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玉玲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欒玉玲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zhèn)中心小學校)
要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師必須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觀念真正地體現到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適應新課改,在分析了教師與學生二者之間教與學的關系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實踐解決策略。
語文課改 課堂教學 主導作用 主體作用
語文教改必須務實,它應立足于課堂教學這塊主要陣地,最大程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要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觀念,真正地體現到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之所以遭否定,就因為它視教師、教材為第一性的主體,把教學定格在教師講,學生學這種單一、呆板的模式,而一旦在這種模式下運行,學生就成了單純接受知識和記憶存貯者的容器。雖然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在當時那知識總量僅在一定限度內的時代尚能取得一些效果,但面對我們當今的信息時代,我們已沒有可能再信守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因為我們培養(yǎng)的是新世紀的建設現代化的人才。尤其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知識經濟時代,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單一化的傳授知識及簡單的培養(yǎng)能力,其重心要移向開發(fā)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鞍颜n堂還給學生”,不能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應成為一切語文教師的切切實實的行動。
“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意味是教師對課堂的放棄,自然也不等同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獲得完全的學習支配自由,否則就不需要有教師,有學校了還課堂給學生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從“主體”向“主導”的徹底轉換,這種角色轉換要求教師做“導航者”,“引路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用眼,耳,口,腦,手等來完成學習目標,在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中,教師的講只能占其中的一小塊,當然應根據不同的課型,不能絕對地一概而論,而大塊的時間應用來保證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引下自覺而有目的地去攻克學習目標。對教師來說,這實際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豐富其學問,提高自己的學識,才能更自由地浮起提高教學效率的大船,加速航進,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指教師必須熟悉并把握所教教材的知識體系,明確所教知識在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必須有注意語文知識龐雜、廣大、深厚,其知識與能力并不是如響應聲。如影隨形地全都體現為一種完全對應的關系,語文知識和能力,何者在前,何者在后,并不是都一樣的,有的知識可以立即轉化,不能一概而論。要熟悉把握所教教材的知識體系并明確它們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下要花很多的功夫,教師必須廣泛地充實自己,深入地鉆研教材。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正確把握并恰當處理好課堂教學內容的重心,有的放失地高效率地做到真正的精講。知彼,是指教師深入地了解學生,要深入地了解學生,教師同樣需要做很多工作,諸如對每個學生的基礎、智力、性情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必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力爭使自己的教學無論在容量上還是在深度廣度上都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并適合他們,使他們真正能學有所得。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爆F代教育認為:學校最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在從強調“學會”向更重視“會學”轉換的今天,如果我們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流動的學習方法,那么就能促使他們在學習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更主動、有效地去獨立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取得優(yōu)良成績,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其次,是注重做好教學設計。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要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抓好教學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依據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 教學設計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優(yōu)劣,也可以說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成敗得失。
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教學中,就是教學的目的是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思考,一切教材的選用和處理,一切教學手段的動用和調配,一切教學藝術的追求和施展,都是為了學生,沒有學生的參與,沒有學生的收獲和能力的提高,無論教師講解得多么精彩,設計得多么成功,都是無效勞動,要使學生有所獲,就必須在觀念上真正落實“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可從兩個角度理解,從教的角度看,教必須是為了學生學,為了學生學會,為了學生會學;從學的角度看,必須是學生主動學、積極學,而不是待教師“喂”。
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從兩個角度來看待教學過程的,“主導”與“主體”只有同時發(fā)展各自的效用,才可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角度講,“主體”作用就是學生應如何樹立理想,掌握方法,主動學習,等等,從教育者角度講,就是要研究如何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如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總之,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科學地進行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還有待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進一步轉變觀念,明確中學語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遵循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尋求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