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超
?
“經典隔膜”現(xiàn)象的化解之法——以《海燕》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兩個教學目標突破方法的嘗試
黃國超
現(xiàn)代文學史上許多公認的經典之作,在當下并不能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的稱之為“兩極閱讀現(xiàn)象”,也有教授稱之為“經典隔膜”現(xiàn)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史”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從歷史發(fā)展的鏈條中指導作品,強調其文學歷史價值;而作為一般的讀者的學生,由于對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了解不足,則比較偏重從個人感受的審美趣味,兩者的齟齬是兩極閱讀現(xiàn)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學生對經典作品的隔閡。課堂上,只憑學生個體經驗的參與理解,是極大地左右了學生對經典的理解。
恰當處理好學生個體經驗與經典文共性與時代性二元特點的相結合,是解決經典文時代隔閡的關鍵。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fā)現(xiàn),像《海燕》《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這些經典篇章,在課程教學中,學生都會因為時代的距離,而造成對于文中的主人公,及文章的象征性意義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偏差,甚至是無法理解。學生想什么,老師教什么,在經典文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經典隔膜”怪象具體該如何解決呢。筆者在近年的經典文教學中也有所感悟,現(xiàn)就以《海燕》的兩個教學目標的突破為例,探討了一下在研學后教模式下“經典隔膜”現(xiàn)象的化解之法。
《海燕》是一篇經典老課文,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是本文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難點之一。在歷年的教學中學生都存在對其象征意義較難理解的問題,原因是海燕的形象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緊緊聯(lián)系著,而這個背景對學生來說太過陌生、遙遠了,從而產生對海燕形象理解的陌生。所以,在研學后教的模式下,給學生研什么,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如果讓學生研作者,又研歷史的時代性,那這個研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可能就會變得無話可說,研學就會流于形式了。其實海燕的性格形象,不一定非要放在那個背景下才能理解,它的性格在各個時代是有共性的。
所以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是讓學生充分、反復研讀描寫海燕的句子,并讓學生直接結合當前現(xiàn)實生活,將書中海燕所表現(xiàn)的特點,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類人相結合進行研學,瞬間,海燕那勇敢、樂觀、堅定的精神就被學生們挖掘出來,海鴨、海鷗、企鵝這些有害怕困難、逃避困難、假積極的品質,也被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整堂課學生研學得很積極,老師的教就變得輕松許多,只要輕輕點拔,學生馬上就能理解,然后再順勢推出一個問題:如將海燕這個形象放在無產階級戰(zhàn)爭年代,海燕最能象征的是哪一類人?學生很自然就將海燕與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聯(lián)系起來。學生發(fā)言較為活躍,有話可說,學生之間交流氣氛也很熱烈。其實,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學中,老師用同樣的方法先讓學生直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研讀,學生將文中的菲利甫夫婦與身邊那些拜金主義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感覺這篇文章寫的就是身邊的事,就是真真正正的對時下那些人的諷刺。課堂氣氛極為活躍。這經典文的古典新唱之法,在研學中就無形地拉近學生與經典文的距離,讓學生與經典的共性先有了親密的接確,對這些經典的主人公的形象特點瞬間就能把握到,并能產生較深刻的理解。
經典文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不僅能深刻的反映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更是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人性本質,這些本質其實是存在于任何時代,只是在各個時代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方法不一樣而已,這就是經典文所具有的共性。研學后教的模式中,由于學生對海燕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學生對黑暗的沙皇統(tǒng)治這段歷史社會認知甚少,海燕與暴風雨的復雜關系認識不清,有的孩子在研讀到海燕在暴風雨中的情景時,學生可能更容易聯(lián)想到的是《天龍八部》,因為他們覺得喬峰的命運也就像這樣一只海燕,在命運的左右下,自己奮力的抗爭,體現(xiàn)了人要有敢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因此,在引領學生閱讀文本時,不要急于進行主題思想、文學史價值的歸納和總結。在對經典作品有了共性的掌握后,學生此時重點要研讀的是作品產生的背景,作品反映的社會,盡可能地去還原歷史氛圍,回到作品產生和傳播的歷史現(xiàn)場。教師在課前先讓學生去收集有關那段歷史的社會現(xiàn)狀的描述,在課堂研學環(huán)節(jié)中,小組之間將搜集資料進行交流,說說心得,也可在全班交流心得看法,充分認識那段時代的烙印,體會作品中的情境,教師學會慢慢引導學生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最終讓學生產生屬于他們自己的鮮活的閱讀體驗。
同樣的課型還有,如《故鄉(xiāng)》,在還原時代后,可以讓學生們分析一下,現(xiàn)在也許存在的一種荒涼,與那個時代的荒涼有什么不一樣;《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勢利眼與現(xiàn)代的異同,讓學生積極地從文中去探求、去發(fā)現(xiàn)、去考證和尋求問題的答案。此時的經典文對學生來說,既有現(xiàn)代的親近之感,又有歷史文化的沉甸之重?;貧w經典的本身內涵,不僅是學生對經典認識上的一次提高,也是學生內在心靈的一次升華。
“經典隔膜”現(xiàn)象的化解之法總結起來就是四句話:走出歷史,親近現(xiàn)代,還原時代,感悟經典。消除“經典隔膜”現(xiàn)象,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恰當?shù)慕o學生研學的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回歸經典,消除對于經典的隔膜,引導學生回到真實的文學本身,用自己的鮮活體驗喚醒歷史感受,聆聽藏于文本間的歷史叩問與歷史呼喚。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石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