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新堯
論高中生語文的遷移學習能力
卜新堯
遷移是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繼續(xù)和鞏固,也是學生對新知識產(chǎn)生第一印象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學習中正確運用遷移可達事半功倍之效。遷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迅速高效地消化新知識,讓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知識的遷移實質是觸類旁通,在應用知識時能做到舉一反三,遷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新課時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學習能力呢?
學習遷移學習能力形成的前提是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把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以便在使用時能及時“出現(xiàn)”。首先,運用語言之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把枯燥乏味的基礎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語文課堂顯得生活活潑,依據(jù)教材不定時舉辦興趣活動,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功底提高平臺;其次,把需要掌握的字詞、語法等糅合進學生的生活之中,在教學中有意識的用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來解說知識,既降低學生理解某些艱澀難懂的字詞或語法的難度,又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同或類似情境時自然而然的想起所學的知識,增強課堂內外的聯(lián)系;最后,對于已經(jīng)掌握的語文基礎要進行定時的歸納總結,以前的基礎再堅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慢慢遺忘,且語文基礎知識多且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因此,為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記憶,歸納總結也就成了學生和教師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遷移是學習者在已有知識或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舉一反三,遷移的知識與被遷移的知識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兩個知識之間必然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而不是任何知識之間都可以進行遷移。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以利于學生的有效遷移。如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讀,相對于文言文中句式,學生更熟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那么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兩者之間的相同點或相似點。比如定語一般在主語中心詞或賓語中心詞前,如果在它們之后就屬于定語后置,同樣,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處于謂語動詞前,補語在其后,介賓短語多作為狀語,而在文言文中有時則作補語,翻譯時就需要把文言文中的介賓短語提前,否則翻譯出的句式就不通順。例如“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中“求救于孫將軍”,正確的翻譯是“向孫將軍求救”。這樣,學生在掌握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后再進行遷移,則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習能力時,要明確并不是所有的遷移都具有積極效果,有些遷移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有時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進步,使學生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遷移規(guī)律,讓學生在遷移學習時學會利用正遷移、克服負遷移。首先,加強知識對比,掌握其本質。語文知識雖多且雜,但知識之間在一些方面總是存在共同之處,這也是學生產(chǎn)生負遷移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對比的方式,把相同或相似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講解,不僅要知道它們的相同點,更重要的是了解它們的不同點,牢固掌握每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其次,選取典型例題,進行及時矯正。對于容易產(chǎn)生負遷移的知識,教師要需要選取典型例題,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抓住兩個知識之間的區(qū)別。最后,有效利用思維定式的積極作用,促進知識的正遷移。思維定式很容易就會變成“思維定勢”,在解決相似問題時習慣于一種思維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傾向性。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反復強調,使學生掌握運用一種思維方式解決不同問題時,這些問題中有哪些本質的相同點,對比不同問題的本質,便可知道所遇到的問題能否運用同一種思維方式進行解決。
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生遷移學習能力的應用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習能力時,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切不可把兩個不能進行遷移的內容用于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習能力。筆者在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適合培養(yǎng)學生遷移學習能力的內容需要具備以下特點:第一,選擇的內容之間必須要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且這種聯(lián)系經(jīng)過教師點撥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第二,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內容還需要教師進行合理地安排,把相對基礎的知識置前,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遷移,以便學生掌握扎實的遷移能力;第三,把能引起新知識的知識放在教學活動之前,因為遷移價值越高越容易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遷移學習理論后,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實踐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熟悉、強化遷移學習能力,以便在實際解決問題時能進行熟練運用。如在學生體驗遷移過程、正確掌握兩個語文知識點之間的遷移方法后,通過自主練習或教師安排任務解決相似問題,當然解題可以不進行到底,問題也可以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能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即可,進一步熟悉知識遷移應用的過程,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練習中做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高考試卷是依據(jù)新課程理念編寫的,是全國知名專家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教師在選用練習題時可偏向于高考真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高考題型和命題方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學習能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增強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精選教學內容,合理教學順序,了解教材中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加強實踐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遷移學習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