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互聯網+時代下英美文學課堂之變革
張娟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時代的變革,傳統(tǒng)英美文學課堂已不適應現代需求,逐步走入困境。如何在互聯網+的大氛圍下,改變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利用微課的短小、生動、重難點突出、易于接受的特點,實現英美文學的現代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從英美文學的課堂特點談起,結合互聯網+時代下微課之特色,分析媒體時代下英美文學的課堂改革趨向。
互聯網+;英美文學;微課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諸多傳統(tǒng)模式。從傳統(tǒng)集市到淘寶,從傳統(tǒng)銀行到支付寶,從傳統(tǒng)交通到滴滴打車,所有的變革皆因信息技術的推動。在互聯網+時代的刺激下,傳統(tǒng)的學科教育也必將發(fā)生巨大變革。教學環(huán)境由于互聯網的介入,將由傳統(tǒng)教室的模式轉為數字原住民的現代化模式,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將變?yōu)榫W絡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結合,單一教學媒體則走向富媒體和互聯網平臺的結合。處于互聯網大潮下的英美文學,如何突破目前被邊緣化的困境,逐步實現課堂的現代化改革,從傳統(tǒng)課堂走向數字多媒體微課堂,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課程特點
英美文學課作為高校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力、陶冶美學情操和塑造完美人格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大三年級都開設有英美文學課,非英語專業(yè)也會有院選英美文學賞析課。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經典作品的閱讀更能讓學生進入文學神圣的殿堂。
但是,在目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下,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枯燥的講述、文學的浪漫氣息完全無法得到展現。學生面對陌生的作者、陌生的作品,顯得一籌莫展。對文學美好的期待在枯燥的知識灌輸過程中慢慢消失殆盡,最終演變?yōu)閰挓┖蜔o奈。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令本應生動活潑的英美文學課顯得了無生趣,傳統(tǒng)課堂走進了時代的死胡同,亟需引入新的時代因子。
2.課堂困境
就大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來看,英美文學課程一般被安排在大三兩個學期進行,每周的課時數為2節(jié)課。文學課程設置單一、課時偏少、隨意性大的問題普遍存在。并且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功利環(huán)境的導向下,英美文學課程逐漸被壓縮,被降為選修課或輔修課,造成許多高校只在三年級開設英美文學課,短短一年的時間,要把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講授完畢,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在教學任務的壓力下,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詳細地深入到每一部經典作品的品讀當中,只能快速地“按編年史順序+遵循文學背景介紹+作家作品介紹+作品選讀+作品注釋”的模式把瑣碎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者,毫無主動思辨的機會,更別提有時間去體會文學的精髓所在了。
傳統(tǒng)的英美文學課堂已不適應科技時代的要求,學生和老師需要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變傳統(tǒng)枯燥的文學課堂為生動活潑的現代化多媒體課堂,甚至把英美文學課程搬上網絡,成為網絡課堂,讓更多的學生在多維的空間,立體地感受英美文學的魅力。
(一)“微”課堂的界定及特點
1.“微”課堂的界定
“微”課堂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興產物,不同的人對此有很多不同的界定。總的來說,“微”課堂是一個教學視頻管理系統(tǒng),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互動的知識教學平臺?!拔ⅰ闭n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它以新媒體為媒介,把知識點進行分層可視化處理,最后輸出為短小視頻的“微”風格互聯教學模式。
2.“微”課堂的特點
“微”課堂之所以“微”,是因為其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重點化,教學對象具有針對性。微課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雖然短小,但亦要求具有結構的系統(tǒng)性和內容的全面性。
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內容,一般時長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相對于之前傳統(tǒng)的45分鐘或50分鐘的課堂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堂片段”。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微課教學內容較少,和寬泛的傳統(tǒng)課堂相比,微課的問題更集中、重點更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多媒體輔助微課教學,課堂內容“情景化”。師生可以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教與學情景中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學生學業(yè)水平。
(二)“微”課堂環(huán)境下的英美文學教學
1.可行性
“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針對目前傳統(tǒng)文學課的枯燥無味、課堂灌輸內容多的特點,大部分學生對此都提不起興趣,文學越來越被邊緣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課的應運而生,為英美文學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英美文學課雖然內容較多,但各個板塊分布很是清晰,并且大量的名著經典故事更適合做微課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上僅僅是搭配圖文的PPT講解,時間久了難免枯燥,英美文學課的歷史脈絡、社會背景都和文學作品息息相關,如何讓學生在充滿期待和興趣的氛圍中獲得這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3-5分鐘的微課視頻展示形式正好滿足這一需求,它結合教師講解、畫面剪輯、圖文配樂等,更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呈現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特征,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感受文學的魅力,從而真正了解文學的經典所在。
2.情景化
英美文學課堂,教師往往會講述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作品是該課程的重點亦是難點之一。傳統(tǒng)文學課堂,教師僅僅上課之前提醒學生預習要分析的作品,但事實上很多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往往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不熟悉作品,課堂上師生之間就無法互動,無奈之下,為了教學進度,教師只有快速講完作品,再分析作品,而學生聽得頭疼,仍然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ヂ摼W+時代下微課的應用,可以讓枯燥的作品講解情景化,讓學生在生動的情節(jié)中感受作品表現出來的文學情懷。
以英國文學18世紀浪漫主義時期著名詩人華茲華斯的《我孤獨地像一片云》為例來講述詩歌的互聯網情景化教學。詩歌中出現的意象,教師可以把它們擬人化,如云朵、山谷、波光粼粼的湖水、金黃色的水仙花等。生動的意象配以畫面音樂,加上詩歌朗誦為背景。這樣的短片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更易于接受。微課的短小生動、重點突出,以及英美文學課的板塊化特點,更適合在互聯網+時代下,以視頻為載體,整合相關的教學材料,擯棄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學習時間被壓縮的情況下,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3.實際性
互聯網+微課堂模式,實現了傳統(tǒng)課堂不能回撥的功能,使得師生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鑒于英美文學課內容的多樣化,教師在課前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利用微課進行預習,課上則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課后,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復習,由于文學課的特點及微課視頻短小的特點,便于將知識點進行切分,利于學生反復觀看。總之,和傳統(tǒng)課堂相比,互聯網+的微課模式更易于讓學生接受英美文學課堂,有益于將學習者的短時記憶變?yōu)殚L時記憶。
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課富媒體的應用,必將對我國的英美文學教學和課程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微課堂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實現了英美文學課程改革上的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灌溉式的教學模式逐步轉變?yōu)殪`活生動的網上教與學模式。在新的微課授課模式下,學生已成為認知的主體,在立體的形成性評價模式下,英美文學的課程魅力會隨著微課的普及而被更多人熟知和接受。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不斷深化學生的文學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情操和藝術感染力。
[1]張中載.外語教育中的功用主義和人文主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25-28.
[2]范誼,芮渝萍.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2005(3):150-156.
[3]牛建偉.重視英美文學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5):114-116.
[4]孫勝忠.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滲透[J].學術界,2014(4):131-136.
[5]張趙輝.微課——教學中的“亮劍”[J].智富時代,2016 (4):102-103.
[6]王紅玲.高職英語微課教學資源探索[J].讀書文摘,2016(6):86-87.
G718.5
A
1673-0046(2016)9-0151-02