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迪
終于有人用科學的手段制造偶像了。
偶像計劃是一個制造偶像的平臺,采用C2C的互聯(lián)網造星模式,一端是練習生,一端是粉絲,通過不斷的課程進階和粉絲互動,由粉絲們“養(yǎng)成”心愛的偶像。同時,偶像計劃還會憑借線上大數據和集中式資金管理,將偶像選拔和培養(yǎng)的過程標準化、流程化,并利用資本形式實現快速批量復制。
論粉絲與明星的“C2C關系”
雖說做的是造星的事,但偶像計劃創(chuàng)始人何怡更愿意用“養(yǎng)成偶像”來定位自己的產品。他告訴《創(chuàng)業(yè)邦》,國內的造星模式以及韓國的練習生模式,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皞鹘y(tǒng)經紀公司推的新人和節(jié)目都是賭博性的,砸完錢沒火起來也許就沒有下文了?!?/p>
他認為,C2C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直接把粉絲和偶像練習生聯(lián)系在一起,且相比于傳統(tǒng)的B2C——經紀公司比較強勢的模式,C2C為有夢想成為偶像的年輕人提供了均等的機會。
其實,偶像計劃的模式更接近于國內的超男快女,只不過它切入的是一個長尾市場,周期更長。在何怡看來,偶像計劃的對標產品是日本的AKB48組合。
上海交大畢業(yè)之后,何怡去了日本工作。多年二次元文化的浸染以及對AKB48的喜愛和研究,讓他覺得在當下國內市場逐漸接受二次元文化的同時,這個模式值得試試。況且,他發(fā)現,目前國內除了TFBOYS等少數成名團體,很少有現象級的偶像個人或團體,優(yōu)質偶像極度匱乏,而傳統(tǒng)藝人經紀公司養(yǎng)成明星耗資大、周期長,對資源整合的要求也非常高。
偶像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偶像計劃的練習生海選向所有用戶開放,但入選標準是:年齡小(6至20歲),顏值高(萌妹子或者小鮮肉)。為什么要設置這個門檻?何怡解釋,主要是因為這一人群的可塑性最強,成長空間和留給用戶的想象空間也最大,可以保證“養(yǎng)成感”。此外,一般明星或偶像,養(yǎng)成時間基本需要三到五年,更有甚者達十年有余,所以,年齡越小的練習生,成長空間也就越大。
成長體系主要分為兩塊:課程進階和粉絲互動。制作團隊會把自主設計的培訓課程發(fā)布到平臺上,練習生根據任務拍攝練習視頻,上傳后由粉絲投票、打分。課程的完成度、打分的高低、在任務中和粉絲的互動都將決定練習生是否能夠晉級,解鎖更高級別的課程。系統(tǒng)會分別根據人氣度和活躍度對練習生進行排名。排名高,就能得到粉絲用戶的打賞以及偶像計劃的專屬培養(yǎng)機會;反之,則會被平臺淘汰。
這個平臺上的偶像與時下的藝人是否有些不同?何怡認為有本質的區(qū)別。時下藝人可能主要專注于自己的才藝或者是演技,但“偶像計劃”的明星要學會與粉絲互動。“前期常常和粉絲互動聊天,只有粉絲覺得有意思,他們后面才會發(fā)展得更好?!痹诰毩暽某砷L中,粉絲福利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
線下活動反哺線上內容
在偶像計劃的平臺上,用戶主要分為三類:粉絲、練習生、Center簽約生。第一批用戶主要通過社交媒體、社交網絡和視頻網站的線上推廣,以及從何怡之前運營的二次元社區(qū)導入。用戶普遍為90后,這也就決定了在維護用戶黏性上,偶像計劃與時下的主播秀等直播平臺必須有所不同。
偶像計劃簽約偶像團體lP.Family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采用了線下活動反哺線上內容的互聯(lián)網方式。這包括為旗下的簽約練習生出版首支單曲,把練習生在韓國的學習生活剪輯成真人秀等。他們還建立了線下中心作為練習生線下培訓和線上迷你Live的場地,舉辦與粉絲互動的“握手會”也在計劃中。
目前偶像計劃儲備的練習生有近200個,公開了113個,其中女生有100個,正式簽約的有10多個?!癈enter簽約生”一期中有7人通過考核選拔成為偶像團體IP·Family正式成員,并赴韓國錄制首支出道單曲MV。
偶像計劃天使輪拿到了千萬級人民幣,近期正在和陌陌談合作事宜。
在何怡看來,偶像計劃面對的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在短期內制造出現象級的偶像個人及團體。但他認為“基于流量的內容變現以及藝人價值”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流量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任何一家經紀公司都會有合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