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川
2016年2月14日,中國青春片和女性題材電影的開拓者、女導演史蜀君逝世,享年77歲。她是改革開放后拍攝瓊瑤系列影視作品的先行者,曾發(fā)掘周迅等許多知名女演員。
史蜀君,1939年6月26日生于重慶,畢業(yè)于中戲,上世紀80年代相繼拍出《女大學生宿舍》(1983年)、《失蹤的女中學生》(1986年)、《庭院深深》(1989年)等作品,在80年代的中國銀幕上留下深刻印記。
可以說,史蜀君是華語青春片、大陸瓊瑤片、女性電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女性導演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紀80年代,女性導演拍攝青春片和女性題材電影還較為罕見。
史蜀君引領一時風氣,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敘事風格,其創(chuàng)作的《女大學生宿舍》《失蹤的女中學生》《夏日的期待》,采取了散文式的結構,白描的手法,用清純而唯美的藝術風格,再現(xiàn)真實的生活畫面。影片在校園里、社會上產生轟動效應,深深地影響了那一代的年輕人,被稱為“青春三部曲”。
這些以現(xiàn)實主義話題為題材的影片,觸及青春期叛逆、校園戀情、城鄉(xiāng)差異、醫(yī)療事故等社會新話題,作品深受觀眾喜愛。她憑借《女大學生宿舍》,成為中國“第四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對自己的作品和創(chuàng)作原則,史蜀君曾經這樣解讀:“我自己一直在思考,怎樣通過影片把道德、正義等美好的東西,表達給觀眾”,“無論女導演、男導演,關鍵是要千方百計拍出好作品來”。
對于青春片的態(tài)度,史蜀君曾自述:“我一直覺得青春題材的片子都應該拍得美一些,因為年輕就是美,青春就是美,任何年齡段都沒有這個階段那樣勃發(fā)生機,那樣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不僅是在青春片里,我的唯美傾向,在我所有的影片里都有所表現(xiàn)?!?/p>
《女大學生宿舍》的創(chuàng)作經歷了一波三折,當時她帶了劇本去北京高校,被連潑冷水后,回到武漢大學改劇本,改了兩個月。幸虧當時的上影廠廠長徐桑楚鼓勵,才得以堅持下來并投入拍攝。《失蹤的女中學生》觸及學生早戀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影片公映后,遭到了一些家長的批評,但史蜀君還是獲得了許多學生和老師以及一些搞心理學及青少年研究人士的贊美。
史蜀君執(zhí)導的瓊瑤影視劇,當時影響也非常大,電視劇《月朦朧,鳥朦朧》播出之后,瓊瑤也驚嘆“比我自己拍的還要忠實原著”,并給史蜀君寄去多部劇本,她挑了《庭院深深》拍成電影。史蜀君以深厚的導演功力增強了影片的文學色彩,票房大賣,在大陸持續(xù)掀起“瓊瑤熱”,也奠定了她作為大陸青春片、瓊瑤片、女性電影代表人物的地位。
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日益發(fā)展壯闊,許多青春片也都能奪得驚人的票房,但千篇一律的故事情節(jié)和影片傳達出的價值觀,也常常在社會各界引發(fā)爭議。史蜀君導演的辭世,也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中國青春片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