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華 劉金光
(撫順煤礦腦科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123)
小劑量奧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蘭治療伴有失眠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研究
于艷華 劉金光
(撫順煤礦腦科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123)
目的研究小劑量奧氮平合并新型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對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的影響。方法將50例住院和門診治療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小劑量奧氮平治療,對照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苯二氮類藥物治療,在治療前和治療1、2、4、8周末對患者進行HAMD(24)和TESS評定。采用HAMD減分率評定臨床療效。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治療1、2、4、8周末兩組間HAMD評分差異顯著(P<0.05),治療8周后兩組顯效率差異顯著(P<0.05)。不良反應方面,兩種治療方法均較輕微,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小劑量奧氮平治療容易引起體質量增加,合并苯二氮類藥物治療容易引起渾身無力感及走路不穩(wěn)。結論小劑量奧氮平合并新型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對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有顯著療效,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使用。
奧氮平;艾司西酞普蘭;苯二氮類;老年抑郁癥;失眠
伴隨著老年期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的趨勢,老年抑郁癥伴有失眠癥狀的比例更高,以往的治療經驗和方法,是利用具有鎮(zhèn)靜作用的傳統(tǒng)抗抑郁劑治療,或新型抗抑郁劑合并苯二氮藥物治療。然而,傳統(tǒng)抗抑郁劑的不良反應很大,苯二氮藥物不僅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而且會使患者出現(xiàn)肌肉松弛作用,出現(xiàn)肌無力或摔倒等,長期使用還會出現(xiàn)耐藥、成癮等現(xiàn)象,這些因素都不利于老年抑郁癥的治療。許多研究表明,奧氮平具有鎮(zhèn)靜作用,又可以作為抗抑郁劑的增效劑[1]?;诖耍剿靼褗W氮平和新型抗抑郁藥合并使用,用于治療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觀察治療效果,為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用藥治療,尋找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案。報道如下,僅供同行們參考。
1.1 對象:為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間在撫順煤礦腦科醫(yī)院住院和門診治療的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CCMD-3抑郁發(fā)作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75歲;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癥狀;④漢密爾頓量表(HAMD24)≥20分;⑤排除器質性精神疾病,無嚴重軀體疾病。
共入組 50例病例,按入組順序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研究組25例,其中男 12 例,女13例;年齡61~72歲,平均(63.4 ±5.5)歲,平均病程(3.5±2.3)年;對照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60~73歲,平均(62.5±4.3)歲,平均病程(3.8±2.0)年;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起始劑量為5 mg/d,1周增至10 mg/d,病情嚴重者2周增至15~20 mg/d,合并奧氮平起始劑量為5 mg/d,失眠嚴重者1周增至10 mg/d;對照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起始劑量為5 mg/d,1周增至10 mg/d,病情嚴重者2周增至15~20 mg/d,同時根據(jù)失眠程度,合并苯二氮類藥物(4~6周逐漸停藥)。兩組間艾司西酞普蘭的平均藥量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2 評定工具:在治療前和治療1、2、4、8周末對患者進行HAMD(24)和TESS評定。采用HAMD減分率評定臨床療效。治療前后進行心電圖、血常規(guī)、血糖、血脂、肝功、腎功檢測。臨床療效總體評定標準:SDS減分率≥75%為痊愈,≥50%且<75%為顯進,≥25%且<50%為好轉,<25%為無效。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1 兩組HAMD量表評分比較
表1 兩組HAMD量表評分比較
注:※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治療8周末與治療4周末無顯著變化(P>0.05);△治療后1、2、4、8周末兩組間HAMD評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較前1次評定有顯著下降(P<0.05)
組別治療前1周末2周末4周末8周末研究組(n=25)31.63±2.36※25.12±2.45△▲20.18±2.53△▲13.46±3.02△▲8.27±3.48△▲對照組(n=25)31.45±1.87※28.21±1.98△▲23.48±3.15△▲17.43±4.65※△15.36±5.37※△
表2 兩組HAMD量表因子分比較
表2 兩組HAMD量表因子分比較
注:※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治療8周末與治療4周末無顯著變化(P>0.05);△治療后1、2、4、8周末兩組間HAMD評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較前1次評定有顯著下降(P<0.05)
組別因子治療前1周末2周末4周末8周末研究組(n=25)焦慮/軀體化14.24±1.73※10.46±1.02△▲7.85±1.36△▲4.73±1.09△▲2.19±1.03△▲睡眠障礙7.05±2.13※4.33±0.78△▲3.16±1.13△▲2.13±1.04△▲1.40±0.76△▲對照組(n=25)焦慮/軀體化14.27±2.15※12.54±1.56△9.35±1.81△▲6.54±2.23※△5.56±2.32※△睡眠障礙6.96±1.45※4.21±0.75△▲3.26±1.34△▲2.32±1.05※△2.35±1.18※△
2.1 兩組HAMD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1、2、4、8周末兩組間HAMD評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研究組HAMD評分自1周末開始每次評定均較前一次顯著下降。對照組2周末、4周末評定HAMD評分較前1次評定有顯著下降,8周末與4周末無顯著變化。見表1。
2.2 兩組HAMD因子分比較:在軀體不適/焦慮方面,研究組1周末HAMD量表因子分就有明顯下降,而對照組2周末才有明顯下降;在睡眠障礙方面,研究組HAMD評分自1周末開始每次評定均較前一次顯著下降。對照組1周末至4周末HAMD評分較前1次評定有顯著下降,8周末與4周末無顯著變化。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痊愈12例,顯著進步8例,進步4例,無效1例,顯效率80%;對照組痊愈8例,顯著進步7例,進步8例,無效2例,顯效率60%。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研究組體質量增加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8周末評定,P<0.05),對照組乏力感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4周末評定,P<0.05),其他不良反應,如嗜睡、頭暈、口干、惡心等,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均較輕微,經對癥處理后患者能夠耐受。治療前后心電圖、血常規(guī)、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均無明顯變化。
目前為止,抑郁癥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生物胺與抑郁癥的關系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了解較深的領域之一。多數(shù)研究認為,抑郁癥是由于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減少而導致抑郁狀態(tài)及其他癥狀的產生[2]。因而目前抑郁癥的治療主要通過改變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來達到治療效果,老年抑郁癥的治療也如此。
目前,SSRIs及SNRIs新型抗抑郁劑為治療抑郁癥首選藥物[3]。艾司西酞普蘭屬于SSRIs抗抑郁劑之一,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能夠高度選擇地阻斷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再攝取,并且對Ach、5-HT、NE及DA等各種受體抑制作用均不明顯,對P450代謝酶也很小。具有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特點,更適合老年抑郁癥患者。對于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醫(yī)師大多合并苯二氮類藥物治療,本研究選擇了合并小劑量奧氮平對照研究。奧氮平為5-羥色胺/多巴胺拮抗劑,通過阻斷5-HT2a和α2受體,導致單胺脫抑制性釋放而抗抑郁,同時阻斷H1受體和擬γ-氨基丁酸作用,起到改善睡眠和鎮(zhèn)靜效應[4]。
本研究結果顯示,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小劑量奧氮平治療伴有失眠老年抑郁癥,8周末療效評定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1周末起效,起效時間早與對照組;因子分析表明,在睡眠障礙方面均在1周后起效 ,而在焦慮/軀體化方面,研究組早于對照組起效,兩組在4~6周停用苯二氮類藥物后,睡眠障礙和焦慮/軀體化方面改善不明顯。說明了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小劑量奧氮平與合并苯二氮類藥物對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失眠癥狀有近似的起效時間,停藥后進一步改善不大;對焦慮/軀體化癥狀合并小劑量奧氮平起效時間快于合并苯二氮類,合并苯二氮類治療,也會因停用苯二氮類癥狀進一步改善不大,從而影響了抑郁癥治療的整體療效。從不良反應方面看,兩種治療方法均較輕微,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小劑量奧氮平治療容易引起體質量增加,與奧氮平阻斷5-HT2a受體引起患者貪食有關;合并苯二氮類藥物治療容易引起渾身無力感,走路不穩(wěn)等,停用苯二氮類藥物后基本消失,與苯二氮類藥物引起患者肌肉松弛有關,對于老年患者非常不利,容易摔倒引起骨折等。
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小劑量奧氮平合并新型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對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癥有顯著的療效,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使用。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偏小,臨床觀察治療時間較短,其長期療效與不良反應如何,有待于進一步觀察研究。
[1] 李玉斌.奧氮平合并不同藥物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療效對照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12):897.
[2] 崔維珍,景艷玲,李吉祝,等.現(xiàn)代老年精神醫(yī)學[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210-211.
[3] 蔡焯基.抑郁癥基礎與臨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226.
[4] 康明秀.奧氮平的精神科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3):235-237.
R749.4
B
1671-8194(2016)33-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