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剛步入學習的殿堂,一切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充滿好奇心與旺盛的求知欲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不注重把握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把他們與高年級閱讀教學等同起來,長此以往,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很容易被挫傷,被扼殺,因而不喜歡上閱讀課。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認為,要想讓低年級閱讀教學顯得更加生動,有效,活潑,教師就要從閱讀內容故事化,閱讀形式多樣化,閱讀方法具體化三方面著手,下面筆者主要就這三方面細談。
一、閱讀內容故事化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蘇教版語文低年級教材中課文的故事性強,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如能極力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故事性強的內容,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領到文本的深入閱讀之中,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增,進而為提高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黑板“跑了”》一課時,學生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個疑問:真的有會跑的“黑板”嗎?結合學生的疑問,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并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要學習的課文內容之中:話說200年前的一天,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安培正在街上散步,他邊散步邊思考,周圍熱熱鬧鬧的景象他仿佛沒有看見似得,正當他有一道題需要計算方能夠解決的時候,恰巧……。就這樣,在教師繪聲繪色的故事的講述中,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了200年前的大街上,他們迫切地想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此時,再讓學生閱讀起來,學生定會覺得更加想讀,覺得讀書真有意思。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通過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了一個只知道埋頭苦算,研究科學的場景中,這樣一來,就賦予了文中主人公不一樣的色彩,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了起來,為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tài)奠定了基礎,教學效果也更好。
二、閱讀形式多樣化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興趣滿滿,躍躍欲試,不斷努力,以期閱讀的更加理想。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讀讀演演,想想說說,邊游戲邊閱讀等等都是提升學生閱讀訓練效果的好方式。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小鷹學飛》一課時,課文主要通過鷹媽媽與小鷹的對話,告訴學生學無止境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上,為了使學生能夠從反復閱讀中領會童話故事所要告訴人們的哲理,筆者采取了多樣閱讀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自己的閱讀感悟批注在旁邊;然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著重把老鷹與小鷹對話時不同的語氣朗讀出來;最后,再讓學生表演讀,教師為學生配備上恰當?shù)囊魳?,學生們扎起兩個胳膊做飛行的動作,在學生們邊飛邊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讀出了童話教學的童趣與理趣,而且讀出了快樂,有效提高了學習效果。
由此可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閱讀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選取哪一種閱讀形式,首先必須保證的是這種閱讀方法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真正有事可做,教師所要提出的問題也真正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樂學的學習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文,學習課文。
三、閱讀方法具體化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方法的指導,以使學生真正習得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因此,在低年級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上,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要具體一些,力爭每天進步一小點,在具體的閱讀方法指導督促下,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達到提高。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蠶姑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真正了解蠶姑娘在成長過程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在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上,筆者主要采取了閱讀方法指導具體化的策略。首先,筆者讓學生初讀課文,分別給課文標上表示小節(jié)的符號;然后,在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并且用不同的符號把蠶姑娘開始是什么顏色和樣子的,過了一段時間以后是什么樣子的,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最后,再讓學生連點成線,把蠶姑娘的變化過程抄寫在旁邊,這樣一來,就使學生的閱讀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感到輕松極了。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是感性的,是活潑的。因此,要想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jù)低年級的學習要求,讓閱讀課堂故事化,多樣化,具體化。長期堅持的話,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更濃,進而為閱讀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鄭露,教師,現(xiàn)居江蘇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