:周少余(1983- ),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谷志陽(1978- ),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實踐教學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