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中職PS課堂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思考
□劉 芳
思考是課堂的生命。中職PS課堂上,教師能否采取適當?shù)姆椒ㄕ{動學生的積極思考,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筆者結合長期的中職教學實際,歸納總結出了幾種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方法,供一線教師參考。
中職;PS課堂;思考
思考,是課堂的生命,是學習的靈魂,是知識固化的基礎。然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很多老師仍然固守“灌輸式”“給予式”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下,教師事無巨細地將知識加工、磨碎后“喂”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漸漸地產(chǎn)生了懶性和依賴性,不樂于思考,更不善于思考,久而久之,大腦便像生銹的機器一樣運轉不動。又或者,有的老師略有改進,在他的課堂上,經(jīng)常也能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可是,卻對問題的難易度把握不準,難度太淺的問題形同虛設,不用思考便可脫口而出;難度太大的問題“深不可測”,根本無法回答。又或者,還有老師只是象征性地迎合新理念下的“探究學習”,在課堂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曇花一現(xiàn)般地拋出個問題,而后又耐不住等候的焦躁,還沒等學生思考完畢,自己便“自問自答”,講解答案。
如此種種,原因不一。首先是對教學思想沒有徹底地理解,片面地將教學認為是單方面的“傳道”,而忽略了學生的感知和回應。其次是對學情分析不夠透徹,尤其是對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非智力因素及可能產(chǎn)生的回應把握不夠準確,如同樣的問題在中職課堂和普高課堂上產(chǎn)生的效果肯定不會一樣。再次是對學生的信任度不夠,課堂缺少等待和留白。
新課程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突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無疑,他們的參與度便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而真正的參與不是有形無魂的“交頭接耳”,不是“嘩眾取寵”的虛假繁榮,真正的參與是思維上的參與,是“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上的參與。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知道什么叫 ‘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甭蹇送栆苍f:“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由此可見,思考在獲得知識的上重要性。
那么,基于對中職生的特點的把握,中職的PS課堂應該怎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考呢?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實際,歸納總結了一些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也不例外,一堂課如果在開講引入部分很吸引人,學生就能很容易被引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Photoshop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常見的一門課,它以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神奇變幻的濾鏡吸引人。為此,很多老師在此多下文章,變著花樣開講?;蚓赖膱D片,或音形并茂的視頻,又或是謎語競猜等。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引入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努力營造“課未始,趣先行”的氛圍,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此用心,固然可贊,可是,能否再進一步,在調動眼球的同時,也調動調動思維呢?就像很多小品,觀眾在開心一笑后,要品嘗的是對小品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思考,如此這般,才能把“搞笑”上升到“幽默”,才能體現(xiàn)作品的深度。
比如在PS課程第一章,初步認識 photoshop及其應用領域時,我借用一張“假照片”引入本節(jié)課題。照片是經(jīng)過處理后的“我和明星孫儷的合影”,我跟大家說:“給大家看兩個明星美女,看看你們認識她們不?”學生定睛一看,哈哈大笑:“老師,那個不是你嗎?你啥時當明星了?”于是我便水到渠成地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從這幅圖中,你能說出它的一個應用領域嗎?”學生們略加思考,便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照片處理。
抽象一詞的本義是指在認識上把事物的規(guī)定、屬性、關系從原來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中孤立地抽取出來,是“具體”的對立詞。
提及PS中的抽象知識,相信很多老師首先想到的便是“通道”和“圖層蒙版”。那么對于這兩個知識點的學習,老師如果首先給學生講解它們的定義,無疑會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因為它的概念專業(yè)化極強,晦澀難懂。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概念,便在政策上加壓,強行讓學生背誦。這種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記憶只會是囫圇吞棗般地不知其味。
在心理學的定義上,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它源于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它強調“意向信息”,意味著可理解、可接受,難度上一定是處于原有的知識基礎能夠加工的范圍。
在這兩個知識點的講解上,我采用“先會后懂”的方式,讓學生先知其形再悟其魂,從而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具體。
如在講解“圖層蒙版”時,我采用這樣的方式:從生活實例入手,出示一個變異的玉米(長出白菜葉的玉米)的圖片。然后問學生:“有誰見過這種玉米嗎?”學生很好奇,隨后就有幾個學生說:“這肯定不是地里長的,老師在撒謊,這肯定不是實物拍攝,絕對是被老師處理過的?!蔽译S即便問:“根據(jù)我們學過的知識,讓你處理,你能處理嗎?”學生搖頭,我乘隙而入,帶領學生進入了圖層蒙版的學習。兩個實例后,我問學生:“從這兩個實例中,你能體會圖層蒙版的作用嗎?請你們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下!”學生討論后,給出的答案基本正確,只是表述還不夠專業(yè)化。而后,為了加深理解,我拿出預先準備的一片透明玻璃片和一張美女圖,形象化地演示了一下,學生恍然大悟。
對于“通道”這個知識點,書上給出的定義是:為了記錄選區(qū)范圍,可以通過黑與白的形式將其保存為單獨的圖像,進而制作各種效果。人們將這種獨立并依附于原圖的、用以保存選擇區(qū)域的黑白圖像稱為“通道”。
學生讀后,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既然如此,就先通過一個實例來具體地理解它。
我打開曾經(jīng)學過的一幅圖:三元色混合圖。
這幅圖在以前的課堂上曾經(jīng)兩次出現(xiàn)過:一次是在學習色彩的混合時所用;第二次是在學習“通過剪切的圖層”所用。顯然,學生對它已不陌生。在這節(jié)課上,我先是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通過剪切的圖層)來制作它。待學生完成后,她們的普遍反應是:“老師,這個圖看似簡單,可是做起來很麻煩?!庇谑?,我便見縫插針,順勢利導,給學生演示講解如何利用“通道”來快速繪制它。方法簡單易行,步驟干凈利索。然后,讓學生模仿這種方法,自己練習一遍,并且告訴老師,從這個方法中,他們能否理解通道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對“通道”的理解。
完成后,同學們大徹大悟般地說:“哦,原來是這么回事!看來,通道并不難嘛!”
這也是我預設的效果。
很多老師抱怨中職生基礎差,接受能力弱,其實不然。中職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動手操作,她們只是弱在語數(shù)外這樣基礎課程上,而對這樣的專業(yè)課,只要老師方法得當,他們也會呈現(xiàn)出“冰雪聰明”的一面。
PS課一般都是在機房進行,授課方式是演示講解法。尤其是對于重點和難點,為了讓學生印象深刻,老師可能會不止一遍地進行演示。即便如此,學生在自己練習時,還是有部分人會因剛才接受知識的疏漏而舉手提問。
那么,是否有一種方式,能把剛才傳授知識的過程保存下來,以供學生在座位上反復觀看學習呢?
通過實踐,筆者嘗試了錄制視頻的方法,即把講授中的重點或難點,錄成視頻,課堂上分發(fā)到每一位同學的電腦上,以供學習。
如此這般,還是單方的“供給”,不能調動學生思考?;谶@樣的考慮,筆者嘗試著把部分“有聲視頻”改為“無聲視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評。
如在學習“禁煙廣告”這一實例時,筆者把“煙的制作”這一過程錄成無聲視頻。在課堂上,是這樣應用的:在進行“任務分析”后,學生一致認為“煙的制作”是難點??鬃釉唬骸安粦嵅痪蹋汇话l(fā)。”時機已到,我便把這段視頻投影展示,并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3分鐘的時間看完,之后請各小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給這段視頻配音。如此一來,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邊學習邊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詮釋這段教學視頻呢?
因為此任務難度不大,結果,兩個小組爭相配音,視頻再次播放,學生像老師一樣,講解著每一步的操作。
在這過程中,因為不知道老師會提問誰,所以每個同學在心里都對這段教學視頻進行了一遍梳理。梳理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知識固化的過程。
相信只要老師稍加用心,課堂處處都會有精彩。
教學貴在評價,評價讓課堂更精彩。
在筆者的課堂,“作品評價”是每次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同學們最期待、最喜歡、最津津樂道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此時,所有的作品百花齊放般地呈現(xiàn)在全班同學面前,他們可以“說三道四”,可以“議論紛紛”,可以“指指點點”。
很多老師或許就此止步,宣布課堂結束。其實不然,再向前一步,又會是一片“思維的漣漪”。評價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評價里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再通過解決這個問題獲得知識上的升華。
所以,對于“瑕疵作品”,不能“善罷甘休”,而應及時追究,變問題為思考,讓思考成就完美。
教師可以利用廣播軟件,讓學生展示解說自己的作品,讓別的同學進行評價,找出不足后,繼續(xù)完善。這一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通過對作品的完善及時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弊屛覀兠總€教師都能做一個智者,善于發(fā)“問”,善于設“疑”,讓我們的學生在思考中學習更多的東西,在學習的過程中滲入更多的思考。
[1]劉國平.淺談如何激發(fā)中職生學習Photoshop課程的興趣[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34):7867-7868.
(編輯:王春蘭)
G712
A
1671-0568(2016)29-0098-02
劉芳,江蘇省賈汪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