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璐
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回歸
賈璐
時至今日,人文教育作為一種廣泛而開放的教育形式,已經(jīng)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過人文教育這一渠道來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在促進學生個人成長與人文情懷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摒棄傳統(tǒng)教育的落后觀念,讓人文教育回歸到中學語文教學課堂,才能確保中學語文教育的時代性與教育性,為人類文明與文化傳承奠定良好基礎。
人文教育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既包括基本的學科知識和思維教育,又包括人文精神與方法教育,是一種具有多元化內涵體系的教育形式。具體的講,人文教育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人文教育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人文教育是一種文化教育,也是一種精神教育,它的宗旨在于教會學生思考,讓他們能夠在人文教育的熏陶下,成為一位明辨事非曲直、符合現(xiàn)代潮流的人,并懂得感恩與回報,使得學生的情志和個性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二是人文教育要將知識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人文教育并不僅僅是課堂教育的一部分,而是將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生在走出課堂、擁抱自然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精神愉悅感,培育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熱愛之情。
一直以來,中學語文教學都十分重視學生情感與審美教育,這就使得中學語文要回歸人文教育成為必然,這也成為其他學科教育所不能代替。可以說,開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在于:
首先,中學階段是開展人文教育的黃金階段。毫無疑問,中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塑造和思想成熟的關鍵階段,通過人文教育的情境性、教育性與開放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以來平衡他們心理的動蕩與不均衡,促進他們的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的解放,有利于形成更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其次,中學語文教育帶有強烈的人文色彩。人文性是語文這一學科的重要特征,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與創(chuàng)作的愉悅感??梢哉f,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僅體現(xiàn)為教學內容與方式上,學生也可以在閱讀與寫作等過程中,積極參與到人文體驗當中以獲得更多的精神啟迪,真實在現(xiàn)了中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美感。
最后,在大力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創(chuàng)新中學語文教學內容與手段成為重點,通過人文教育多元化形式,為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確保了中學語文教育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目前,我國中學語文人文教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語文人文教育的政治狹隘化和泛化,這就使得人文教育難以真正關注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發(fā)展。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中學語文人文教育,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確定中學語文人文教育的重點
確定中學語文人文教育重點,能夠更好的確保人文教育質量。從人文教育本質來看,中學語文人文教育的著眼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學生的精神與價值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只有做好學生的精神與價值教育,才能為他們情感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充足動力;二是要強化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熏陶,廣博的傳統(tǒng)文化大大增強了語文教育的知識性與人文性,立足于此,讓學生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培育他們更加現(xiàn)代而廣闊的文化視野。
2.完善中學語文人文教育的策略
中學語文教育是一種充滿個性特點的教育,要大力倡導語文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人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這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和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為學生獲得必要的人文情感有良好的借鑒。比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語文學習中的人文素養(yǎng),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要比純粹的講授或灌輸式教育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可,也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實施。
3.開拓中學語文人文教育領域
人文教育的領域十分寬廣,讓中學語文課堂回歸人文本性,還需要進一步擴寬開展人文教育的內容與方式。一方面,立足教材開展積極的人文教育,讓學生對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加以總結與反思,使他們更加關注自身與周圍世界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也要帶領學生走出狹小的語文課堂,讓他們投入社會、大自然的懷抱,真真切切的感受人文情懷,加強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教育的認同感。
綜上所述,在追求個性解放和學生自由成長的今天,人文教育已經(jīng)為中學語文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成為做好新時期中學語文教育的必然所在??梢哉f,人文教育的作用重大,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思想,還可以提升他們的人文情感層次,使他們成為更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有用人才,鑒于此,中學語文教育必須回歸語言教育的本質,不斷延拓人文教育的深廣度,才能真正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八中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